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纪录片的分类归纳及文献综述

2021-06-17史豪杰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伟人纪录片创作

史豪杰

贵州民族大学

人物纪录片是以刻画人物为主,对人物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生活的影像记录形式。人物纪录片将人物生活和工作中的零零散散的事件作为主要纪录的对象,通过运用各种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段对拍摄素材进行加工来呈现人情冷暖与世间百态,传递人文关怀,反应社会现实,使受众对他人的人生经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片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2年,美国人罗伯特·弗拉哈迪就执导了反映爱斯基摩人生活状态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这部影片以因纽特人中出色的猎手“纳努克”为拍摄对象,再现了他们捉鱼、捕猎海象、射杀北极熊、建筑冰屋等生过场景。影片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导演色彩,但依旧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投射出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让世人所了解。

一、关于人物纪录片的分类归纳

人物纪录片是人类社会相互了解、批次认知的桥梁。艺术家以人类活动、思想等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影像记录和创作手段,将碎片化的内容整理成可供受众欣赏的纪录片成品,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有重点地了解被传播人物。通过观赏人物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特定人物的描述,可以有效的反映出创作者想要呈现的特定主题。综合分析现阶段的国内外人物纪录片,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伟人或名人的传记纪录片

伟人或名人的传记纪录片以功绩卓著、受人尊敬的伟大人物为拍摄对象,展现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奋斗,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并对当时或者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有益的伟人事迹。此类纪录片在叙事上极为严谨,拍摄上正规严肃,往往加入许多历史影像作为视频资料,一些影片中也会出现一些模拟历史事件的场景。2003年由艾辛指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就是一部典型的伟人传记纪录片。除此之外,在国内类似的纪录片还有《孙中山》、《邓小平》、《周恩来》等直接用伟人的姓名命名的纪录片,也有例如《中国将帅》、《邓稼先和他的二十八年》、《为时代而歌:袁隆平》等影片。在国外,诸如《霍金传》、《梵高:画语人生》、《不了神话宫崎骏》、《史蒂夫·乔布斯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等影片也是非常多见的。这些影片以伟人或名人的个人事迹为拍摄对象,映射出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思想意义,给全人类以鼓舞和启发。

(二)普通人物事迹纪录片

与伟人或名人传记纪录片相比,此类纪录片着重刻画普通人在某一特定时期或环境下的事迹。比如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国内创作的展现钟南山老先生以及奋战于抗疫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的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在这一特殊时期涌现出的影片还有《英雄之城》、《口罩猎人》、《中国医生》等。此类影片通过对“普通人”的刻画,可以很好的树立典型,塑造形象。除此之外,国内还存在大量宣传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等人物形象的纪录片,比如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2019》。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题为代表的纪录片,如《我的扶贫年》、《盐同红纪事》、《归潮》等。

(三)特殊人群纪录片

特殊人群纪录片一般以盲人、聋哑人、癌症及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为拍摄对象,以展现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坚韧意志、社会诉求等情景。比如盲人题材纪录片《盲人郭永章》、《一个盲人的任性之旅》、《盲人足球梦之队》、《盲人的攀登》等影片;以聋哑人为题材的纪录片《他们也很好》、《无声骑手》、《无言的餐厅》等影片;以癌症及艾滋病患者为题材的影片《在一起》、《艾滋病患者的一天》、《选择》、《人间世》等纪录片。我国首部以抗击癌症为主题的医疗人文纪录片——《生生》是由优酷和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出品的,影片采取平行交叉剪辑的多故事线方式,围绕“选择”、“疼痛”、“遇见”的表现主题,从多层面、多视角地讲述了16个真实的抗癌患者故事。这些纪录片向受众展现了弱势群体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生存抗争、职业坚持等故事,让受众了解弱势群体,让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同时,一些弱势群体的坚强行为也会给予正常人更多的启发和鼓励。可以说,特殊人群纪录片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相互促进作用。

(四)职业及技艺纪录片

职业及技艺纪录片以人物的职业或技艺展示为题材的影片,常常以人为中心反映某些职业或技艺的历史、现状、与传承。由爱奇艺出品的系列纪录片《三百六十行》,其目的就是向人们介绍并展示健身教练、网络主播、声优、纹身师、宠物殡葬师、电竞选手等各行各业的现状。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系列纪录片《传承》,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讲述主题,通过寻访国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以真实的故事讲述衬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二、国内关于人物纪录片的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人物纪录片的研究十分丰富,论文多为探讨其创作手法、叙事策略及人物塑造,多以某个具体的人物纪录片为例进行探讨的形式出现。

1994年,纪录片《毛泽东》摄制组的褚嘉华发表论文《用细节塑造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创作大型纪录片<毛泽东>的细节选择与运用》,分别以第1集《丰碑在人民心中》、第5集《书山有路》、第9集《独领风骚》以及第12集《晚年岁月》结合拍摄实践,论述如何用细节塑造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张云山在论文《寻找艺术与技术的最佳平衡点——人物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体会》中做出了兼顾艺术层面的“选择”与技术层面的“眼界”拍摄出有价值的作品的分析研究。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的张亚平的论文《中国人物纪录片的主观表达研究》以人物纪录片相关的定义和作者主观表达、结合创作基本理念,从实际意义上提出了人物纪录片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与预见性探讨。

随着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以毕业作品为例讨论人物纪录片的形式越来越多。比如云南艺术学院苏亚东的论文《从欲望辩证法角度试论人物纪录片创作中的关系问题——以毕业创作<时间照相馆>为例》、长春师范大学李思晓的《人物纪录片中的风格呈现——以毕业创作<好人马希国>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田地的论文《人物纪录片中声音创作的细节设计——以毕业作品<脊梁>为例》、江汉大学许昭平的论文《非遗题材人物纪录片叙事研究——以毕业作品<大调曲艺人>为例》、新疆艺术学院朱家山的论文《初探人物类纪录片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以毕业作品<王京与他的2020>为例》等。他们用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作品相结合,阐述着人物纪录片创作手段与创新思维。

三、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物纪录片成为纪录历史重要的文献资料。人物纪录片在为观影者提供视觉盛宴的同时,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所拍摄的人物纪录片的研究,可以获取到一定时代的人文气息是历史资料,对人类历史总结和未来发展探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伟人纪录片创作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故里的英雄中队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