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021-06-17张和军吴昊旻陆雪林

养猪 2021年3期
关键词:活体公猪日龄

邢 磊,张和军,吴昊旻,陆雪林

(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长宁 201103;2.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上海 浦东新区 201302)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具有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较好的优良特性,也是当今商品猪生产中的主要父本品系[1]。我国通过引进杜洛克猪,进行杂交选育,显著提高了后代的生产性能,但同时引起了肉品质及风味的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摆在猪育种行业研究人员面前的问题。研究表明,肌内脂肪含量与猪肉的食用品质密切相关[2]。研究普遍认为肌内脂肪含量是猪肉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与肉品的风味、多汁性、嫩度密切相关[3-5]。因此,如何提高猪肌内脂肪含量就成为改善猪肉品质的切入点。过去的常规育种中,肌内脂肪测定主要通过屠宰后测定,这样的方式不利于选种选育。目前,随着B超测定技术的提升,对猪进行活体肌内脂肪测定成为了可能。超声检测具有实时性、无损性和可重复性,采用B超活体预测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将有力促进肌内脂肪含量性状的选择,已有较多学者开展相关研究[6]。Hassen等[7]利用实时超声波技术(Aloka 500和Classic Scanner 200),能够迅速和准确地检测活体犊牛的肌内脂肪。Newcom等[8]利用超声波技术(Aloka 500V SSD)测定活体猪第10~11肋骨的肌内脂肪,与屠宰测定值间的相关度为0.56。Aass等[9]利用超声波技术检测分析180头肉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并与145头肉牛的肌内脂肪的化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回归系数为0.70、相关系数达到0.67。Bahelka等[10]利用超声波技术(Aloka SSD 500),分别用3.5、5.0 MHz的探头进行活体肌内脂肪预测比较,结果表明3.5 MHz优于5.0 MHz,且真实肌内脂肪与活体测定肌内脂肪间在80%强度时相关系数为0.31。本研究以B超仪(EXAGO)测定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分析活体肌内脂肪与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肌内脂肪杜洛克公猪的选育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与试验猪

于2019年3—5月选择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东滩1期日龄为180 d左右的杜洛克公猪为试验对象。

1.2 试验设备

1台B型超声波测定仪(EXAGO)和1台种猪个体秤(奥饲本D600型)。

1.3 测定方法

采用种猪个体秤测定杜洛克公猪的180日龄体重,采用B型超声波测定仪按照《猪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B型超声波法》(NY/T 2894—2016)中的垂直法测定杜洛克公猪的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猪活体肌内脂肪的测量位置为猪背部,倒数第4~5肋骨处,距背中线4~5 cm处的活体肌内脂肪含量。B超图像采用BioSoft ToolboxFor Swine软件保存并分析。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杜洛克公猪主要性状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杜洛克公猪主要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初生重和肌内脂肪的标准差较小,表明这两个性状的数据分布都比较集中,而180日龄体重的标准差较大,表明该性状的数据分布较分散。

表1 杜洛克公猪生产性能测定情况(n=738)

2.2 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624和0.323。背膘厚与180日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180日龄体重和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00。

表2 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肌内脂肪中富含磷脂,而磷脂是风味物质的重要前体物[11]。肌内脂肪含量能够改善肉的风味和多汁性[12]。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优先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基础上,也要兼顾肌内脂肪的含量,增加肉品的口感。本研究利用B型超声波测定仪(EXAGO)和BioSoft ToolboxFor Swine测定了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重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张雄等对江香猪胴体性状的研究结果一致[13]。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眼肌面积与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肌内脂肪与初生重之间为负相关。本研究通过B超测定猪活体肌内脂肪,发现了与其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并且活体测定还为选种选育提供了便利,能在未屠宰的情况下进行品质判断,为优良种猪的留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此外,随着B超测定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型构建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将进一步提高B超活体预测猪肉肌内脂肪含量的准确性。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的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624和0.323。背膘厚与180日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180日龄体重和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00。本研究对于实现活体猪的早期性状评定,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活体公猪日龄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种猪选育中的“家系”问题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活体盲盒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如何调教种公猪
种公猪使用年限缩短的原因及延长方法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