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2021-06-16李敏
李 敏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深静脉血栓属于临床十分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在于患者血液凝集于深静脉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液循环流动障碍,最终演化呈血栓。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及生活,甚至可能出现血栓脱落,诱发血栓综合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凭借其准确性高、影像清晰、操作简单等优势倍受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认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观察患者血管壁情况,分析血流动力,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影像支持[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确诊患者,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病患35例,女性病患29例,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4.9±1.3)岁。其中38例患者因术后长时间卧床出现深静脉性血栓,19例患者因肢体长时间制动出现深静脉血栓,7例患者因偏瘫出现深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下肢皮肤颜色加深等情况。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病发深静脉血栓;(2)患者均同意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抵触配合研究病患。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选用仪器为飞利浦IU22,具体检查过程为:调节探头频率参数至7.5 MHz,告知患者体位调整至平卧仰卧位,轻度弯曲膝盖,下肢略外展,将病灶位置充分暴露出来。检查医生操作探头由患者腹股沟位置延股总静脉向近心处检查,针对目标静脉进行反复、横纵扫描。目标静脉主要包括:髂总静脉、外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股静脉等。在扫查腘静脉时,调节患者体位至俯卧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管壁情况,记录血流信号,分析血流状况。判断管腔内是否存在回声异常问题,如需进一步判断,可配合肢体远端挤压试验,分析患者静脉血流情况。具体操作为:通过挤压患者肢体远端处观察静脉官腔内血流信号,如信号正常,则判断未出现血栓,如异常则判断存在血栓。
2 结果
2.1 血栓分布情况
经分析,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42例患者诊断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65.63%,22例患者诊断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34.38%,共计患肢86条,其中以小腿肌间静脉、股静脉、腘静脉、髂静脉发生率最高,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血栓分布情况分析[n(%)]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
患者病灶处深静脉血栓影像具体表现为:存在规律且明显的低回声情况,目标血管出现管腔增大,同时静脉管腔出现程度不一堵塞问题,形成血栓静脉远侧反应较弱。血流信号表现为:只可以部分显示血流信号或完全无法显现血流信号,患者血管均未发生变形问题。
8例患者潜在慢性血栓风险,影像表现具体为:存在不均匀性强回声情况,病灶位置血管出现轻度管腔变窄问题,管壁出现增厚表现,且较为毛躁,静脉管腔已发生部分甚至完全阻塞问题,显现出返流信号。通过超声成像探查发现线状血流束,其中1例患者无法探及血流。3例患者病变血管相邻位置可见形成侧支血管。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原发性疾病修养阶段长期卧床、工作久坐不动等因素均可能引发下肢周围血管病变,也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3]。这是由于人体下肢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因上述因素导致缓慢,在瓣膜位置形成涡流效应,使得血液中的各类物质淤积在涡流下旋臂位置,久之则产生血栓。同时当人体血管内膜出现损伤、炎性病灶等情况时,也会使血液中物质易附着在病灶表面,加之血液流速减缓,就使得血栓的形成概率进一步提升。另外如高血脂、高血糖等病变也会导致血液流速异常变化,且该病症患者的血液成分也相对异常,容易产生血栓。在下肢深静脉内产生血栓后,不仅会引发急性疼痛或压痛感,且伴有患侧肢体肿胀,局部皮肤还可能出现色素沉淀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能产生静脉曲张症状,且随着病程发展栓子脱落概率也会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
根据临床调查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早期发病阶段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因而不容易被人体自身所察觉,导致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甚至可能在检查时出现漏诊的情况。为此不仅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还需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5]。当前国内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首选外科手术方法,可更加彻底地去除栓子,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但在治疗前需明确患者自身深层静脉的走向、血栓位置、血流状态等多种客观情况,才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
循环系统疾病在诊断时需借助超声影像学技术,例如CT、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均应用范围较广,且对人体几乎不产生辐射伤害,操作时只需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标准检查即可,能够实现对患者病灶的动态观察,并同时监看周围血液流动的变化。实际检查时,不论血栓体积大小,其均会对静脉内径造成影响,即产生血管阻塞现象,进而在超声诊断时获得实质性回声指标,而完全闭塞的情况下则会获得断流信号[6]。另外部分急性发作期患者下肢静脉内血栓近端的血流信号容易产生波动,在周围血流信号仍保持充盈的情况下可观察到血管内壁有增厚的情况。因而传统超声技术诊断时的准确率相对较低,但不同程度的血栓所导致的彩色血流信号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诊断,不仅可以针对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高,且可更加清晰地分辨血流信号的细微变化,相比于其它检查技术拥有更高的灵敏性、特异性,能够对患者下肢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病灶给予更加客观的评估,从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率[7]。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下肢合并严重水肿,或自身存在过度肥胖的情况,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对下肢深静脉血管形成压迫,继而使血流信号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此时如单纯采取彩色多普勒技术则准确率有所下降,应选择多方法联合诊断的模式。且处于急性发病期内的患者血栓回声的征象很容易出现无异常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正常血管的对比鉴定[8]。另外如患者自身具有原发性帕金森症,则由此会带来较为严重的肢体抖动,影响影像的采集。而具有原发性下肢骨折的群体,由于需要借助石膏进行外固定,因而也无法针对该处下肢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需在拆除石膏后方可确保准确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不会增加患者的创伤,而且还能针对血栓类型、血栓具体位置等进行确认,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清晰显现患者下肢深静脉管腔状态及血栓位置,具有准确性高、操作安全、方便等优势,值得临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