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立德树人及身心健康影响

2021-06-18宫美凤张立臣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课程

宫美凤,张立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3)

前言

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主席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扰,已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发展素质教育,寻求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素质拓展培训”为模式,以“体验式”教学为理念,以“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为教学方式,从改革传统体育课程上课模式、学习模式、思维模式、教学方法和内容体系入手,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四个学期的拓展训练课程实验教学。通过实证调查,研究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至四年级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男女不限,共224人,由于学生是自由选课,故实验对象为随机抽取。试验周期四个学期。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

1.2.1 教学实验法

运用拓展训练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心理健康综合素质调查问卷》。包含问卷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三个方面。

1.2.3 总结法

拓展训练班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写学习总结。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后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1.2.4 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出版的有关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领导学等书籍,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在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课程的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调查报告等。

1.2.5 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

采用Access,Excel,spss12.0等计算机软件及数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分析。

2 研究内容和实施情况

根据我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定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主要以场地项目(团队建设、高台演讲、串名字、信任背摔、电网、盲人方阵、风语者、七巧板、数码雷阵、骑兵丛林寻宝、攀岩、孤岛求生、七巧板、攻占山头、毕业墙等)为主,课程结束后填写《心理健康综合素质调查问卷》,填完后即收回,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写学习总结。

共四个学期,每学期随机抽取2个实验班进行“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每周1次课2学时,每学期共计32学时。每学期结束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培养计划、教案及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保障拓展训练课程试验顺利实施。

3 结果与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8个实验班224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素质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7分,有效率96.9%。问卷1~6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对拓展课的了解程度、与传统课相比喜欢程度、开设此课必要性、对此课认可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收获等的调查,7~13题主要对心理素质提高程度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1可知,在拓展训练了解程度方面,89.6%的学生对此课程是不了解的,有11.06%的学生了解一点,有3.68%的学生曾参加过培训,实际上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少数学生做过短暂的培训,也不是完全了解。

表1 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统计表

在拓展课程喜欢程度方面,90%的学生对此课程表示喜欢上,7.37%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3.23%的学生感觉一般,说明此课还是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

在学校开设此课必要性方面,92.17%学生认为在高校有必要开设此课程。只有7.83%的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

在拓展与传统体育课相比喜欢程度方面,78.34%的学生喜欢上拓展课,17.05%的学生喜欢上传统体育课,4.61%的学生什么课都不喜欢。说明仍有个别学生不愿参与体育活动。

在拓展课学习兴趣方面,对拓展课学习兴趣很大和大的占了87.56%,较大的占了6.45%,感觉一般和不大的有5.99%,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此课学习感兴趣。

在拓展课学习总体收获方面,学习收获较大和很大的占了62%,较大的占了23.04%,只有14.74%的学生感觉收获一般,这与少数学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有关。拓展课学习总体收获是指通过此课程学习,在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总体来说,约86%的学生通过此课程学习都有较大的收获。

由表2可知,认为自己的提高程度在较大以上的,所占百分比如下:意志品质占总人数的81.57%,团队协作91.24%,人际交往77.42%,自信心72.35%,解决问题能力77.88%,凝聚力86.64%,生活态度100%的人都有较大的转变。在团队协作、凝聚力、生活态度三个方面更加突出,这与课程内容与培训目标相吻合。

4 结论与讨论

4.1 拓展训练课是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对224名大学生进行20学时的全新课程的体验学习,96.77%的学生表示喜欢上此课程,92.17%的学生认为在高校有必要开设此课程,94.11%的学生对拓展课程感兴趣,85.26%的学生认为在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方面收获较大。通过学生的学期总结,90%以上的学生写到:“很庆幸自己选了“拓展训练课”,并且是有生以来上的最快乐最有趣的体育课”,不但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而且感到在拓展课上非常的开心、愉快,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及做人的道理。”因为拓展训练课程是一种让大家共同参与讲求亲身体验,利用一些人造障碍或自然困境,使参训人员惟有不断的开动脑筋,克服心理障碍、发挥自身潜能,依靠集体力量做好团队协作才能走出困境,完成培训科目的体验式培训方法。强调“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针对大学生“拓展训练课程”设计,融思想性、教育性、挑战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习过程:感知→体验→交流→分享→整合→应用。这充分说明这种共同参与、亲身体验的课程内容和模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也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勇敢挑战以及团队协作,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真正的感受到享受乐趣。通过交流分享,能把这种快乐体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拓展训练课是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立德树人、发展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4.2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如:情绪低沉,感情脆弱,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增多等。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应对。通过拓展训练创设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阔视野、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和顽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感知、体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和困难,学会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聪明才智,进一步发散思维,挖掘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面对压力和竞争对手的时候可以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自信,更重要的是多一份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调查(见表2),在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分别有81.57%和77.8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大以上程度的提高,说明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表2 拓展课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程度的调查统计

4.3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

由于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种种原因导致相当多数人唯我独尊,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人际关系冷漠,使得不少学生感到大学生活孤独、无聊,甚至抑郁、跳楼自杀。人际的沟通,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如人的血脉,如果沟通不畅,就如血管栓塞,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中没有沟通,就没有快乐人生;事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可能;工作中没有沟通,就没有了乐趣和机会。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只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1]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在拓展训练课上,学生是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去完成一个任务或挑战一个项目,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队员们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无形中融洽了人际关系,有77.4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提高程度较大,还有22.59%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变化,这也充分说明大学生在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大学生的现实情况是相吻合的。在每次课的挑战和分享交流过程中,队员都有独自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在老师和团队的鼓励下,通过分享展示自己的才能,自信心不断提高。有72.35%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自信心方面有较大以上程度的提高(见表2)。

4.4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拓展训练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郭玉江等人认为,拓展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2]通过调查(见表2),在团队协作和凝聚力方面:分别有91.24%和86.64%的学生有较大以上程度的提高,与拓展训练课的培训目标“挑战自我,熔炼团队”是相吻合的,学习效果明显。由于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生活单调,加之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学生只对小班甚至同宿舍里的同学认识,上完一门课同学之间都互不相识,相当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更谈不上与别人合作交流。在拓展训练课上,彻底改变了他们这种生活状态和环境,每个培训项目处处都体现出合作的重要性。例如队员之间、队员与团队之间不但是语言沟通,有的项目会有更多的肢体接触和协作,使队员之间消除隔阂和陌生感,增加信任和亲密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认识群体的作用,认识团队的力量,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4.5 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3]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落实,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座谈会及回信寄语中都言明过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着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4]培养高校学生的德行品质,除了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5]丰富学生的实践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由于传统的学生生活往往与在校课程相关,更多的信息来源是教师的口头传授或是书本知识,那么,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属于自己的德行还需要通过生活与实践。拓展训练课除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调查(见表2),在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自信心方面,分别有81.75%、77.82%和72.35%的学生认为拓展课有较大的提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是在树立正直的德行,培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6 对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影响显著

这里的生活态度是指:通过拓展训练的学习之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任何事情包括困难和挫折时,会采取怎样的心态去面对。A非常积极态度B积极态度C消极态度D彻底放弃。通过调查显示:有35.56%的同学会采取非常积极态度,65.44%同学采取积极态度,无人采取消极态度。说明拓展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好影响。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能干的勇士!

4.7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深层的意义上讲,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当会有积极的影响。从上述的几点来看,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自内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了对于生活的态度,自外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郭玉江等认为,通过设定较难的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生活的真谛。[2]因此,设立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很多优秀的品质,也希望可以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如果学生能通过参与该课程,将学习到的积极的态度延续到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去,这就相当于影响了学生对于人生和价值判断的态度,无疑也达到了课程开设的初衷。

5 建议

5.1 拓展训练课程能在高校广泛开展,希望得到学校有关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

拓展课程的教学器材设施是特殊的、专门设计的,学校不具备,即需要专门的经费支持。其次,设备的磨损、消耗,需要定期的维修和补充,除了一定的经费,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检修或直接雇佣。因此,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5.2 对感兴趣的教师进行培训,因为拓展训练课程与传统体育课完全不同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教育,尤其是体育课,拓展训练课程更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强身健体,因此,教师往往需要先进行培训,掌握在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技巧和方法。

5.3 建议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共同探讨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拓展课程主要是从过程中启示学生,需要的是心灵的启迪而非知识的传输,因此,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参与和评估,来把握在拓展课程中诸如项目难度、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等等,从而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

5.4 建议拓展训练课程设立为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第四部分的讨论,相信这门课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及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该课程非常适合设立成为大学学习的必修课程,这既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考虑,也是在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号召;既是为学生培养意志品德的需求,也是国家社会的需求。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