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基层党建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

2021-06-16王婷婷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知识图谱

王婷婷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关于基层党建的研究在理论建构和案例剖析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反思。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其他研究方法对1571篇期刊数据进行文献分析,通过Citespace工具可视化呈现出国内基层党建的研究热点、研究群体和研究演变,最终结果显示:我国基层党建的研究热点围绕党组织政治功能展开,凸显了政党权威和思想教育功能,农村和高校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的热点区域。关键词聚类可视化结果呈现出基层党建研究内容由政治功能向基层治理转变,研究方向由案例描述到理论建构转变,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如互联网+、社区党建、党员培养、党建引领等。展望未来,国内基层党建研究需要明确界定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范围,增强党组织基层治理版块,加强党建理论建构研究。

关键词: 基层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D267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1.008

一、引 言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始,就一直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建设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层党建是党的执政能力在纵向管控上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过程中,十八大提出要深入进行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次强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将党的建设层层深入,且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体说来,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从现实角度出发,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均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加;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际争端时有发生。面临这些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已然充分发挥。在政治建设角度上,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也经历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和创新,我国基层党建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现有基层党建的研究存在较多的分散点,包含大量的基层党建实例,基层党建研究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展开,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1],党员是党组织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2]。在面临理念、能力和应对社会环境变化,乡村社会、国企、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进行党建创新中都面临诸多压力[3]。在政党治理新常态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战略目标[4]。我们已经探索出嵌入式党建、区域性党建和融入式党建等新型模式[5]。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和新机遇,“互联网+”给党建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6]。基层的联系点拓展了一种基于尊重基层自主性的政治空间,在民生、基层治理的微观机制、党在基层的组织网络与治理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7]。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成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关键,同时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任务[8]。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结构、教育、组织认同和角色认同、党员队伍的思想均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9]。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之间的新型耦合秩序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治理结构,成为农村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向之一[10]。基层党建也伴随着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创新而迎来新的生机[11]。迄今为止,基层党组织和黨员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在面临着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方位变革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其运行状态、机制、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关于基层党建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研究热度,涌现了大量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也有相当数量的期刊进行持续刊文,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资料,这给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基础。本文借助了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其他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讨论了1992-2020年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可视化地呈现了国内基层党建的研究脉络,探讨了基层党建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数据筛选和研究方法

关于“基层党建”的知识积累可谓汗牛充栋,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中通过“基层党建”进行主题检索,获取28464条数据文献。考虑到文献质量和读者受众等因素,本文选择了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数据库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数据库作为数据筛选来源。通过高级检索中设定主题词为“基层党建”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具体的检索公式为: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 并且 (主题=基层党建 或者 题名=基层党建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基层党建) 或者 title=中英文扩展(基层党建)) ,检索年限不限,获取的目标文献检索量为2076条,实际的检索日期为2020年10月1日。鉴于Citespace工具分析结果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我们剔除目标文献中的无效数据(无效数据为会议综述、新闻报告、人物介绍、领导讲话、书籍评论)以及与主题无关文献和缺失项文献,最终获取有效分析数据1571条。

文献分析工具能够对海量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作者、关键词等信息抓住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脉络。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能够清晰进行聚类分析,也能够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进行研究内容的具体分析提供了便利。国内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主题现状、热点和趋势的分析文献较多,这一研究方法的运用比较成熟。自陈超美将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和CiteSpace工具引入国内学术界始,便引起了国内情报学、科学学和管理学等学者的积极响应[12]。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上CSSCI数据库中,以Citespace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已经有961篇。例如,包国宪利用CiteSpaceⅢ对CSSCI数据库中“政府绩效管理”主题文献进行了聚类和突变分析[13];孙斐和叶烽对CSSCI数据库中“国际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进行了分析[14];张蒙蒙,刘天平和杨建辉可视化分析了2013—2018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研究文献[15];蒋贵凰、李晨光和范景军对我国城镇化研究进行了词频统计、共词分析和突现词检测分析,生成有关城镇化研究前沿、研究主题结构关系、热点演进和热点突现的知识图谱,归纳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路径[16]。以上研究表明,针对文献数据库进行的文献计量研究并从而获取相关研究主题、研究趋势、研究路径以及抓取未来研究方向,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

因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上中文核心和CSSCI核心数据库中“基层党建”研究主题的1571条数据进行分析,对“基层党建”研究的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问题进行重点考察,识别出这一研究主题的主要作者、主要机构和关键词聚类,并以此探讨“基层党建”的研究脉络和未来研究方向。

三、1992-2020年我国基层党建研究概况

考察1992-2020年我国基层党建的整体研究状况可以从发文量、高被引文献和研究群体三个方面着手,通过这些文献数据资料直接或者间接反映该主题在学术界的研究热度,据此推测该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

(一)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发文量的年代分布直接体现了该主题在学术界的关注程度和热度。图1呈现了1992-2020年“基层党建”主题研究的发文量情况。整体来看,“基层党建”的发文量呈上升态势,在2009年之前相关主题的论文呈现波浪上升趋势,2009年之后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并且在2012年和2019年呈现出两次峰值。“基层党建”研究主题呈现的这一发文趋势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术界对200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进行了有效回应,在这之后相关的学术论文不断涌现,学术峰点直接回应现实的政策和制度,2012年和2019年是对中共中央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精神的积极响应和理论分析。二是党史党建、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壮大,大量的学者投入到基层党建这一研究领域。

(二)高被引文献

高被引文献具有研究代表性,可以借此分析研究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和主要论点,并且探寻该主题的研究演变。表1呈现了“基层党建”这一主题研究的前20位高被引文献,这些高被引文献呈现了“基层党建”的研究基础。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于2000年之后,根据高被引文献可以推衍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的研究,包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建设问题,包含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二是基层党建对新形势的融合和思考,特别是“互联网+”新技术革命对基层党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刘红凛的《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被引用达137次,同时面临新的形势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新问题,基层党建角色、功能和地位的转变,这也表明了基层党建对新形式的灵敏反应;三是具体基层党建实务案例介绍和研究,成功的基层党建经验能够带来示范和扩散效应,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研究群体

研究群体包含作者群体、机构群体和期刊群体,研究群体显示了该主题的研究规模,其中的核心群体对于整个学术界具有导向作用。根据目标数据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张书林,发文15篇,其次是王世谊发文14篇,程勉中10篇。根据普莱斯定律可以获取核心作者群,该定律计算公式为m=0.749nmax(m为发文量的临界值,n是所统计的最大发文量)。1998-2020年基层党建主题作者发文量最大值是15,代入普莱斯定律计算公式,根据取整原则,m=3,也就是说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就可以认定为基层党建的核心作者,共计30位,具体数据见表2。这些核心作者发文量多,积极发声,有助于学术观点的交流,也更容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發文较多的机构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和各地方党委、市委和地方党校,具体数据见表3。和发文较多的作者进行联合分析,“基层党建”发文较多的就是来自于党史党建研究机构中党建研究学者群体,政治学、公共管理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对该主题也有研究参与,但是比重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来依然有大量的作者进入该领域,例如复旦大学的林尚立,清华大学的徐明强,华中师范大学的崔建平等学者。

刊发“基层党建”主题研究的期刊主要有《人民论坛》《党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领导科学》等专业性期刊和党校学报,近年来一些综合性学术杂志开始从交叉角度关注基层党建问题,例如《探索》《中州学刊》《新视野》《治理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主要期刊及其发文量见表 4。但是期刊发文量和文章的内容发展并不均衡,从理论角度和规范分析方法探索基层党建问题的稿件远远少于党建工作内容介绍。综合来看作者、机构和期刊分布情况,可知“基层党建”的研究群体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党史党建研究群体中。我们进一步具体对发文时间和发文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基层党建”研究已经开始从政治、思想建设和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拓展,转向制度建设、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新的研究领域,这给基层党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1992-2020年我国基层党建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个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简练地获取研究主题的热点及其变迁,特别是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强度变化。本文通过关键词分析来探索“基层党建”的研究热点及其热点演进。

(一)高频关键词

表5呈现了目标文献中基层党建研究中的高频词汇(频次前20名)。基层党建主题研究文献中共有316个关键词,其中高频词汇出现的基层党组织(258次)、基层党建(256次)、基层党建工作(163次)、党建工作(163次)、农村基层党建(54次)、社区党建(54次),高频词汇中基层党组织、社区党建、农村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也是基层党建研究中的热点主题。同时也反映出在基层党建的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衡且侧重点发展了转向,基层党建的研究内容从党建工作延伸至组织建设,研究对象从高校党建和农村党建延伸至社区党建,研究视角从党组织建设延伸至基层治理,这反映了基层党建研究在不断深入和拓展,并且和社会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比如“流动党员”。进一步观察关键词出现的时间规律,2000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首次出现在2000年之前的关键词有24个,其他292个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均在2000年及以后。这与主题文章发文量的趋势是一致的,也展现出2000年及之后基层党建研究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其主题研究范围更加丰富。

(二)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够全景式展现研究主题的分布和相关性,表6呈现了1992-2020年国内基层党建研究关键词主题聚类及其主要关键词范围,通过Citespace工具进行聚类运算,其中Modularity Q=0.54,Mean sihouette=0.54,这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结果是合理可用的。基层党建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结果为:党建 、党建机制、党建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网格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层党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精神、网络党建。通过对聚类结果及其包含的文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层党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基层党建具体内容的分析。这既包括了高校、社区、农村等区域性党建问题研究,还包括思想建设、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等基本内容的建设问题。二是针对制度建设讨论。包含工作机制、决策机制、党员干部机制,特别是最近开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党建讨论。三是针对党建功能的论证,从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升到党建引领的高度,强调了服务型党组织的讨论,这融合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思路。四是针对基层党建的发展,探讨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党建发展的影响,包含了政治制度环境,例如“两学一做”,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带来的讨论。

(三)研究热点的演进

图2反映了“基层党建”主题研究的关键词增强凸显的前20名情况,关键词的热度变化体现了该主题研究的演变。关键词强度最大的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凸显的时间是1994-2007年,其次是“科学发展观”(2007-2010年)、“党建工作”(1992-2005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995-2004)、基层党组织建设(1994-1997年)、“流动党员”(2007-2013年)、农村党建工作(1994-1997年)、“社区党建”(2002-2006)、社区党建工作(2000-2007年)、“领导班子”(2000-2009年)。根据研究热点强度和持续时间,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可以作为基层党建研究的一个分界点,2000年前后研究议题的变化较大。2000年之前“基层党建”研究的主题侧重于党组织和农村党建工作,2000年之后社区党建成为基层党建的研究热点,并且从在职党员的研究細化到党员领导和流动党员的研究,基层党建研究中加入了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因素。

五、我国基层党建研究的反思和未来方向

(一)1992-2020年国内基层党建研究的整体演进

根据发文量和关键词分析,国内基层党建研究是不均衡的,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内容:基层党建工作实务、基层党组织和理论建构,其中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的发文章最多,涉及各个党组织、地区的党建实务工作问题和案例。

一是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实务的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基层党建工作实务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各个地方提供了大量的基层党建案例。这些具体的案例一方面介绍了地方党建工作的变迁,在政治制度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转变下,基层党建也历经缓慢而复杂的变迁过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党建的具体面貌,为进行党建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具有典型性的地方党建案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践模板。

二是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和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进行进行解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针对这四个问题的论述和综合都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党的基层组织研究群体比较庞大。这四个方面又在不同的区域和群体之间存在研究差异。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政治地位是早期的基层党建和农村党建研究的重点。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高校党组织党建问题占据了大量的研究比重,党组织建设的分析对象包含了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其中高校党组织建设论述较多,并且细分了教师和学生群体。除此之外,党组织建设呈现从农村转向城市社区的研究态势,农村社区基层党建也从权力转换进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新的基层治理问题领域,从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到乡村振兴的支撑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变直接体现了我国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也体现了我们党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别重视农村党组织发挥“头雁效应”[17]。城市基层党建主要体现了高校、国企、非公企业等社会组织党建问题,伴随着社区治理的推进,社区党建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并且也俨然成为研究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制定务实管用制度机制、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为根本着力点[18]。

三是关于基层党建的功能转变的研究。从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服务型政府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党建引领”的思路。这是从执政党早期的思想引导方面进行了扩展,是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的一种变革和转变。基层党组织从基层执政能力稳定和提升向基层治理作用和效能转变,全面引导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组织特性是“党建引领”对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进行了再次定位,强化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之下,“党建+”的思路逐步推广。在主体中,基层党建应该采用协同运行机制[19]。在不同区域环境中,基层党建具有显著差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促进民主与治理互联方面具有功能优势、主体优势和整合优势,党应该发展民主与治理融合机制、构建“一元多样”复合治理形态、强化自身联结引领基层民主和治理的融合[20]。乡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融合提出了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结合”的治理思路[21]。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以党群服务中心、城市驿站、红色会客厅等新的党建空间为切入点,建立集党建展示、党建业务、党群服务、学习生活等一体化的空间形态[22]。

(二)国内基层党建研究的未来方向

根据国内基层党建研究的知识性研究结果,我们基本知道国内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基层党建研究的案例型基础和理论分析,据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向推进基层党建的研究:一是多学科的介入。现有基层党建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党委和党校研究机构,作为学术研究实力强大的高校和相关学者目前还不是主要研究力量,基层党建所需要的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等理论支撑需要其进入该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关于基层党建的研究必须突破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张力,明确定义“党建引领”的内涵、地位和机制建设。二是规范性的研究方法需要加强。现有的研究基础现状描述和工作指导性论述较多,更应该从理论角度来解读这一命题。基层党建虽然是党史党建学科的重要议题,同时也应该受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注。基层党建面临了很多现实性问题和困难,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挖掘。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对基层党建的角色、地位、功能等进行有效论证,从而充分揭示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优势。三是基层党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待深入,以开拓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思路。基层党建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基石,其生存的现状、困境及其背后的成因有着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理论解释。对农村地区党建工作而言,基层党建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功能值得总结和讨论,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乡村治理秩序的整合都是未来可以关注的地方。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基层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积极性,促使党员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党建进网格成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亮点。这给我国社会基层治理也提供了新的活力,党员真正进入了基层治理环节。这也给党的基层组织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功能定位。然而,基层党员在与基层治理体系相隔合的过程中,其角色和身份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依然值得学术界思考和探讨。由此可以引申出,在面临重要社会危机事件时,作为执政党基石的基层党建的效能、技术、方法和手段,也是探索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的有效工具,更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体现出基层党建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是城市基层治理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尚立.基層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J].理论前沿,2006(09):5-8.

[2] 周琴,陈杰,秦自强.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基于对川渝部分地区基层农村党员队伍的调查[J].前沿,2010(24):37-39.

[3] 张书林.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向[J].理论探讨,2018(01):134-140.

[4] 马明冲.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缘起、维度和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6(04):80-84.

[5] 沈东.社区党建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104-109.

[6] 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2(01):34-40,140.

[7] 吴新叶,赵挺.建设性空间:党员干部联系点的运转及其不确定性的克服:以基层治理为视角[J].政治学研究,2018(02):66-76,126-127.

[8] 康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9] 霍军亮. 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0]徐明强,许汉泽.新耦合治理: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双重推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82-89.

[11]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运行困境与创新之道:基于党建统合的分析视角[J].探索,2018(06):102-108.

[1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13]包国宪,向林科.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知识图谱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02):46-53.

[14]孙斐,叶烽.国际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SSCI(2008—2017)的文献计量分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8(05):82-96.

[15]张蒙蒙,刘天平,杨建辉.精准扶贫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和CiteSpace可视化视角[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8):11-19.

[16]蒋贵凰,李晨光,范景军.我国城镇化研究热点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0):46-51,66.

[17]李敏.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头雁效应”[J].人民论坛,2020(27):52-53

[18]李毅弘,孙磊.习近平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33-37.

[19]王溪.基层协同党建的运行机制及其构建[J].人民论坛,2020(30):102-103

[20]魏晨,李华胤.基层党建引领民主与治理有效互联的创新机制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22(06):27-36.

[21]张明皓,豆书龙.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机制构建、内在张力与优化向度[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32-41.

[22]张振,陆卫明.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空间逻辑与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基于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06):40-49.

(責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research o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has achieved many results i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case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sort out and reflect on this issue.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o analyze the literature of 1571 journal data, visualize the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groups and research evolution of domestic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hrough Citespace tools, and discuss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final result shows: the research o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my country The hot spots revolve around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highlight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Rural area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hot spo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Keyword clustering visual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research has changed from political function to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has changed from case description to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new research propositions have emerged: Internet +,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party member training,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Wait. Looking to the future, domestic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research needs to clearly define the functional scop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trengthen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se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strengthe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theory.

Key words: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grassroots governance; knowledge graph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知识图谱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