APP下载

“新冠”疫情期间民众对体育的重视

2021-06-18彭林芳黄聚云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观念民众

彭林芳,黄聚云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000)

引言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扰乱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国家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全国科技工作者纷纷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体育事业作为国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贡献一份抗疫力量。

大数据表明,老人较其他人群更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身体素质好的人更不容易被感染,感染后也更容易痊愈。疫情发生之后,体育研究者们多关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集中于体育的宏观发展;本研究从微观出发,探究疫情背景下民众的体育观念变化,旨在为未来体育发展提供思路,促进疫情背景下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尽快恢复和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民众体育观念的影响的研究对象是民众的体育观念,调查对象即是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笼罩下的民众;由于疫情原因,选择线上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发放电子版问卷,获取调查对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下体育观念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育观念变化”等主题词相关的最新文献资料;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情况、新型冠状病毒对民众体育观念的影响等内容,重点选取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部分。

1.2.2 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上海体育学院社会调查中心自编问卷《疫情背景下的民众健身情况调查》对民众进行线上调查,获取疫情对民众体育观念影响的信息。以方便原则出发进行线上发放,尽量控制男女、城乡、年龄段等方面的因素。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一周内体育锻炼频次、体育锻炼平均强度和体育锻炼平均持续时间是衡量体育锻炼的量化指标,体育的组织形式,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前提,如表2所示。

表2 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在300个调查案例中,大部分人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满足参与体育锻炼的生理前提;一周内锻炼频次在3次或3次以上的人占比38%,属于体育人口;每周参与体育锻炼1~3次的人占比37%,属于潜在体育人口。

2.2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体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蔓延,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抵御病毒感染,感染之后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会帮助身体恢复;老弱病幼等身体免疫条件差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势必会对民众的体育观念产生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体育观念的影响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所有公共场合关闭,户外活动减少,对体育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疫情背景下体育活动参与、周围健身氛围和对健身的投入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也是因为疫情,民众的健身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健身更加重视了,受疫情的影响民众的体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2.3 疫情背景下民众的体育新认识

随着疫情的发展,确诊案例大数据表明,身体素质更好的人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肺炎之后身体素质更好的人也会更快治愈;加之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政策和减少公共场合聚集,体育活动开展基本为零,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度增加,因此民众对体育有了全新认识,如表4所示。

表4 疫情背景下民众的体育新认识

民众对体育是防止疫情的重要手段,体育在疫情后重建方面大有可为和防疫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契机有较大认可度;相较于以上选项,更多的人认为疫情对体育开展并未产生负面影响;赞同体育应该与卫生相结合和大力开展科学健身的人占据大比例。

2.4 分析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体育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疫情蔓延和复工复产延迟,一些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2]截止3月底全国大多数体育场地、健身休闲会所、健身俱乐部一直处于关闭停业状态。[3]我国的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大,但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中小企业,长时间的停业导致资金流断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停滞。[4]疫情之后,体育对于复工复产,重塑民众信心有重要意义。体育治理方面龚正伟教授提出将体育相关资源下沉至基层,通过治理关口下移至社区,从而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健身服务的提质升级,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体育治理定位,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形成“官方+民间”的大国体育外交模式。[5]疫情背景下体校体育也能发挥重大作用,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6]家庭体育对于国家抗击疫情共同体的构建和全民抗击疫情秩序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家庭体育的推行向度,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团结协作能力,为打赢抗疫攻坚战贡献强大的家庭力量。[7]居家体育的特殊“脱域”空间,成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催化剂,引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群众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形成自觉行为更高的群众体育“在地化”驱动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转型与辩驳为体育话语转为文化资源提供契机,促进文化与体育的互动与整合,深刻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8]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既然我们不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那我们就要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根据民众的意愿发展线上体育服务,兼具有用性、易用性和趣味性的线上体育活动更受民众青睐。[9]

本研究当中,受疫情影响更多的民众对体育有了新认识,在所有调研的100个案例当中,接近半数的人相较于平时更加重视体育了;但是由于疫情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大多数处于关闭状态,民众无必要需求都尽量居家减少外出,因此疫情期间民众的健身参与和健身投入都没有显著变化,甚至有些许下降,全社会的健身氛围都呈现弱化趋势。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疫情背景下大家都更需要体育了,由于疫情限制很多体育活动无法在线下开展,造就线上体育APP、体育课程新的发展高潮;[10]虽然疫情在慢慢好转,但互联网体育一定是未来体育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疫情背景下民众继续科学健身的知识,缺少线下健身课程的教学,线上健身知识的科普显得尤为重要;从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也是大势所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是一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体育在此次疫情中产生的作用可以联系到体育与卫生相结合,体医结合一直是体育界研究的重点话题,并且研究成果丰硕;本次调查当中民众对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认可度非常高,经历此次疫情,更加坚定了民众对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认可。[11]“体育+”的发展模式是丰富和发展体育学科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体育+医疗、体育+养老、体育+互联网等模式逐渐被民众接受,政府采取相关理论研究制定政策,切实推进体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完善,体育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说,此次疫情对体育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探究减少和规避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新的机遇,促进体育发展更上一层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进了民众的体育观念变化,成为民众体育观念变化的催化剂;相比疫情之前民众更加重视体育健身,疫情之后逐渐复工复产体育行业大有可为。民众对科学健身实践方式方法和健身背后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大大提高,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健身迫在眉睫;民众高度认可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体育与卫生的融合发展也是未来新的发展趋向。

3.2 建议

3.2.1 抓住机遇、促进体育发展

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体育企业抓住民众体育观念转变的机会,在各自负责的体育领域推出新的体育内容,满足民众对体育的需求。政府要加大对体育发展的资金投入、简政放权、统筹体育发展大局,给予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社会组织要做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连接融合工作,依靠政府和市场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助力;各类体育公司、企业要树立发展大局观,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促进自身的长足发展。

3.2.2 大力开展科学健身

借助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总体都在增长,但体育行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规范,例如从业人员资质层次不齐,制定统一的、分等级的、科学的标准是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健身才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错误的健身方式无法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首先要提高体育从业人员入行标准,其次要加强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最后要科学指导民众健身。

3.2.3 积极探究体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模式

领域融合发展是促进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体育+卫生、体育+互联网、体育+养老等模式的研究萌芽并不断壮大。体育研究人员要努力挖掘“体育+”的发展模式,发现问题并给出建议;有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体育工作者就要积极践行“体育+”的发展模式,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促进体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观念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维生素的新观念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