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1-11-29马丽丽苏弘扬姚育峰
刘 闯,马丽丽,苏弘扬,姚育峰
(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引入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这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汽车运行材料”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简介
汽车运行材料是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除了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车辆运行与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和检测实验能力,具备从事车辆后市场及车辆运营行业的专业素养;还应具备良好的车辆工程专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并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活动中履行相关责任;同时养成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习惯,使自己不断进步以适应车辆行业的不断发展。针对汽车运行材料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是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和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突兀地提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精心的分析研究授课内容,获取素材,进行有机的结合。
1.在专业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家国情怀:包括爱祖国的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探索等。
在讲解第一章第二节石油的开采和炼制时,要在讲好石油开采和炼制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引入当今全球石油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即其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属性的能源的“紧缺与高产”;紧缺是我国面临超过60%的进口比例,高产是产油国仅集中在有限的区域。石油资源是一种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资源,它不仅关系到汽车行业,还关系到民生的其他行业,如化工、机电、农业等等,所以我们要重视、要解决。我国自建国起就开始想破解石油能源的困局,其中“铁人王进喜”是打破困局的第一人,其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实干精神深深影响着我国的石油人,在此要让学生了解通过专业知识加上实干精神和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可以破解困局的。因石油产地不同,其所含硫含量亦不同,因而其炼制所需的工艺流程亦有所不同。通过对炼制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进而无形中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向学生渗透在科学研究上要做到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公正、无选择性的分析,养成用数据说话的客观判断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学习态度。石油是各个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开采、炼制问题解决后就是储备,石油这种特殊的资源以何种形态储存?如何储存?储存多少?都关系到能否需之即来、保质保量、使用经济等问题。通过讲解石油储备问题引出如何关注课程最新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加深对课程前沿知识的了解;进而让学生切身体会能源的重要性,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这个事件,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时避免主观、片面、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要客观地从事物的联系、变化、发展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开采方式、炼制过程、储存方法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不可质疑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2.道德与职业操守教育
个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健全人格——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哲学、艺术、性格等,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科学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勤奋、创新思维等,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在讲解第二章第六节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时,首先要明确汽油机有害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即碳氧化合物(CO)、碳氢化合物(CH)、氮氧化合物(NOX)等,明确每种污染物所能够造成的各种后果。由此,首先引出我们如何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出于对地球、国家、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与精神去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就上升到了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及职业道德,体现了责任和担当。由于本课程的讲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综合文献研究,了解汽车运行所需各种材料,学习如何通过汽车所需和材料特性来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性、减少污染排放等;学习如何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获得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与发展的认识,引入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勤奋、创新思维,认识到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三、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的选择
案例融入是思政元素最直接、最直观、最简单的引入,而且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学生感兴趣,教师好发挥,并且能发挥到最佳的效果[3]。但并不是每次课的内容都有适合的思政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比如知识的来源和发展,技术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知识内涵的体现,思维、逻辑、情感等。其中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等无处不体现在专业知识中。可以从“一点—多点—一条线—多条线—面”,形成思政线,思政面,与专业理论知识融为一体。还可以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元素,教会学生通过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建立用历史的、辩证的、系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
四、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一)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是传统教学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课程思政”的融入则要求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专业课的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的方法,还应教会学生会从多角度观察问题,会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去分析问题[4]。
(二)重点环节
如何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理论知识的实践情况、现实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的体验,把课堂教学中角色对换,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去,引申到知识点中,使学生从有形的深层次的知识感悟提升到思想感悟[5-6]。
(三)关键环节
教学方式的类型选择,课堂引导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思政元素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有的可以利用案例法,有的可以采用引申法,有的可以采用画龙点睛的方式,总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寻找、探索适应“课程思政”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核心环节
思政元素与本专业课程教学元素的有机密切的融合,不能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为了加入“课程思政”而生搬硬套,不合适异地插入“思政元素”,应根据课堂内容,适时、适当地引入“思政元素” 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真正魅力,发挥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6]。
五、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角色,教师的知识素养对教学获取专业知识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发展的前景趋势,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应在教学工作中遵循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和教师必备的“师德”品德。同时应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解放自己固有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适应现代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学的要求。
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首先,要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具有不断创新的奉献精神。其次要有崇高的师德素养,心中有爱,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他们。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时时体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爱自己、爱家人、爱同学、爱国家,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心中有大爱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六、结语
通过设计课程目标,把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使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互动性强增强,注重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当中,来提高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及自我能力,真正地发挥了课程思政的作用。
总之,专业课程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到专业知识,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