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2021-06-16蔡会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弥漫性支气管炎螺旋

蔡会卿

(河北安国市中医院放射科 河北 安国 07120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类呼吸道疾病,疾病在临床上的特征为弥漫于两肺部的细节支气管与呼吸性气管区域,无形中会对呼吸道管壁造成影响,引发慢性炎症。这种类型的支气管炎病疾病很容易与另外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疾病混淆,导致漏诊与误诊问题的出现[1]。患有此病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特征与其他肺部疾病比较雷同,对诊断的影响较大。多层螺旋CT于空间以及时间上分辨力较高,后期处理能力较为强大,能够清晰展现此病患者病灶的特异性。为提高此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所获效果优良,以下是诊断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治对象:来我院呼吸科治疗的10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编选时间: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分组方法:随机摸球;小组:对照组(n=50,男女比值25:25),年龄17~68岁,平均(43.1±2.9)岁;观察组(n=50,男女比值26:24),年龄18~69岁,平均(41.0±2.5)岁;两组患者资料信息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湿啰音呈断续性;②存在低氧血症;③血清冷凝集试验数据效价增高;排除标准:①无法参与研究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条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X线片完成检查。

观察组: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仪器:富士相机型号DR机器型号(FDR Smart f)、16排西门子螺旋CT(西门子16排CT,型号SOMATOM Scope),检查范围:肺尖位置-肺底位置。仪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50 mA,层厚设置5 mm,螺距设置为1.5,间隔为7~10 mm,重建使用标准算法,CT图像肺窗窗宽为1 000~1 500 HU,窗位设置为300~500 HU,纵隔窗窗宽设置成300 HU,窗位:25 HU。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2)分析病灶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系统作用在于数据分析,计量数值以均值(±s)表示,组间行t检验;检验用于计数数值。P<0.05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

两组比较,观察组确诊率较高,误诊与漏诊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n(%)]

2.2 分析病灶分布情况

全部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为:经CT检查显示:有45例患者病灶以两肺弥漫性展现,病灶分布较为显著的位置是肺叶与肺外带,占90%。5例患者病灶分布以局限性展现,病灶主要在右肺中叶内侧段与左肺下叶各基底段展现,占10%。这些患者CT图像的征象表现为:①患者病灶小结节影分布为弥漫性,与树芽征相伴,直径2~5 mm,患者病灶密度不均匀,不仅边缘模糊且分布均匀性较差,没有融合与增厚的小叶间隔;②患者的小支气管扩张显著,远端支气管的扩张以囊状与柱状为主,直径均在3 mm之下;③全部患者中,近有35例患者支气管存在小环状透亮影,有30例患者有小支气管管壁增厚特征。有22例患者有局限在一肺叶的炎性斑片状实变影。有13例患者病灶有条索影肺间质纤维化。为患者治疗3个月后,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的CT图像展现病灶得到程度不同的吸收。

3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所产生的病变会对呼吸性细支气管造成牵连,分布以弥漫性呈现时会于呼吸道细支气管壁全层。弥漫性范细支气管炎症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咳嗽、呼吸短促等,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比较相似,诊断时漏诊与误诊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一类科学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2]。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的特点是会对支气管与呼吸性支气管壁全层慢性炎症造成累及,细支气管一旦受累,在细胞浸润的作用下其管壁会增厚,肉芽组织与瘫痕灶所产生的呼吸性细支气管闭塞,继而会造成闭塞位置近端的支气管扩张,这一疾病的特点与影像学表现特征一致。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是疾病的典型表现,分布范围甚广,最明显的是肺下叶,粟粒结节影伴树芽征分布以小叶中心性展现,不会有融合趋势,也不会出现小叶间隔增厚,树芽征为小结节近端伴“Y”或短线状高密度影,主要表示呼吸性支气管最近位置分泌物扩张的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扩张常和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与树芽征产生,常以柱状扩张,一般不会出现囊状扩张,这是因为细支气管壁全层炎症导致细支气管壁加厚。

此病是在上世纪60年代方才被独立提出,我国对此病的研究相对较晚。多数研究认为,此病患者的发病和吸收的有害气体等异常因素密切关联。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特征不明显,对支气管炎症的检查通常运用螺旋CT与X线展开,X线片检查弥漫性范细支气管炎症与漏诊的现象诸多[3]。有报道提出:CT检查与其他检查技术相比较,CT检查技术的检查时间比较短暂,具有较高分辨率,有助于提高弥漫性范细支气管炎疾病的诊断准确度。

有研究中展现,运用多层螺旋CT测定技术,实际检测弥漫性范支气管炎疾病时,可清晰对患者肺部内的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与肺间质产生的纤维性病变进行观察[4]。因此,从研究中可得知: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多数存在慢性鼻窦炎疾病病症。相关数据展现,近有80%以上的患者会存在慢性鼻窦炎疾病病症。所以,同时存在鼻窦炎病症的患者以往的疾病特征在弥漫性范细支气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价值。

陈国健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为20例疑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实际诊断时,其所研究的疑似弥漫性范细支气管疾病患者中,运用多层螺旋CT技术展开测定,所有患者的病灶分布为:患者病灶展现两肺部弥漫性者有18例,局限性分布的病灶有2例[5]。经CT技术展开测定,患者病灶小结节分布呈弥漫性,还存在树芽症,直径为2~5 mm,患者病灶分布不够均匀,病灶边缘呈现不够均匀,不会展现融合与增厚小叶间隔情况。有患者存在显著的柱状扩张远端支气管,直径在3mm之下。20例患者中,存在支气管小环状透亮影。有少数患者病灶展现出条索影等肺间质纤维化病症。从这可看出,CT检测方法可清晰展现肺部的对应病症,能够预防误诊与漏诊问题的出现。

本研究中,两组比较,观察组确诊率较高,误诊与漏诊率较低(P<0.05)。这一数据可见,CT检测方法应用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测定,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与另外的检测技术相比,能够细致的发现支气管各自不同的病症,预防疾病病症相混淆的问题,提高患者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准确情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特异性缺乏,和其他肺部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接近。诊断这一疾病时,很容易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等间质性病变。运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方式为:①支气管扩张患者检查时图像上可清晰展现肺纹理互相聚集,存在不同状的支气管,支气管管壁不会产生增厚情况,病变范围与此疾病的病变范围相对较小。②粟粒型肺结核诊断图像上能够清晰可见病灶大小、分布以及密度情况。③间质性病变患者所展现的图像是病灶间隔会增厚,产生网格影玻璃样变化。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不会有显著特征,误诊概率高,CT检查容易和支气管扩张等混淆,可对下列疾病展现鉴别。支气管扩张多数在CT上肺纹理会聚拢,支气管以柱状展现,从这可看出轨道征,管壁不会过分增厚,严重时能够看见黏液嵌塞,病变范围不够广泛,虽然能够看见树芽征,但多数不存在小结节影,结合患者的检查资料可完成诊断。粟粒型肺结核展现为细栗样结节影,密度较淡,分布比较密集,其特点可展现为诶大小、密度、分布等夜店,不存在树芽征。肺结核支气管播散有树芽征,但肺结核病灶呈多形态,其伴有空洞、斑片影形态。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与疾病比较接近,与疾病不同的是小结合可融合,并存在小叶间隔增厚,且存在胸腔积液。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诊断率较高,产生的漏诊与误诊情况较少,临床对其进行诊断所具有的参考价值显著,值得推崇。

猜你喜欢

弥漫性支气管炎螺旋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旋风“螺旋丸”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