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价值和准确率分析
2021-06-16王思佳陈焕基梁淑银师伟真张雪梅
郭 维,王思佳,陈焕基,梁淑银,杨 莉,师伟真,张雪梅
(1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2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间质过度生长且被覆良性腺体上皮,是近年来妇科诊室常见疾病。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腺体、血管以及间质构成,可以是单一性病灶,也可是多发性病灶,而且病灶直径大小不一。可分为有蒂和无蒂息肉。若息肉较大或突入子宫颈管可诱发继发性感染、坏死、排出血性分泌物,这对女性的机体健康非常不利。黏膜下子宫肌瘤属于子宫肌瘤的特殊类型,而且子宫内膜息肉与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超声图像较为相似,对这两种疾病做好鉴别诊断工作非常重要,可对疾病实施针对性干预,进一步提高预后效果。近年来,医疗技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针对妇科疾病多选择超声诊断[1]。因此,本文就针对子宫内膜息肉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方案诊断,观察阴道超声诊断价值与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8月我院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7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45.86±1.76)岁;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90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50.43±1.46)岁;先对患者实施腹部超声诊断,再开展阴道超声诊断。选入标准:①通过临床症状表现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子宫异常出血、白带异常等症状;③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本次调研;④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伦理审批号:20210101k);剔除标准:①严重传染性疾病者;②中途退出检查者或者不接受医师安排的检查方案者;③存在精神方面疾病;④认知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者;⑤存在其他恶性疾病。
1.2 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三星H60彩超,告知患者检查前多饮水,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将腹部完全暴露出来,探头涂抹耦合剂,并放置在腹壁皮肤开始扫描。
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将膀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指导患者将臀部适度抬高,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后套入避孕套,慢慢推入到阴道中,观察子宫大小、形态、病灶所在部位、数量、回声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诊断方法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并观察其超声影像图像表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诊断准确率
阴道超声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准确率97.78%与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93.16%均高于腹部超声黏膜下子宫肌瘤准确率62.22%与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68.38%,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疾病诊断准确率[n(%)]
2.2 超声影像表现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内单个或多个不均质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团块,形态规则,大多呈水滴状,团块与子宫内膜某一侧的基底层相连,直径大小0.5~2.0 cm,病变主要在子宫内膜层,宫腔未出现明显变形情况,同子宫肌壁界限清晰。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不典型时呈低回声或杂乱回声,低回声易被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杂乱回声易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
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变形或缺损,或伴宫腔线弯凸,宫腔线变形,宫内膜回声均匀,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结节突向宫腔,肌瘤完全突入宫腔时,宫腔内出现实质性占位病变,肌瘤与宫腔内膜间有裂隙,带蒂的黏膜下肌瘤可突入宫颈管内,形成宫颈管实性占位声像,仔细扫查并可见其与子宫壁有蒂相连,肌瘤部分突向宫腔时,呈现基底宽,形态多规则。直径范围为0.5~5.0 cm。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近年来妇科诊室常见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模式。疾病诱发因素多与长期应用激素类保健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有一定联系[2]。若疾病一旦形成,可导致月经异常、绝经后阴道流血、排出有恶臭味的分泌物,息肉较大或侵入到宫颈管,可诱发继发性感染、坏死,若病情严重,还可导致不孕症[3]。息肉是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由分布不规则的内膜腺体与间质组成,可单发或多发,属于微小型病变,但可影响胚胎着床。由于黏膜下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症状表现极为相似。所以,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案,进而对疾病加以鉴别,从而实施正确治疗干预,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超声诊断技术也逐步完善,针对妇科疾病多选择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但腹部超声受到探头频率以及仪器分辨率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疾病的检出率较低,进而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有效判定。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放置于穹隆部,贴近子宫与卵巢,而且具有可重复性,对机体无损伤等优势性,对子宫内膜息肉有着较高的检出率。由于子宫内膜有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的周期性变化,在增生期检查更可提高疾病检出率,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在声像图上呈低回声,而且息肉呈强回声显示。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或强弱不一回声时,极易与黏膜下子宫肌瘤混淆。当息肉体积较大、血流丰富以及形态不规则,可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声像图不典型是导致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误诊的主要原因。此外,若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时,也极易出现误诊、漏诊,因此时,子宫体积增大,内膜也出现不同程度受压、变形、移位,而且子宫体积增大,阴道超声检查的探测距离也增大,从而导致图像分辨率较低,无法将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宫腔内有胚胎残留物时,残留物表现为强弱不一回声或强回声,易导致误诊情况[4]。
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时被误诊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黏膜下子宫肌瘤、增生期子宫内膜以及胚胎残留物;子宫肌瘤诊断被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积血。黏膜下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多为不孕、月经紊乱或无临床症状表现等,对其实施腹部超声检查,针对较小病症检出率不高,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宫腔造影虽然对疾病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但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还易增加患者感染机率;宫腔镜检查医疗费用较高,无法获得患者认可。经阴道超声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医疗费用低、可重复性操作等优势性,针对较小病灶也可检出,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进而深获患者认可与满意。但由于内膜单纯性增长过长,增生期内膜与分泌期内膜易出现局部增厚情况,突向宫腔,进而表现为宫腔内小团块,从而增加误诊机率。所以,建议在增生期复查,从而减低疾病误诊率,提高诊断精确性[5]。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临床中对宫腔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能取代组织病理诊断,针对疑难疾病情况,可将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阴道超声诊断探头频率高,确保超声图像清晰度,进而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获取图像质量不易受到子宫位置的影响,而且阴道探头可随时进行,无需患者憋尿,检查时间较短,对憋尿难度大、肥胖患者也适用。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确保疾病诊断准确率,从而给予临床医师相关参考依据,尽早对疾病实施正确、有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