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16王琼英
王琼英
(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云南 昆明 6502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医疗工作压力,要求临床及医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老年人口常见病及高发病,更好的服务于老年患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并且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等有着直接联系,情况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其耐受性较低,如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会由于创伤而导致患者痛苦加重。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该病临床诊断中,可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发挥其优势,为疾病治疗提供诊断依据[2]。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观察颈动脉超声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4月—2020年11月,选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名,女23名,年龄61~78岁,平均(75.29±4.28)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2~77岁,平均(74.78±4.34)岁。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受检者均知情同意;无恶性肿瘤疾病。
排除标准: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机器型号SSH-880CV),探头频率5~12 MHz,仰卧位下进行检查,在患者颈部放置枕头,头部后仰,完全将其颈部暴露出来。进行检查时,探头应从患者颈根部向头一侧进行横向扫查,保证颈动脉横切面完全的暴露出来,并且向头端一侧移动,较好的显示出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然后从颈前侧向后侧移动,纵向扫描颈根部及颈动脉长轴,过颈动脉分叉处。观察血管内中膜变化,观察其管腔是否存在斑块,并且观察斑块异常形态,如狭窄、闭塞等,最后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的ITM及管腔大小。
1.3 观察指标
诊断准确率;血流动力学指标:PSV、RI、EDV;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对比
48例患者,检出46例,准确率95.83%;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分别为21例、16例、11例。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PSV(75.29±9.79)cm/s,RI(0.77±0.14),高于对照组;EDV(17.13±4.12)cm/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 s)
表1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 s)
组别 例数 PSV(cm/s) RI EDV(cm/s)观察组 48 75.29±9.79 0.77±0.14 17.13±4.12对照组 48 62.84±8.47 0.65±0.12 19.28±4.28 t 6.6630 4.5088 2.6239 P 0.0000 0.0000 0.0101
2.3 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对比
对照组颈总动脉IMT(0.80±0.25)mm,颈动脉分叉处IMT(0.97±0.18)mm,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1.22±0.38)mm,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2.37±1.0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对比( ± s)
表2 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对比( ±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亚组 颈总动脉IMT/mm颈动脉分叉处IMT/mm观察组 48 单支病变(n=21) 0.89±0.12* 1.07±0.23*双支病变(n=16) 1.03±0.23* 1.23±0.34*三支病变(n=11) 1.16±0.37* 1.29±0.40*对照组 48 0.80±0.25 0.97±0.18组别 例数 亚组 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mm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分观察组 48 单支病变(n=21) 3.11±1.23* 2.37±1.07*双支病变(n=16) 5.23±1.43* 3.28±1.43*三支病变(n=11) 7.11±1.43* 4.21±0.75*对照组 48 1.22±0.38 1.76±1.20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类疾病,其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如不合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冠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不仅对老年人自身造成影响,还会给其家庭带来负担[3]。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其病情及身体状况的改善离不开合理的治疗。但是在患者治疗前,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尽早筛查出疾病,并且了解其病变情况,提高治疗合理性。
冠状动脉硬化为冠心病主要发病因素,常采用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并且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常常将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情况等作为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诊断方式为冠张动脉造影术,也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是这种诊断方式存在有创、风险大等不足,同时存在费用高、重复性差等局限,普及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该诊断方式在老年人群中应用较少[4]。因此,必须选择更具优势的诊断方式。本研究结果中,48例患者,检出46例,准确率95.83%,单支病变21例,双支病变16例,三支病变11例;观察组PSV(75.29±9.79)cm/s,RI(0.77±0.14),EDV(17.13±4.12)cm/s,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颈总动脉IMT(0.80±0.25)mm,颈动脉分叉处IMT(0.97±0.18)mm,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1.22±0.38)mm,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1.76±1.20)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超声检查过程中,能较好的观察血管壁病变,并且其具有无创性特点,而且能进行重复操作,具体操作过程较为简便,具有较多临床应用优势,是一种非侵入性血管壁诊断方式。将其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能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较好的检出颈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内膜中层厚度,较好的了解患者情况,诊断价值较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内膜,并且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中,能清楚的看到IMT增厚的情况,并且内膜存在毛糙感[5]。在临床不断地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度与IMT增厚有着密切联系,IMT每增厚0.1 mm,其发病危险度就会增加11%,进而在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评估中,IMT增厚成为了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对PAV、RI会造成较大影响,原因为冠心病临床特征一致性较强,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颈动脉超声对其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群与冠心病患者在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为平行关系。临床上,将颈动脉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IMT有着较大联系,因此,可将IMT作为独立的冠心病预测因子,冠心病风险性会随着IMT的增高而加大。当前,超声在各类疾病诊断中已经应用较多,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各类疾病诊断中,其能较好的辨别疾病单一解剖关系,成像方面具有清晰、直观等特点,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颈动脉超声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的缺陷,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可进行重复扫描,成像清晰,也大大减少了对受检者的伤害,减轻其抵触情绪,进而人们接受程度较高。影响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因素有多方面,首先要求检查前叮嘱受检者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做好配合,并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检查,避免由于患者因素而影响患者诊断结果。其次,操作人员需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准确掌握颈动脉超声检查流程,对患者颈动脉进行全面的扫查,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较好的观察患者动脉壁结构变化,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