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行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16唐育斌
唐育斌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于人体关节内部,危害较大,诊断难度高。病发后,患者多见疼痛、关节肿胀等明显症状,若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产生不可逆性的残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多采用X光诊断骨折病症,但膝关节骨软骨骨折较为特殊,普通X光无法显示人体软骨结构,故而对软骨骨折诊断效果差,误诊、漏诊状况普遍,需寻求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疾病诊断的技术,即依照释放能量在不同物质、不同环境、不同结构中衰减结果,并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的电磁波,来得知构成被检测物质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从而绘制结构图像诊断疾病。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接收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探究在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骨伤科接收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年龄14~74岁,平均年龄(47.62±4.54)岁;病程3 h~5 d,平均病程(2.75±0.83)d;均以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入院治疗,左膝关节损伤48例、右膝关节损伤52例。此次研究已经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准允(伦理审批号:2018123107)。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诊断标准[1];②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资料不全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余骨折患者;③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本院于患者手术前6 h开展核磁共振检查,具体如下:我院用的是Siemens Avanto 1.5T核磁共振进行检查,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序列有自旋回波(SE)、快速梯度回波(FFE)、脂肪抑制序列(STIR)、快速自旋回波(TSE)等。STIR序列扫描参 数 为TE 60 ms、TR 2 500 ms、FLIP 350;T1WI参 数设置:TE 1.50 ms、T 5 000 ms、层间距0.30 mm、层厚3.00 mm、矩阵256×256、FOV 220×220 mm,选择SE序列;T2WI参数为层间距0.30 mm、层厚3.00 mm、矩阵256×256、FOV 220×220 mm,选择TSE序列(TE 100 ms、TR 2 200 ms)、FEE序列(TE 20 ms、TR 550 ms);先行以矢状位行STIR、FEE(T2WI)、T2WI、T1WI扫描,随后以冠状位行STIR、FEE(T2WI)扫描,若患者存在髌骨损伤,还需进行STIR、T2WI(FEE)扫描。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检查准确性分析
经由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此次研究纳入100例患者中,股骨外踝骨软骨骨折患者54例(60处)、髌骨软骨骨折患者46例(50处);合并关节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15例、合并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例。100例患者110处软骨骨折均由手术确诊,核磁共振检查骨折诊出率100.00%,两种检查方式骨折诊出率对比(χ2=0.0000,P>0.05);核磁共振检查合并损伤诊出率虽低于手术检查,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2,0.0962;P>0.05)。详情见表1。
表1 核磁共振检查与手术检查结果对比
2.2 患者骨折状况分析
经由检查显示,股骨外踝骨软骨骨折患者中有40例患者(42处)出现骨折片游离状况,且均游离至关节内部,10例患者(13处)存在轻度分离状况,仅4例患者(5处)未游离。髌骨软骨骨折患者中有26例患者(30处)出现骨折片游离状况,骨折片大小约为1.04 cm~1.82 cm,但形状并不规则。
2.3 患者核磁共振特征
在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过程中,可见患者关节软骨T2信号略高,但T1则为等信号。FFE序列扫描中,T2WI又表现为较高的信号。在骨折剥脱处,患者股骨踝、髌骨、软骨下骨等区域可见软骨的缺失,软骨连续性中断,在扫描时,中断区域表现高信号。而在STIR序列扫描中,患者骨髓局部区域T2信号呈片状的高信号,并可清晰观测到关节内部肿胀、积液状况。
3 讨论
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病症,多见于青少年人群,主要发生于人体髌骨、股骨、踝骨等位置,并以凹陷式骨软骨骨折、开窗式的骨软骨骨折为主要表现,且绝大多数骨折患者还可伴有膝关节韧带的损伤或者半月板损伤,危害较大。近年来,因交通建筑行业发展、人体营养过剩致骨质疏松症多发等因素影响,该病症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需引起重视。
目前,因医学技术发展,临床对于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治疗方式较多,如颗粒针注射治疗、软骨移植修复治疗等,效果良好,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但有研究提示,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诊治难点并不在于治疗方式,而是在于该病症的诊断[2]。当骨折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可见肿胀、疼痛症状,但这与关节炎疾病临床表现类似,且传统X线技术又无法有效反映软骨结构,加之患者肿胀关节内积液的存在,致使误诊、漏诊状况极为普遍,拖延患者治疗时间。
核磁共振具有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且检查序列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患者可以不同序列对肿胀膝关节进行扫描,能够有效反映患者软骨下骨质、关节囊、膝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状况,并通过结构图像绘制,更能够让检查人员清晰、直观的了解患者病变状况[3],确诊疾病。
且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影像学特异性高[4]。正常人体关节软骨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多表现为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且关节表面光滑、形态规则、厚薄均匀,软骨与髌骨关节面紧附。而骨折发生后,软骨出现缺损,便会导致关节软骨连续性中断,在缺损位置(局限性)呈现出高信号。以STIR序列检查,还可见骨折临近骨髓内片状高信号,关节内大量积液,大小不一的游离骨块。
经由结果显示,本文中核磁共振检查骨折诊出率与手术结果相符合,两种检查方式骨折诊出率对比(P>0.05)。由此可见,在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效果显著,患者骨折诊出率高。且核磁共振检查合并损伤诊出率虽低于手术检查,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体现了核磁共振检查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有效反映患者骨折位置,还能显示患者骨折损伤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这与苏来依曼·来提甫[5]等学者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但本文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无法作为我国各地区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发生标准,这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需后续纳入更多样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为临床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诊断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患者骨折位置、损伤状况等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