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花山岩画图像创作研究*

2021-06-17梁雪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巫术花山岩画

梁雪纯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一、花山岩画的创作背景

任何文化艺术的出现都必然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原因,研究花山岩画对我们了解这里壮族先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生产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要了解花山岩画的内容,首先我们得了解这里先民——古骆越人的创作背景。但由于这里的岩画产生年代特别的久远,加上这里文明发展比较落后,流传下来的资料文献比较少,这里我们从美学内容的角度来探讨花山岩画的创作背景。

(一)游戏说

游戏说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德国思想家席勒,这种理论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这种游戏说与这里的花山岩画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花山岩画它的基本特征是:单色、平涂、画风简化粗犷,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画中的人物造型都是双手折肘上举,双腿叉开作曲蹲状,分成不同的组,每组都可以看出是以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为中心,作舞蹈状。游戏是真实生产活动的模仿,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在这种游戏的基础上产生原始的艺术。但在汪宁生研究云南沧源岩画和四川珙县崖画的时候曾经指出:“当时攀登绝壁作画决不是为了欣赏或消遣,而是祈求某种事情”[1]。可见这里的花山岩画决不是因为美观或者是供欣赏所出现的,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物质匮乏,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绝壁上去进行艺术创作是不现实的,其背后潜在的某种特殊的力量或许是进行该种情况下艺术创作的原因。

(二)劳动说

先民们从平时的狩猎活动中取得创作的灵感,用颜料把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在悬崖绝壁之上。因此,从花山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来分析,有人提出其起源有可能是古骆越人的狩猎活动场景的重绘。尽管如此,岩画中有很多图像都得不到充分有力的解释。这些岩画中的人物图像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腹部作隆起状,头的后侧部有着长垂辫的应为女性形象;而腹部下面有一上翘的短线,应该是男性的生殖器官。这些人有的腰间佩有刀与剑,除个别图像外,都是做舞蹈形状。

(三)宗教说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说过“舞蹈是一种祭奠形式”[2],“尤其是一切宗教的主要组成部分”[3]。根据这一观点对花山岩画进行考察研究,岩画上所有的人的动作、神态、姿势以及画面的格局都是高度统一的,是经过严密、谨慎、有理安排而进行的活动。可见可能是受着某种观念的强烈制约的集体舞蹈活动。此外,“用奏乐、唱歌、跳舞来祭神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祭神仪式”[4],画面里钟、铜鼓等乐器呈现出的场景可以合理地推测为先民们在举行原始宗教祭祀。

(四)巫术说

“花山岩画是具有魔法作用的图像或符号,是神圣的巫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宗教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巫术、图腾崇拜、拜物教与万物有灵论等”[5]。原始宗教与原始巫术都是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在自然与社会的面前感到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信念,都承认有着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的存在。显然,花山岩画的创作背景应该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有着较大的关系。

二、花山岩画图像的艺术特征

(一)图像的简化美

“如果我们想在艺术意象中看到视觉思维的痕迹,就必须去寻找那些结构上比较简化的形状和关系,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明显地呈现出概念及其标示物的特征”[6]。花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大胆地简化了物象的细节部分,只是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出来,采用剪影式的色块平涂法,仅对物象的基本轮廓进行表现,去除物象的细节部分,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既庄严又具有神秘感。“简化,在艺术领域里,往往具有某种对立于‘简单’的另一种意思,往往忽略或者简化物象的具体特征,看似简单,但把握了对象的整体特征,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典型的儿童画和原始艺术一样,大都运用了极为简单的技巧,而使它们的整体结构看上去很简单”[7]。

1.人物

花山岩画图像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但均只对人物的大概轮廓与动态进行勾勒,未对人物的五官或者表情进行描绘,且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运用了高度对称的方式呈现。岩画中人物的形态特征有着正身与侧身两种之分,正身人像基本姿势是作蛙形半蹲状,向外侧伸出来的两个手臂基本是肩部平行,也有个别的是略高于肩膀都是作向外伸状,有的则是和手臂垂直,给人以运动的动作形态。人物的手或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不等,但多未做详细描绘。人物的躯干形状多是运用几何形——倒三角形来代替,呈上宽下细形状。有的是简单的柱形状,有的腰部向里面收,或佩有刀剑或没有。双脚都是做屈膝半蹲状,脚掌或五趾、四趾、三趾不等。(如图1)

图1 宁明县花山岩(9)组(局部) 图2 岩画孕妇形象

在侧身人像中人物的性别特征不是很明显,只有个别图像的腹部两侧作弧形外突状,似表示怀孕状态的女性特征形象。(如图2)突出表现本氏族的生殖崇拜,希望通过神灵保佑使氏族人丁兴旺。正身人的头上大部分都有着头饰,而且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而侧身人像面或是向左或是向右,手脚都是向同一侧伸展,双手多曲肘上举,也有的平直斜伸向上,有的头、颈、身 连在一条直线上,有的头部稍微向后仰。在侧身人像当中人物的头饰只有少部分有,而且不及正身人物头饰那样的复杂多样。

2.器物

在岩画中,能够清楚的辨别出各种器物种类的图像,主要包括有剑、环手刀、钟等。刀、剑多是斜佩戴于正身人像的腰间,个别的则是拿在手上。钟大多数是悬挂于架上,个别独放。钟架大多是放在正身人像或是侧身人像的队伍之间。

3.动物

岩画中的动物形象都是兽类,数量比较多,都作侧身状,大部分都是位于形体高大的正身人的脚下面,个别的则位于正身人像的旁边或者是头顶上面。其姿态基本上是作奔跑状和站立状。它们或是写实或是简化。身上大多没有饰线,个别则有毛刺状线,兽头有的向左有的向右。与狗的形状颇为相似,但有人则认为是马。忽略它们的体积差异,虽然狗与马的形态有点相似,特别是像这种图像都是以剪影的方式与色块平涂的方式来完成,就更加难区分了。但如果仔细推敲就可知道狗与马也是有不同之处即尾巴,现实中马尾的毛是蓬松的向下的,所以每当马在行走或者是在奔跑时即使尾巴是扬起的,但尾毛却始终是飘而朝下的。如果站立不动时就更是下垂的,且在古代画师的笔下马尾都是呈向下的。如在我国蒙古的阴山、新疆天山、四川珙县等地的岩画中出现的马尾巴图像没有一个是弯曲向上的,因而它们不可能是马而是狗。这种简化的手法使得动物的特征更加地明显,让人一目了然。

4.圆形物像

岩画中的圆形物象基本上分为带芒和无芒两种。在汉墓的帛画与壁画里圆内绘金乌的代表太阳,绘蟾蜍的则代表月亮,这里带芒的应是代表太阳,无芒的应是代表月亮。带芒的芒数不相同,多数的芒在里边不到边缘,也有少数的芒是在内而且是及边的,此外也有单环和重环以及实心圆的区别。这四种画像的组合都有着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以较大的下置动物的正身为核心,周围安排着数目不等的侧身人像以及圆形图像。圆形图像一般都是安放于正身大人像的头上、胯下、手端或者是身旁。显然,这些图像的特征是有意为之。因为运用这种简化方法就更加突出了活动的庄严与肃穆,给人以更多的遐想空间,更强烈的神秘感。

(二)图像的动态美

早期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促使人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规律作用于人脑中而形成;主观因素即劳动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劳动实践使人类的大脑得到改善,使人类产生改造自然的愿望,产生原始的艺术审美观念。岩画中图像的动态美,其主要是针对于画面上人物的形态而言。在岩画中画面上的人物形状都是作双手曲肘向上,双脚曲膝向下的姿态,这种姿态在花山岩画的整个体系中有着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大的人物形象还是小的人物形象都是作着这一种姿势动态。这显然不是人们随意性或者是偶然性而出现的,而是有着领导核心进行的活动场面。说明这种动作形态早已形成于人们的脑子当中,而且与“蛙”的动作形态极为相似,似在一起跳着大型的“蛙”形舞。与岩画中的静态器物相比较,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岩画看上去显得更加的生动、活泼。

(三)图像的构图美

“构图一般是指艺术形象在画面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即用于塑造艺术形象的点、线、面、明暗、色彩等艺术语言要素在画面结构形式中的组织形式”。一幅画的构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这幅画的成功与否,因此,处理好画面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花山岩画中的点无处不在:如人物头顶上一些饰物、圆形器物中心的点,一些人物手指未连掌心的点等等,正是这些规则或不规则的点使得画面形成了点点斑驳状,让看似线面组成的岩画画面显得更加丰富与活泼,同时也为画面的古朴与粗犷增添了气氛,画面更耐人寻味。

线,一般给人以运动感。花山岩画中的线:人物脚下的粗横直线,人物身上的刀、剑符号,人物作弯曲状的手脚,圆形物象等等,它们或是直线或是曲线。直线给人以刚劲有力,简洁果断的效果;曲线则是让人产生欢畅,愉悦的视觉效果。这些各式各样的线让画面增加了生命感与运动感。

面,在花山岩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因为花山岩画中人物形象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岩画中的人物都是由不同的面来组成,有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的等等。如岩画中的很多正身人物形象的头部大都呈方形或接近于方形,侧身的人物形象头部则大都是呈圆形,这些规则的几何形状给人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岩画中的人物身躯则大都是呈倒三角形,给人以一种尖锐、神秘感。花山岩画中人物大都双手屈肘向上、双脚屈膝向下做曲蹲状,四肢各个部位变化多而丰富,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与活跃。

(四)图像的色彩美

1.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

对于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以前的人们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只是一般的猜测认为是运用赤铁矿粉。但是赤铁矿粉是没有粘性的,因此如果是要将这种颜料涂在悬崖绝壁风吹日晒不掉落,一定是有参杂着某种特殊的粘合剂来混合成一种特殊的颜料。汪宁先生在对云南省沧源崖画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曾对作画的粘合剂做过医学的估计,他认为如果是用动物的血或者是用动物的皮来熬出动物胶,再用这种液体跟赤铁矿粉等颜料进行相混合来进行作画,这样就可以让岩画的颜色经久不退。

在左江流域的民间中,除了用动物的血与皮胶作粘合剂之外,还有些植物的胶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如将植物中的鸡血藤捣碎泡在水中,鸡血藤就会可释放出一种胶液,然后再将这些胶液与赤铁矿粉混合作画。但经过仔细地研究表明,花山岩画能够经久不褪色,是因为在作画的颜料中含有蛋白质类的天然粘合物的有机体,而这种有机体只有动物的脂肪、动物血和骨胶之类才能形成的,由此断定这是一种动物胶粘合剂。

2.花山岩画图像的颜色

那么先人们仅仅是为了让岩画保持年代更加久远而偶然性的使用了红色吗?当然,不排除偶然性的自然因素,其实更多的是人为的因素。因为在缺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远古社会,人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往往是只有两种色彩,树叶的“绿色”与血的“红色”。红色在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的《艺术与视知觉》里提到,“红色往往让人联想到火焰,流血与革命”。在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非常低下的氏族社会,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把“血”跟鬼神联系在一起。如用羊血来祭祀神灵,喝鸡血酒等等。在当地的风俗中一直流传着把动物的血涂在身上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画者全部使用红色来进行作画(如图3),这必然跟“血”的某种宗教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3 花山岩画的图像颜色

远远看出,花山岩画就是一大块红色的剪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灵的震撼力。红色代表着生命,使岩画显得更加的肃穆与威严。

三、花山岩画图像的审美作用

(一)道德功能

花山岩画是作为纪念巫术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出现,它是围绕着巫术的内容进行创作。巫术能给原始的人们以一种坚定的信念,使他们坚信自己有着成功的力量,有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在普通的认知方法起不了作用的时候来运用。巫术就是这样使人进行最重要的活动而倍有自信心,使人们在极度困难的情形之下,仍然能够保持着心理的平衡与完整性。但如果没有巫术的存在,人们在对自然物的规律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的时候,人们便会被失望、焦虑、恐惧和愤怒所控制,无从达到各种目的,这时人们就会被这种种的无奈与恐惧弄得一蹶不振,无心去进行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因此在古代,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通过祈祷神灵给自己增加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古代士兵在上战场之前都会带上护身符,祈求神灵的保佑,无形中也给自己增加了战胜勇气;同样,当时盛行的驱鬼仪式也能增强人类战胜鬼神的自信心;医疗中的巫术也能起到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种种现象表明,在没有科学技术出现的原始社会,巫术是作为一种积极的影响而存在的。花山岩画是为了纪念大型的祭祀“水神”的活动出现,把画绘在高大艰险的悬崖绝壁之上,不仅增加了岩画的神秘感与崇高感,更是让更多的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岩画。无形中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坚信有着水神的保佑,增强人们与自然战斗的自信心。

(二)教育作用

1.提高人们的智力生活情操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通过人们对它的观赏与思考,使人们对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来达到目的。人们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对画面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思考与观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随着画面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民族的热爱情感与民族的自豪感。进一步鼓舞着人们努力奋发向上,自觉地投身到为民族谋利益的事业当中去。

2.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

在接受美术教育的活动中,人们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生活经验,道德观念去感受、想象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画面当中的东西经过加工、再创造。如花山岩画中出现的铜鼓,当地的人们在画面中获得创作的启发与灵感并结合自己的审美需要,创造出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铜鼓舞,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四、结语

花山岩画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岩画为国内之所无,世界之罕有。研究花山岩画对了解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古代壮族独特的艺术文化起到很大作用,画面中构图、色彩、线条、内容等方面很好地反映当时人类的美学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初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通过研究花山岩画能够引起人们对骆越文化的重视,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和艺术作品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巫术花山岩画
“五花山”的由来
观岩画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题花山寺壁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阴山岩画
岩画系列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