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2022-04-25谢静静张冰洁王亚洲

养猪 2022年2期
关键词:后备日龄母猪

谢静静,张冰洁,王亚洲

(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繁殖性状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除受品种、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疾病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外,母猪的初配日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2]。对于后备母猪而言,适期初配不仅关系到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使用年限,而且会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配种过早时后备母猪体成熟及性成熟程度不高,导致自身发育受影响、所产后代体重偏轻;配种过晚则会造成后备母猪躁动不安,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陈亚新等[4]认为240~260日龄配种的美系后备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日龄配种的母猪;220日龄以下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较其他各组母猪差。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初配背膘厚度、初配体重、发情次数等对母猪终生的繁殖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后备母猪的补充是实现集约化养猪业批次化生产、稳定猪群胎龄结构,创造生产成绩的保障。丹系长白种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产仔数多、胴体性能好的特点。为了探索丹系母猪的适宜初配日龄,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本试验根据湖南省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某猪场丹系母猪群体的繁殖性能记录,对不同初配日龄丹系母猪的窝产仔数、平均初生重等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为丹系母猪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以充分发挥丹系母猪高产的繁殖性能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次试验数据来自于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某猪场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初产丹系母猪共1 723头的初产分娩数据,生产成绩统计中剔除了初配后空怀、流产、返情以及死亡淘汰的个体。

1.2 饲养管理

猪场采用全封闭式猪舍,纵向负压式通风,水帘降温。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免疫。公猪、母猪采用单栏或定位栏饲养,生长猪小群分栏饲养。

1.3 统计项目

1胎繁殖成绩:健仔数、总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平均初生重。

1.4 初配日龄划分

初配日龄划分:<220日龄、220~240日龄、241~260日龄、261~280日龄、281~300日龄、>300日龄。

1.5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KFnetsking猪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

2.1 不同初配日龄母猪占总数比例

由表1可知,该场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主要集中在241~280日龄阶段,占总数的50.90%。为了保证后备母猪能同时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增加使用年限,在丹系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一般6~7月龄)不进行配种。在生产实践中通常在第2或者第3情期进行配种,也就是大约在8~9月龄左右进行初配。

表1 不同初配日龄丹系母猪占总数比例

2.2 不同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头胎产仔性能的影响

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可知,>300日龄组窝均健仔数显著高于281~300日龄组、241~260日龄组和220~240日龄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日龄组和261~280日龄组窝均活仔数显著高于281~300日龄组和220~240日龄组(P<0.05);>300日龄组窝均总仔数显著高于281~300日龄组和220~240日龄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0日龄组和281~300日龄组窝均弱仔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41~260日龄组和261~280日龄组显著低于220~240日龄组和<220日龄组(P<0.05);窝均木乃伊数220~240日龄组显著高于241~260日龄组、261~280日龄组、281~300日龄组和>300日龄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61~280日龄组、281~300日龄组和>300日龄组平均初生重显著高于220~240日龄组和241~260日龄组(P<0.05);窝均死胎数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220日龄组样本数较少,不具备参考意义。

表2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头胎产仔性能的影响

窝均健仔数随后备母猪初配日龄(220~280日龄)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窝均弱仔数随后备母猪初配日龄(220~>300日龄)的增加呈线性减少(P<0.05);窝均木乃伊数随后备母猪初配日龄(220~300日龄)的增加呈线性减少(P<0.05);平均初生重随后备母猪初配日龄(220~300日龄)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窝均死胎数、窝均活仔数和窝均总仔数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各组之间均无二次显著相关(P>0.05)。整体来看,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在261~280日龄阶段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

图1为初配日龄对窝均健仔数、窝均活仔数和窝均总仔数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整体看,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窝均健仔数、窝均活仔数和窝均总仔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20日龄由于样本数较少,不具备参考意义),以261~280日龄为转折点。图2为初配日龄对窝均弱仔数、窝均死胎数和窝均木乃伊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整个初配日龄区间段内,从整体来看,窝均死胎数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而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261~280日龄窝均死胎数最低;窝均弱仔数在整个初配日龄区间段随着初配日龄增加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窝均木乃伊数随初配日龄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平缓变化的趋势,初配日龄>260日龄的窝均木乃伊数水平较低,变化趋势平缓。图3为初配日龄对仔猪平均初生重的影响。如图3所示,平均初生重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81~300日龄为转折点。综合来看,初配日龄在220~280日龄范围内,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大,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越多,平均初生重越重,弱仔数和木乃伊数越少,产死胎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初配日龄在261~280日龄阶段最为理想。

图1 初配日龄对窝均健仔数、窝均活仔数和窝均总仔数的影响

图2 初配日龄对窝均弱仔、窝均死胎和窝均木乃伊数的影响

图3 初配日龄对仔猪平均初生重的影响

3 讨论

适配年龄是指后备母猪开始配种的最佳年龄,一般在性成熟之后、体成熟之前。对于大型的家畜,初配日龄应在其成年体重的70%左右[5]。初配日龄是影响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志林等研究认为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初情日龄控制在195日龄前,在225~285日龄内配种其繁殖性能表现最佳[1]。陈亚新等[4]研究认为美系、法系后备母猪最佳的初配日龄在241~260日龄。许光锋等[2]研究认为加系的长大、大长二元杂种后备母猪的最佳繁殖性能配种日龄在220~275日龄。李文明等[6]研究认为新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在230~270日龄之间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290日龄以后产仔数呈下降趋势,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从本研究划分的6个初配日龄阶段的头胎母猪产仔数据来分析,大多数丹系后备母猪初配日龄集中在241~280日龄阶段,本试验中,在261~280日龄组和>300日龄组的窝均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健仔数都较高,产仔性能较好。胡雄贵等[7]研究发现,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在270日龄后,平均初生重随初配日龄的增加呈波动性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0日龄后,死胎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本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死胎数有明显升高,并且初生均重在较高的初配日龄阶段有所降低,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一致。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初配日龄在261~280日龄阶段最为理想。

4 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考虑丹系后备母猪初配要同时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以及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最佳初配日龄在261~280日龄段。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初配日龄对丹系头胎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但实际生产管理中,例如选育的后备母猪育种指数、后备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配种时体重、配种前短期优饲情况、初情日龄、发情次数、配种季节、饲料营养配方、疾病、管理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猜你喜欢

后备日龄母猪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产后乏情不同处理方法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日龄对法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