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新生、腾飞网球落到中国 中国打起网球

2021-06-18鲍勃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球场网球比赛

鲍勃

网球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大体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约160年的时间。虽然时间不短,但伴随着这个国家命运的起伏,网球运动的发展也并非全是坦途。总体来看,网球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后首先经历了一个启蒙阶段,那时网球在中国的普及度和国际曝光度都不高。1949年后,网球运动在中国开启了新生,在成体系,有规模的交流比赛和组织安排下,我国网球技术水平得到有效发展提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的政策给网球带来了活力,中国网球的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伴随着竞技成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球运动在我国得到全面发展。

启蒙

上海是网球传入中国后发展最早、最快的城市之一。早在19世纪后期,上海即出现网球活动,成立了上海草地网球联合会组织。不过当时由外侨支持,并无国人参与。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有中国人参加比赛。北平(现在为北京)的网球活动也很活跃,网球会和俱乐部有十几个。学校更是网球活动的热点。燕京大学有32片网球场,清华大学有16片网球场,北京大学有6片网球场,交大、协和、师大,乃至六合中学与汇文中学也都有多片网球场。网球传入天津也很早,大约是在19世纪后期,并在20世纪初取得初步发展,至30年代,天津已有17个球会。此外,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广东、云南、陕西、陕西、辽宁等地的网球发展也较快。

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一股网球热。兴办比赛者,捐助者,参加活动者日益增多,网球氛围升温。在这个过程中,几位归国华侨无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邱飞海、林宝华和许承基代表中国亮相世界网坛,让人为之振奋。1927年,林宝华、邱飞海先后回国,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并携手获得团体冠军。值得一提的是,邱飞海也是第一个亮相温布尔登网球赛的中国人。邱飞海的遗憾之处则是未能代表中国队参加戴维斯杯赛。1936年,邱飞海不幸早逝,年仅34岁。林宝华较早地拥有了多样化技术,诸如大力发球和截击等技术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出战远东运动会,他在回国的第二年就代表中国参加戴维斯杯比赛,获得了与世界高手对决的机会。林宝华在国内参加由西方人举办的上海草地网球赛一路过关斩将夺冠,让国人扬眉吐气。回国稍晚的许承基在1933年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他与邱飞海的对决成为焦点,最终以较大优势赢下比赛,从此名声大振。随后,他先后代表中国参加了远东运动会和戴维斯杯赛。他在很多国际比赛中亦有不俗表现,展现了中国网球人的风采。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1910年举行,当时就设有网球比赛。1930年第四届运动会则奠定了我国女子网球发展的基础(之前一届首次设有女子网球项目,但无人报名)。到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时,参加网球比赛的单位已多达20个,除东北、西北及蒙、藏等边远地区外,差不多都参加了比赛,同时,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代表队参赛。在30年代初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进行各项建设时,十分重视开展体育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八一”等节日常举办运动会。1936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翌年,延安举行了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参加网球比赛的有抗大、陕北、中央机关、师范学校、延长等五个队,抗大最终获得冠军。1942年,延安举行的“九一”扩大运动会,网球为表演项目之一。那时在抗大、中央党校、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边都辟有网球场,王稼祥驻地门前有一片网球场。富平等县也有网球场。经常打球的有王稼祥、蔡树藩、伍修权、武竞天、张云、杨文海、刘文忠、谢雨田,张友斌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所著《西行漫记》中也描述了在延安访问时打球的情景。从全局来看,体育活动在抗战期间受形势影响,呈萎靡状态,网球活动亦趋沉寂。

网球传入中国后,开始主要是外国人参与,之后逐渐发展到社会上层人士,以及知识分子和学生群体。活动由沿海及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覆盖面逐渐增大。但受经济等客观条件制约,普及度不高。整个国家的网球技术水平也尚处在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和曝光度有限。

新生

1949年后网球在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城市恢复,其中上海最为活跃。基于之前俱乐部和私人球会留下的部分网球场,经常展开友谊赛。1952年、1953年就举办了市级的成年组与学生组比赛,同时组队与外地互访交流,当时同属华东行政区的山东青岛市的网球恢复也较早,开展较好,上海组队与青岛市队互访交流。由于种种原因,在北京保留下的网球场很少,城内只有国际俱乐部的4片场地。国家体委在天坛公园修建了两片沙地网球场。蔡树藩、吕正操、雷任民、聂鹤亭、余心清都是这里的常客,陈毅、贺龙也间或到此打球。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网球较早且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自治区书记王铎带头参加活动,仅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就有不少单位修建了网球场,网球成为广大职工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产业系统中,网球活动开展最早、最好的当属“火车头”体协,1953年参加全国四项球类比赛大会的除了四大行政区外,就有火车头队,铁道部的几届老部长也都是网球的积极分子。

1953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四项球类比赛大会,包括篮球、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四个项目,这是1949年后首次网球盛会。各地为准备比赛,自下而上地进行了层层选拔,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选手和新秀,尤其是华东区的梅福基、朱振华表现十分出色,他俩技艺超群,以绝对优势荣获男子单打比赛的冠亚军,并获得双打冠军。比赛期间,贺龙在蔡树藩陪同下在天津观看比赛,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一刚刚恢复的全国性比赛给予极大地关注。这项赛事之后,全国各地的网球活动开始活跃。

随着网球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从1956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比赛,各种形式的比赛也逐年增多。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全国十城市网球、羽毛球锦标赛。1958年,全国9城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于7月在青岛举行,共5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解放后有记载的老年网球比赛是1962年在北京举行的“健康杯”。各地方自己组织的老年比赛开展的有这次还要早的,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在50年代就有类似比赛,上海各种形式的比赛更加丰富。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网球比赛的比赛地为体育馆网球场和国际俱乐部(台基厂)网球场举行,参加单位多达20个。

在国际交流方面,1956年,我国迎来首次来华访问的外国球队印尼队。同年,波兰网球队访问我国,这是1949年后与东欧球队的首次接触。自此以后,我国网球队开始了与东欧国家频繁的网球交流。1957年我国网球队首次参加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的第六届亚洲草地网球锦标赛。朱振华在男子单打比赛中爆冷战胜英国名将奈特,引起轰动。1958年,梅福基、朱振华、吴生康、宋连根四人参加了温布尔登赛。1963年,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这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大型综合运动会,参加网球比赛的有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选手。

自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四项球类比赛的网球赛,到1964年的第一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12年间,共举行了10次全国比赛,2次青少年比赛,参加了第六届亚洲网球赛,第三节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1958、1959年两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12次欧洲地区锦标赛,参加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网球赛,同12个国家进行了双边交往。

总体来讲,从1956年到1966年是1949年后国际网球活动频繁的时期。我国网球整体水平已达到一般国际水平。短短十余年中,新中国的网球水平从恢复到提高很快的原因包括:领导重视、关心;培养了一批事业心强,具有强烈敬业精神的优秀运动员;训练开始走上正确道路,通过国际比赛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先进技术,增加了比赛经验。尤其是1964年召开的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将多年网球训练工作经验给予系统地总结,并提出明确的训练要求。

腾飞

随着政策的开放,给体育活动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网球活动逐渐增多,来访和出访日益频繁。1977年以后的10年间,来华访问的国家和地区的网球队就有20个左右。1979年在广州举办了北欧银行杯赛,世界球星比约·博格应邀参加。1980年同样在广州举行的万宝路精英大赛上,吉米·康纳斯等众多网球名将亮相。老年网球、青少年网球,以及其他各类网球活动如火如荼地发展,竞技体育更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已成为中国网球人最迫切的期望。与此同时,深层次的技术交流学习活动也在加速开展。1979年,时任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主席布莱纳访华,商定由美国派一教练团来中国开训练班,帮助我国提高教练水平。同年9月,教练团抵达上海。为搞好这次训练,我国网协做了周密安排,成立了10人训练组,调集了我国水平较高的26名教练员,几十名优秀年轻运动员。随堂听课的还有各省市的教练和运动员30人,配备了4名翻译。

自1977年开始,我国也开始派出很多队伍参加国际活动,既包括双边、多边比赛,也有巡回赛、洲际比赛、世界比赛和综合性运动会的网球比赛。其中,自从1981年开始,我国参加了联合会杯赛。从1983年起,重新参加戴维斯杯赛角逐,并多次在国内承办该项赛事。1980年举行的香港青少年分龄赛上,我国派出了男女各四名运动员参加前三个年龄组的比赛。这是我国少年运动员第一次在大型国际少年比赛中亮相,一举囊括了18岁组的四项冠军,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出访取得的最好成绩,引起不小轰动。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网球队获得两枚银牌,两枚铜牌,虽然没有完成夺取金牌的指标,但年轻队员已经接班,打法上也更多样化,摆脱了底线防守的被动局面,相比较之下,女队表现更为出色。1982年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队获得一枚银牌和四枚铜牌。

1986年进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上,中国网球队终于实现了金牌突破。中国女队成员包括李心意、钟妮、段丽兰和濮秀芬。在与南朝鲜队的决赛中,冠军由最后的双打揭晓悬念,李心意和钟妮在三盘大战中惊险获胜,为中国队赢得了亚运会上的第一块网球金牌。此外,李心意在女子单打比赛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与此同时,中国队还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枚银牌。

1990年对于中国体育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中国网球的全面发展同样意义非凡。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鉴于当时中国网球在亚洲范围内的情况,一些外国媒体并不太看好中国队能取得太好成绩。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队获得了3枚金牌和3枚银牌,男子项目成绩突出,包揽了男子项目的全部金牌,结束了亚运会上中国男网无金牌的历史。其中,男子团体赛决赛中,年轻小将潘冰和夏嘉平先后在单打比赛中击败各自对手让中国队锁定冠军的同时,显示了年轻队员的实力。双打比赛冠军则归属夏嘉平和孟强华,单打冠军由潘兵获得。

除了在洲际赛场扬威,中国球员在世界赛场的存在感也愈发强烈。四大满贯是参赛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世界单项比赛。1991年底,李芳的国际排名位列第153位,报名参加了在1992年澳网资格赛,结果她连胜三场闯入正赛。前两轮比赛中,李芳又先后战胜了日本和澳大利亚选手晋级第三轮。李芳这次大满贯之旅说明中国球员已经具备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的能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孙甜甜搭档李婷第一轮击败美国组合威廉士,次轮以及第三轮先后淘汰澳大利亚与阿根廷组合,8月22日在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组合两盘战胜西班牙名将帕斯奎尔、马丁内兹获得金牌,这是中国网球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随着中国金花获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升起,更多国人开始关注网球,这枚金牌对于中国网球意义非常深远。在奥运会上取得突破后,四大满贯成为中国球员下一个追寻的目标。2006年,郑洁和晏紫在澳网和温网均获得女双比赛冠军。这一年,她们也成为了第一对杀入WTA总决赛的中国组合。那是中国网球的一个“黄金时代”,多位中国金花在国际赛场均有不俗表现,在一个个突破之后,大满贯单打冠军也变得不再遥远。2011年,在澳网饮恨获得亚军后,李娜在法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获得冠军,这项堪称网球世界最高荣誉的冠军名单中,终于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

随着竞技成绩的突飞猛进,中国网球更是取得全面发展,WTA、ATP各级别赛事先后落地我国各个城市。在家门口观看国际性网球赛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参与网球运动的百姓越来越多,民间业余赛事不胜枚举。青少年学习网球群体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网球运动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网球场网球比赛
白宫建新网球场被批
占先
选美比赛
比赛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最疯狂的比赛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赤峰市网球场馆运营状况研究①
世界上最贵的五大住宅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