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绍斌:大型中医院的前线担当与疫后奋发

2021-06-17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医院病区湖北省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湖北省中医院在去年及早展开了“战转平”“急转常”的工作谋划,为“十四五”时期医院发展新篇章奏响了洪亮序曲。

作为大型的三甲中医医院,我们一定要与西医互相学习、协同作战,从满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需求出发,重点突破疑难危重症救治,为医院发展“壮腰”。

——湖北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

院长简介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湖北省中医院党委委员、院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北省中医联盟理事长)。主持医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行政日常工作;分管院办公室。曾先后担任湖北省卫生厅医政处副处长、农村卫生处处长,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规划信息处处长,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委员等职。从事卫生管理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湖北省武汉市,大型中医院的力量发挥,且看湖北省中医院立下的赫赫“战功”。随着疫情平稳、渐次进入常态化,湖北省中医院如何快速实现业务量逆势增长,又如何在大疫之年总结、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医院发展新篇章,医院院长何绍斌带来详细讲述。

疫情强力考验应急与决策能力

湖北省中医院暨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一所“四位一体”发展的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代表区域最强的中医力量,医院成为2020年艰苦卓绝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武汉保卫战”主力军之一。

提早准备、专业研判、不计代价,这是何绍斌带领医院全体职工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制胜要诀。而院领导靠前指挥,在疫情之初有效确保了紧急状态下的科学决策。

“在疫情警报正式拉响之前,2020年1月13日,院内例行的院务会上我就提出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一是物资和药品储备,二是人力调集。”何绍斌如是回顾并表示,春季易发传染性疾病且时间跨度非常长是客观规律,结合自己在“非典”时期全程参与指挥部的工作经历,他提出一定要提早准备,提前应对。

在何绍斌的回忆中,省中医院院内警报正式拉响、相关工作全面展开也早于大部分医院,这源于1月16日医院光谷院区急诊收治的1例患者。

“经过两天多时间的排查,这名患者初步确诊为新冠肺炎,我接到口头报告后,当即决定到光谷院区主持会诊工作。经过会诊后,立即指示相关科室上报所在区卫生部门,按相关处置规范,确保流程正确!”何绍斌向记者表示,围绕这例患者救治,省中医院领导班子的应急与决策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凭高度政治觉悟与专业能力打硬仗

湖北省中医院院内的疫情防控在2020年1月19日正式改为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六个小组,实行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办公,“日会制”讨论决策,疫情防控相关的各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统一调配人员物资,迅速完成病区改造、病人转运、基地大楼腾空、病区增设等一系列重大应急任务,湖北省中医院依靠自身力量开设了12个隔离病区,最大程度地收治了566例新冠肺炎患者。

“要知道中医院面临感染专业人才不足的客观掣肘,但我们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建好更多的隔离病区,因陋就简、逐步完善,尽我们的力量缓解当时资源挤兑的困境。”何绍斌回顾,当时的隔离病区每开好1个都在半天以内全部住满。

在最危急的时刻发挥公立医院的使命与担当,何绍斌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向他电话询问能不能帮忙接收一批患者,因为雷神山原本预备好的病房当晚遭到了天气损毁。“我当即应承下来,挂了电话就开始组织人员,派车去雷神山接这批患者来院。”何绍斌感慨,“这个时候确实有困难,但把困难往后放,才是真正把不忘初心融入了血脉!”

伟大的抗疫精神也正是这样汇聚而成的。在人力最为紧张的时期,医院仍先后派出295名医务人员支援金银潭医院、方舱医院等11个医疗救治点……

何绍斌在讲述中还特别介绍了疫情中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我们在专家组成立之初就强调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何绍斌继而介绍,由中医专家担任组长,科学搭配各专科组成的专家组在除夕之夜拿出了八个协定中药方,并向社会公布,其中“肺炎1号方”成为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推荐的唯一地方组方。专家组还深入武昌区、洪山区隔离点开展中医药疫情干预防控工作,总结凝炼成中医社区防控的“武昌模式”。

中西医并重是全球抗疫“中国方案”中的亮点。何绍斌就介绍,湖北省中医药收治的566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百分百全程参与救治,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轻症转重症的病例趋近于零。

2020年3月初,医院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开设新冠肺炎康复病房。截至2020年9月30日,康复门诊接诊10880人次,康复病房累计收治462人次。

疫后更奋发 发展蓝图大铺展

湖北省中医院“一院多区”协同作战也在突发疫情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布局优势,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根据群众就医需求,2020年2月中旬,医院将花园山院区新冠肺炎患者转移到同样是定点机构的光谷院区,并在花园山院区提早开启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工作。

“我们的业务量自2020年8月开始,逆势上升并持续至今,当前业务指标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站上新高。”何绍斌感慨,疫情中医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中医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院内向心力空前,年青一代的医务工作者经此一“疫”,更是展现出空前饱满的工作热情。他进一步介绍,医院展开的“战转平”“急转常”工作谋划中,就包括继续大力引入高层次的西医人才,以弥补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强的短板,这让医院的病种结构在短时间内进一步优化,“更大力度满足群众治病求医的需求!”

何绍斌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要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要发挥核心作用。“主导、协同、核心”的关键点就是中医院“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他同时说道,“作为大型的三甲中医医院,我们一定要与西医互相学习、协同作战,从满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需求出发,重点突破疑难危重症救治,为医院发展‘壮腰’。”

做好中西医协同,在中医优势领域,何绍斌还在医院领导整合了康复与针灸学科,并引导其向平台科室方向发展,全面走进临床,走进每一个病区,“促进中医特色、中医优势的全面发挥!”

试点中西医结合会诊制度化同样是创新管理举措,何绍斌计划以反向考核的方式将这项工作真抓落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硬性与软性相结合,这是他心目中推崇的管理风格,“我们期待一步步践行,形成深入人心、自然荡漾在空气中的文化氛围!”

医院业已展开的实践还包括“两个协同”“两手抓”的具体举措。在中西医协同、医教研协同的统领下,何绍斌力求切实抓好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抓好队伍数量与队伍质量。

队伍壮大、队伍精强,湖北省中医院日前发布了包括青年博士在内的五类人才引进政策,畅通人才引入的渠道,同时在院内针对领军、骨干、青年人才分门别类发布了“登峰”“托举”“强基”的人才政策,其中包括“一对一”量身定制有潜力的领军人才提升方案。

猜你喜欢

中医院病区湖北省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江苏省中医院首个海外惠侨基地开通连线46国侨领观摩点赞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