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琛:能说会道,伸手可得
——护航“心”健康
2021-06-17刘文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一位管理者,一位医者,打造一个体系,为一个群体的健康谋福祉。
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赵智琛眼下最为关注的都是患者的健康宣教与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在他看来,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在对患者的“双升双降”(提升救治成功率、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及有效中间媒介的缺失,患者救治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赵智琛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中共党员。擅长开展冠心病急 诊PTCA 术、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伞堵术。间隔缺损伞堵术。
以脑卒中为例,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但民众往往对此并不了解,不知何为脑卒中,亦不知卒中中心的功能。赵智琛认为,加大民众对相关疾病的了解、认识,需要更加接地气的健康宣教。为此,他总结出认识脑卒中的八字方针——“能说会道,伸手可得”。前半句指说话流利,走路平稳;后半句意思是手脚麻利,动作精细。也就是说,民众一旦出现无法“能说会道,伸手可得”的情况,就要及时呼叫“120”,前往卒中中心排查。
“掌握这八个字,90%以上的卒中都能得到及时排查和救治。”赵智琛说,医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专业术语翻译成民众耳熟能详的术语,但目前中国缺乏这样的“翻译”。
相比脑卒中防治,胸痛患者的救治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提升,这源于胸痛中心的大力发展。以郑州市中心医院为例,在赵智琛的带领下,该院胸痛中心一方面积极对公众开展紧急自救如心肺复苏的培训强技术,提高其对心血管疾病的知晓率、对急性胸痛危险性的认识及在胸痛发作时呼叫“120”的比例;一方面通过定标准、制规范、优流程,使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患者得到快速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一流胸痛中心建设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3.3亿。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5.91%和43.56%,其中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心肌梗死患者将增至2260万,将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基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来,现代胸痛中心建设在全国迅速铺开。郑州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5月开始筹建胸痛中心,次年进入规范化建设阶段,2016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胸痛中心不是一个科室或部门,而是一个理念、一种模式。在赵智琛眼中,胸痛中心建设最关键的是定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就无法优化流程。为此,依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郑州市中心医院通过组织机构建设、配套功能区域、提升人员资质及救治条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时钟统一方案等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标准化,为胸痛中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智琛特别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意义。胸痛中心打造过程中,鉴于急诊系统人员、院内接诊医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团队/溶栓团队、辅助科室人员、护士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全流程中承担的不同角色,郑州市中心医院注重建立不同层次的医师培训机制,重点加强胸痛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尽早启动再灌注治疗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郑州市中心医院已做到针对不同类型胸痛患者,对不同科室、医生与护士的协同制定了严格的方案,并做到常态化演练。赵智琛表示,急诊科和心内科是支撑胸痛中心的两大基石,顶端是院长,负责人、财、物和各科室的协调及支持,中间是放射、检验、呼吸、内分泌、心脏重症等科室的密切配合。
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郑州市中心医院也在区域内打造更加高效的胸痛救治体系。基于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系统相对独立的现状,医院以胸痛中心为枢纽,加强医联体间的协作,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和医院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落实联合救治计划、培训机制、质量改进机制,共同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如以往“120”运送遵循的是就近原则,郑州市中心医院牵头建立了急救地图,可做到就资质、就能力精准运送患者。
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救治体系,郑州市中心医院在胸痛患者救治中做到“不耽误1分钟”,其发展也受到行业高度认同。胸痛中心2018—2019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胸痛中心年度质控金奖。2020年全国飞行检查及相关量化指标,位于全国第一。
心内科厚积薄发
全国一流胸痛中心建设离不开各个学科尤其是心内科的强力支撑。
作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有着60余年发展历史的郑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已积淀起深厚的底蕴,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打造的全面的专科体系已初露锋芒。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形势变化,科室在胸痛中心之外,适时推出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目前五大中心都已通过国家验收。
心内科设有6个病区及CCU,共计239张床位。在赵智琛领导下,学科大力推进亚专科发展,冠心病、心脏重、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衰、心脏康复等亚专科迅速成长起来。每个病区发展各自亚专业的同时,还要深入到更细的课题。
“如先心病的治疗,是动脉导管未闭,还是房缺、室缺,每个人要有更深入的方向,特别是最新进展、前沿技术,要比其他人了解得更清楚,在疑难病例讨论中体现出来。”赵智琛表示,科室要求年轻医生掌握基本的介入操作、冠脉造影及超声、心电的操作和判读,必要时须到相关科室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素养。心内科特别重视专科医生技术的开发和拓展,他希望打造的是专业化和一人多技的人才。
过去,作为一家省会地市级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发展以临床预防保健为主,成为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后,科研、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短板得以逐渐加强。通过深挖潜力,目前心内科已在科研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对科研发展,赵智琛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表示,开展科研不能盲目自大自信,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逐渐系统化,然后优势化,不断提升影响力。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郑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影响力不断扩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针对医联体单位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远程会诊等服务不断加强,通过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可以开展介入治疗,赵智琛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于他而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胸痛救治单元,一方面可让更多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多知识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发生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医学的本质和目的,也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领航者说
胸痛中心建设最关键的是定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规范,没有规范就无法优化流程。
急诊科和心内科是支撑胸痛中心的两大基石,顶端是院长,负责人、财、物和各科室的协调及支持,中间是放射、检验、呼吸、内分泌、心脏重症等科室的密切配合。开展科研不能盲目自大自信,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逐渐系统化,然后优势化,不断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