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
2021-06-17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张新萍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张新萍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进而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地区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单单依靠科技要素投入[1]。四川2018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5000万亩以上、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150万头(只)以上,为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种支撑,农业机械总动力125.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相对滞后,同年四川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高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5.1%,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12—2018年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机构优化两个系统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构建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两个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对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川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一)农业经济规模壮大,产值稳步增长
四川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农业总产值1949年仅有18.7亿元,而2018年达到7195.6亿元,是1949年的384.8倍。农业经济产值不断增加,2012年—2019年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发展迅猛,实现5433.12—7889.35亿元的突破。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发展态势较好,与2012年相比,2018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增加222.4万吨,茶叶产量增加9.1万吨[2],可见,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农业发展逐渐向多元化转变。
(二)研究体系不断健全,农学成果丰硕
四川省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农业创新企业多主体联动的农业科研体系,2018年县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有139个,从业人员数为15147人,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2018年农业科学发表论文数量为1840篇,展现出了强劲的科研势头,新希望集团等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农业新产品的研发。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8年四川省新增资金建立技术创新团队,对建设期满的12个创新团队进行绩效考核,优化建设方案,修订资金管理办法[3],为农业产业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环境保障。
(三)财政金融投入不足,产业化有待加强
尽管四川省涉农经费不断增加,但是可以看出2012年—2019年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仅在12%左右,农业科学领域政府2017投入的资金占政府资金总投入的17.89%,与自然学科领域、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4]。四川省不同经济区、不同市县之间农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程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四川坚持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虽然以及通过各项政策优惠落实要求,但农业产业化发展仍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龙头企业中,农业经济发展不均衡,水平有待加强。
二、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选择评价指标
本文以四川省为样本地区,搜集2012-2018年的农业科技经济统计数据,以分析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水平,数据主要来源与《四川科技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1)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高等院校学术成果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研人员数量及农业GDP更是衡量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因此,本体系选取高等学校农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篇)、地方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情况(人)和四川省农业总产值(亿元)3个具体指标,其中2018年农业科技人员的统计口径变化,用第一产业人员代替。
(2)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研究产业结构的质变关系,即各产业比重是趋向均等还是不均等,该体系选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3个具体指标,其中产业所占比重=产业增加值/地区GDP。
(二)熵值法数据处理
(1)指标标准化处理。设定xij(i=1,2,…,m;j=1,2,…,n)为第i年的第j个指标,由于不同指标的量纲和单位存在差异,参考于世海[5]等相关研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Xij。
(2)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Wj,m为年份。
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三、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性分析
(一)综合发展指数测度
综合发展指数即各指标对总系统的贡献 Ui(i=1,2):
n为子系统指标个数,Xij为各指标标准化值,Wij为指标权重。
由图1可知,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发展指数在2012—2018年期间总体发展趋势是上涨的,而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0.235增加到2018年的0.835,增加了0.6,增长了2.56倍,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从2012年的0.630下降到2018年的0.470,下降了0.16。从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发展指数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的数量关系来看,四川2012—2017年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发展指数低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说明这段时期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而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综合发展指数高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说明这段时期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先于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原因是2018年重视农业人才培育,地方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第一产业人员大量增加。
(二)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根据相关研究,设定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模型,下式中C为耦合度,其中0≤C≤1,C越大说明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越耦合即发展越协调,C越小说明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越不耦合即发展越不协调。
下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即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T为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指数,反映子系统发展水平对总系统的协调度的贡献;参考相关文献,将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两个子系统视为权重相同,即取α=β=1/2,具体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分类规范
(三)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实证分析
由图2来看,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发展度较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从2002年的0.648先是降到2013年的0.430,又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0.660,而从2015年开始结构协调度连年下降,降到2018年的0.215,总体来看,2012年—2018年,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发展度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图2 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结合表2,可以看出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从2012年的初级协调到2013年的濒临协调,2014年恢复发展到初级协调,说明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发展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一直到2018年下滑到中度失调。
综合来看四川农业经济近几十年取得一定的发展,高等学校农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篇数不断增加、地方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技术人员培育越来越多,农业总产值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农业总体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从实证结果看,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度发展水平呈现总体下降的现状,四川省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业“10+3”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升级
规划布局生产区域、产业链、园区,建设特色良种培育基地、批发市场等,构建多级互联发展的产业体系。在重点任务方面,主要建优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做强做大等9个方面展开[6]。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主体的带动作用,吸引现代化龙头企业,推动园区内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促进区域间科技创新,进而加快区域农业产业集聚,依靠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二)增加涉农支出,优化投入机制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强调,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快补齐2短板,推动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7]。通过增加涉农支出,加快现在农业品种、农机等的引进和改进,利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对耗资较大的工业产业进行结构改造,进而改善一二产业之间的投入比重,改善投入结构。
(三)重视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快转换农业创新成果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构建农业人才体系。要完善人才队伍支撑、发展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储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实用人才等。改革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落实更开放的政策,创新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吸引才人集聚于川。利用川内高校资源,加快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发展体系,推动区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人才创新,增加对农业科学的支持力度,支持更多研究成果实现落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