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思维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2021-06-15何逦明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思维能力中学

捷克著名学者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当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引导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中学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学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中学校选拔的需要。

在教学中处理教材内容的难点问题时,我们或将难点分开讲解,或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思考回答,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中学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由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给教学增大了难度。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如"英國资产阶级革命"一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构架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3.都铎王朝的统治4.斯图亚特专制王朝的统治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2.苏格兰人民起义和革命的开始3.英国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光荣革命"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三)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英国内阁制的形成我们将教材所述背景的四个方面加工整理为;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之矛盾尖锐。

具体原因:(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迫害清教徒,造成政治紧张;(2)查理一世为讨伐苏格兰人,企图使议会通过征税法案。

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概括为5个要点:(l)新议会召开,革命开始的标志;(2)美国内战;(3)克伦威尔的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5)"光荣革命".又从原因的分析和过程的介绍中概括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在人民支持下,同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作斗争;(2)资产阶级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历时近半个世纪,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这样将教材内容进行压缩,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负担就减轻了。再如,在讲"戊戌变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为什么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思考题:(1)19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怎样侵略中国?(2)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态度怎样?(3)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形势,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4)康有为等知识分子怎样进行维新变法活动?学生看书后,一一回答了这4个思考题,也就知道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在中国兴起。这样,将教材内容线索(问题)化,线索(问题)要点化,要点又做到条理、全面化,将书由"厚"变"薄"了。同时,依据这些要点,学生抓住了教材的"主心骨",也就能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驾驭教材,再将教材由"薄"变"厚",这样,学生就能从记忆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的拓宽和思维能力的升华。

强调对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考查,不但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也是近年中学考命题改革 的一个突出成就。据有关专家统计,1994年无论新、老中学考,试卷中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试题占试卷总分的1/3左右。而且,强调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中学考命题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为适应中学考发展的这一要求和趋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基本理论的贯彻,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把历史知识提中学到理论的中学度来认识和把握。如讲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应该指出,“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除奴隶主贵族 的特权”、“建立县制”,摧毁了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起了适应封建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封建制上层建筑。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再如讲到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时,应指出,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矛盾实质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阻碍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中学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3.中国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鸦片战争。5.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中学学生的能力。对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现有的学习一般是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的,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中,还应注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试行小组学习时,我们发现由于思维的个体化与主观性,不论是学习过程还是教学过程,反馈与训练尤为重要,而小组学习反馈快、训练人次多,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本身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动力,这也将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记忆、阅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中,中学二年级学生,仍有近60%没有掌握默记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分析。

因此今后要注意研究这些次认知能力发展与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关性,探索发展次认知能力的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贵州省威宁县小海第二中学 何逦明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思维能力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陆尚博的思想有些什么问题?/资产阶级不能进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