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研究

2021-06-16成鹏弘钟文炜易佳慧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中国

成鹏弘 钟文炜 易佳慧

摘 要: 在借鉴国内学者关于产业发展质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投入要素质量、结构体系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业输出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等5个维度的指标,对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2007-2018年12年间的发展质量情况进行了单项指数分析和综合指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发展质量变化也存在波动,这说明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总体上正在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式,但这个转变过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难。要克服这些阻力和困难,就应从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产业组织管理、稳步推进产业国际化、加强产品和服务管理、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U61; U65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1.014

一、引言

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是为新建、改建、维护港口和航道提供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工程的产业,业务涉及与港口和航道工程技术有关的基建、疏浚、环保、水利和海洋工程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已由粗放型增长阶段转向集约型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关口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涂圣伟对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推动生产要素质量变革、健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加快产业政策转型和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等方面提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1];黄速建等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从合理的逻辑框架、全面的企业变革、合意的支撑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2];任继球对中国“十四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实施全面工业化、主动实施深度工业化和努力实施智造强国等战略[3]。这些研究为发展质量的定量评价提供了基础。

我国学者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定量分析也进行了積极探索。罗文等从工业发展的速度效益、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两化融合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近5年我国和各省份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发展质量的综合指数,提出应该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创新实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建议[4];李雷等通过设置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从光伏产业的要素质量、结构质量、运行质量、输出质量、资源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等指标层面,对2005-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光伏产业发展质量显著上升的趋势判断[5];陈文锋等通过设置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对28省的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改变原有的速度和规模单一指标评价模式,从产业导向、带动性、市场化、创新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6];袁渊等根据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与新要求,构建了产业效率、文化创新、协调发展、发展环境和对外开放等5个维度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指数测算和5个维度的指数测算[7]。

上述文献说明,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产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包括产业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装备和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产业文化等,既是产业内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产业组织状况的体现。要准确评价和测算产业的发展质量,需要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二、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参考和综合国内学者关于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特点,选择产业投入要素质量、产业结构体系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业输出质量、产业可持续发展质量这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发展质量进行分维度指数评价和综合指数评价,如表1所示。5个维度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置了10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中,有25个正向指标,3个逆向指标。逆向指标的数值越高,表示产业的发展质量越差。文中对逆向指标的值进行了倒数处理。由于政策的资金强度和社会认可度这两个指标难以量化,所以这里我们采用定性指标。本文借鉴了刘义成提出的定性指标计算方法[8],以基期的产业质量作为对照条件,基期的分值定为6分。以政策的资金强度为例,如果资金强度有大幅度增加,对产业发展质量具有大幅度的提升,分值为9-10分,具有较大提升的为7-8分,基本持平的是6分,较为弱化的是4-5分,存在较大问题的是1-3分。

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源、资金、房屋、装备和技术等要素投入,投入要素的质量是决定产业发展质量的基础条件。各个要素投入的初始条件,即初始资源禀赋的条件。根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这些投入要素主要为资本和劳动力两个部分,决定了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率,因此将这两个部分作为二级指标。投入要素能力也是产业创新能力的体现。结构体系质量是对产业内部优化运作的衡量,是决定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产业的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对整个产业的内部运作会产生较大影响,影响产业的绩效和竞争力,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产业内企业适度竞争和垄断的表现指标。在我国当前,国有企业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市场结构对产业发展和产业程序是有利的。产业运行质量指标是产业的基础性指标,反映了一个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市场经济下,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产业的区域地位、产业内的地位是评价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经营绩效不仅体现于该产业自身的财务指标,还体现在该产业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所以,在产业运行质量下设置了产业地位和产业在区域的地位这两个二级指标。区域地位和产业地位反映出产业内骨干企业与供应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衡量一个产业发展的好坏最直接的判断标准是一个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因此产业的输出质量是对产业发展质量的直接评价。根据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设置了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两个二级指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反映产业抗衡替代品的能力。同时,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期的发展,还要考虑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的环保责任。现有的产业是否根据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要求管理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是一个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可持续发展质量是衡量产业发展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判断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与该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环境效应、资源环境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主观赋权法可以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但主观性较强,不同学者对不同的指标重要程度的看法不同。客观权重法虽然具有客观性,确定的权重可能与实际要评价的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本文采用Akkaya[9]、彭素华等人的方法[10],将主、客观的因素都纳入港口和航道工程行业的高质量评价体系中。本文的主观权重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客观权重法采用熵值法,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7-2018年12年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包括相关的水利和海洋工程有关的数据进行研究。部分年份的数据有缺失,采用算术平均法对缺失年份的数据进行补充。本文使用的产业资产负债率、产值、人员数量等行业指标来源于《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产业能源消费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三废的排放量和综合利用率来自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产业的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中的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中《中国工业经济数据》。为了使所有指标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动态变化情况,以2007年为基期,对所有涉及价值量的指标均采用GDP平减指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波动。

三、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通过组合权重法确定权重计算的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数见表2。

(一)产业发展质量综合指数

从产业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7-2018年的12年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9.42到2018年的11.82,上涨了25.48%,说明12年来,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投入要素、结构体系、产业运行、产业输出和可持续发展质量五个方面正在形成提高发展质量的合力,产业不断朝着效益、质量和环保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质量综合指数上涨的过程中,2008年、2012年和2014年的发展质量,有略微的下降,这三次的下降,主要源于经营质量的下降。这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機对经济的影响波及全球有关。这个背景下,我国出台的财政刺激计划导致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2012年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整体经济出现下行的趋势,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也在下降。

(二)投入要素质量指数

2007-2018年的12年间,我国产业投入要素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率得到提升,说明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在资本、劳动这两方面的投入要素质量得到提高。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我国国内港口和航道工程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2007-2018年的12年间,港口和航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需求层次的不断增加、分化,催生了企业数量的增加、骨干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整体技术进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的中国疏浚集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疏浚企业,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港口和航道市场不断扩大、技术进步水平不断提高、疏浚行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整合原来的天津航道局、上海航道局、广州航道局组建起来的大型港口和航道工程集团。组建后又成立了环保投资公司,并且走向海外市场、与国外的四大疏浚集团竞争更为有力。

(三)结构体系质量指数

2007-2018年的12年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结构体系质量总体上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中一批以航务局、航道局、水利工程局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大型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国外市场营业额的增加,也表现在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的增加。12年中的2012年和2013年,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结构质量出现下降,一直到2014年都保持一个相对较低水平。说明这几年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在上升,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2015年以后,大型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又在增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四)产业运行质量指数

2007-2018年的12年间,我国产业运行质量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在2011和2014年有小幅度下降。这主要表现为资本利税率的下降,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这两年的经营利润和对国家的税收贡献有所下降,说明我国港口和航道产业传统业务产能开始出现过剩。截至2019年底,国内有各类大型挖泥船500余艘,年产量在15亿m3以上。随着国家海域审批和环保督查越来越严格,我国沿海吹填造地的大型项目急剧减少,港口和航道传统业务市场总体需求趋于饱和,而产业内企业数量增长和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断膨胀,产能严重过剩和行业无序竞争成为制约产业运行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一类传统业务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类是港口和航道的疏浚维护,大型机械设备和船舶是核心装备,大型船舶从启动投资、设备选购、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到形成产能,一般要经过 3~5年时间。往往在市场繁荣期的巨额投资,等到形成有效产能时,行业已进入市场下行周期。加之很多原来不从事本行业的投机资本的短视性,造成产能盲目扩张,必然会造成恶性价格竞争。

(五)产业输出质量指数

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产业输出质量从2007年的0.92上升到2018年的1.33,说明该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12年中不断提高。这表明我国港口和航道产业中的企业竞争程度在加剧,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和质量监管力度在提高,同时也说明港口和航道工程市场的需求方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在提高。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了整个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伴随着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外水利港口和海洋工程项目的作业工况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如土质条件、海况等,对装备、技术、工程质量、工程服务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六)可持续发展质量指数

2007-2018年的12年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可持续发展质量总体上呈现在波动中保持稳定且有缓慢向上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中的各企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但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各地各部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文件、政策。港口和航道产业中的企业如中国疏浚集团及其下属各航道局、长江航道局都非常重视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愈来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清洁生产和企业环境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环境规制政策的出台,使得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环境成本内在化,短期内导致产业经营效益下降,集中反映在2014年整个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成本内在化促进了产业的绿色科技创新和清洁生产,提高了产业的发展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由上文分析可知,2007年-2018年的12年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和分维度的投入要素质量指数、结构体系质量指数、产业运行质量指数、产业输出质量指数、可持续发展质量指数和产业发展综合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同时,12年间的5个维度的质量指数评价和综合指数评价数值并不是线性增长的,12年的质量提升有起有伏,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质量指数的波动性更大,说明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存在总体向好的趋势性,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困难。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优势,在一些技术设备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还存在诸如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竞争过度、国际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等问题。

为提高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首先是要加快特种船舶等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自主建造,形成我国独有或国际领先的领域高端技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同时,要加快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让生产运作变得更容易模拟和监控。施工装备的智能化,可以提高装备使用效率和减少作业风险;BIM虚拟制造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可以在数小时内推演出装备数年的施工过程,使未来的施工工程可行性论证更加完备和保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为企业搭建一个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库,为施工作业提供量化保障[12-13]。

二是要加强产业组织管理,加强产业的规划与管理,将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政策整体规划,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国内港口和航道工程市场“爆发”与“萧条”间的巨大波动不利于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持续平稳与健康发展。适度进行产业内企业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保持产业竞争有序。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和配套措施,支持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处理老旧设备,减少企业发展包袱。

三是要稳步推进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前些年,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有不断加大趋势。当前,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扩大海外经营市场遇到一些困难。但总的来看,国外港口和航道工程市场空间较大,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在国外市场能够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港口和航道工程企业将技术进步等持续竞争优势推向国外,可以实现国内与国外港口和航道工程技术、人才的交流。海外经营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稳步推进。要完善海外经营体系,搭建“走出去”对接平台,加快推进海外船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顺畅衔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

四是要加强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的重要保证。2007年-2018年的12年間,我国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的产品质量总体上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不断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倡企业以客户至上的理念是分不开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行供给侧改革,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全产业链条和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中加强管理,树立形象,建立信誉。

五是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港口和航道工程产业作业的自然环境是江、河、湖、海,最容易污染水环境和破坏湿地,必须要搞好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在装备设计方面,要降低燃油消耗、满足排放要求,要加快提升港口、航道建设及基建配套能力,发展新一代生态型绿色装备。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减少对水体环境和湿地的影响,尤其是工程中被污染的河床泥土区域,需尽量规避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施工作业后,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履行好企业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

[参考文献]

[1] 涂圣伟.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实现路径[J].中国发展观察,2018(14):13-17.

[2] 黄速建,肖红军,王欣.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19-41.

[3] 任继球.“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性判断、风险与战略任务[J].中国发展观察,2019(10):19-23.

[4] 罗文,徐光瑞.中国工业发展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50-60.

[5] 李雷,王通胜,黄泓轩.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外能源,2015,20(7):21-27.

[6] 陳文锋,刘薇.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6(2):29-33.

[7] 袁渊,于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21):62-66.

[8] 刘义成.高端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兰州学刊,2009(6):78-82.

[9] Akkaya G, Turanoglu Bozta S. An Integrated Fuzzy AHP and Fuzzy MOORA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ector Choosing[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5,42(24):9565-9573.

[10]彭素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1]周祥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疏浚产业[J].中国水运,2003(12):46-46.

[12]刘德成.现代IT技术在疏浚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4(8):15-17.

[13]田俊峰,俞孟蕻,钱献国.智能疏浚新时代与我国疏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港湾建设,2019,39(1):1-5

(责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s of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dopted by other scholars, this article uses the five-dimensional indicators such as the quality of input factors, the quality of structural systems,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operations,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output, and the qua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from 2007 to 2018 by the single index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harbor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generally on the rise, but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also fluctuates. This shows that port harbor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generally shifting from an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 but there are also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se resistances and difficulties must be overcome. Therefore, we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rt harbor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industry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duct and service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green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a; port harbor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qualit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中国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