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021-06-18孟管芹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小学生

孟管芹

(高区恒山实验学校,山东威海,264209)

在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能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容和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加以培养,保障能按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鉴于此,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角度针对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值得进行深层次探究。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求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认为体育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小学体育教师能对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明确,并在体育教学组织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建立起对于自我、对于集体的责任感,能在体育运动中养成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形成合作竞争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同时,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有意识的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在小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能配合其他组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在体育学习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因此在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重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原则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想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贯彻落实,逐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促进教学活动优化开展。

其一,互动性原则,即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在合作学习方面彰显个人价值,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对相关体育技术动作进行训练,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切实保障体育教学活动优化开展[1]。

其二,主体性原则,即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教师要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将学生作为核心,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体育运动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设计,有效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

其三,开放性原则,即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开放化的理念,要促进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适当引入课外教学资源辅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优化创新教学效果。

3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小学体育教师要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尝试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体育内容进行处理,确保能提高学习效能,真正彰显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下面就对新课标影响下,小学体育教育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进行细化分析。

3.1 明确教学任务,划分学习小组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积极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任务加以明确,并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行自主探究,能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下逐渐完成任务,参与到体育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小组学习体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进行分析,尽可能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和学习条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2]。

如在小学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8人足球传球”方面的教学任务,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5人,两个小组进行8人足球简单对抗赛,如果小组成员为5名,则随机确定一名替补队员,可以尝试与体育教师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完成小组的划分后,教师向学生讲解8人足球传球的技巧,掌握用“正脚背抽球的最下方”、“大腿发力摆动”、等方面的技术动作要求,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完成训练任务,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不断调整下,尽量保障动作的正确率。以此为基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8人足球对抗赛活动,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抗实践中,能从小组成员的角度针对对抗赛进行分析,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8人足球传球方面技术动作的认识,从而保障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强[3]。

3.2 优化教师指导,提升合作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发挥教学改革的作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得到系统的贯彻落实,教师就要按照体育教学内容需求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促进多种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强化合作效果,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体育教育训练,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兴趣[4]。

其一,游戏化教学,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小学体育教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要求,在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进创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入游戏化教学理念,设计合作探究类型的游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实践中,并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使学生能在体育学习方面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如对于4*50米接力跑教学活动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这部分技术动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中,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实施合作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设计能应对多人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4*50米接力跑训练活动中,向学生讲解接力跑的要点以及要想提高接力成绩每个小组成员应该做出的努力以及应该积极配合的情况等[5]。在学生对接力跑的技术动作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完善,将4*50米接力跑教学活动转变为障碍跑接力游戏活动,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一方面向学生讲解规则要点,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跨越障碍的接力游戏,尽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此就能最大限度的展现教师引导的作用,学生对体育学习效果和运动实践效果也会有所提升,有助于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断增强。

其二,微课教学,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尝试引入微课教育教学理念,在微课的辅助下引入更多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辅助引导作用,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保障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6]。如在跳绳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发挥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在微课资源中向学生展示与体育教师教育活动相关的内容,如双人调整技巧、三人跳绳技巧、多人跳绳技巧、花样跳绳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在微课的指导下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能提升个人体育运动能力和综合学习效果,保障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3.3 科学开展评价,关注合作效果

在对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按照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效果等开展评价活动,将学生的小组合作行为和表现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使小学体育教学中评价活动的开展能与小学生的成长需要相适应,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引导,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7]。

例如在讲解“立定跳远”课程内容后,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情况”、“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考其他成员立定跳远动作自我改正情况”、“小组综合成绩”、“小组成员独立学习情况”等进行教学评价,客观分析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并综合把握小学生立定跳远学习和训练情况对小学生实施相应的评价指导,确保能进一步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有效推进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有效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体育训练项目,解决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共同努力和共同探索中强化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程学习效果,保障发挥小学体育教育的作用,促进小学生逐步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活动小学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