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1-06-15胡倩雯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音乐课堂小学

胡倩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运用,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本文就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法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高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策略

弘扬民族艺术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根本。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教师应当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爱家情怀。

一、体验民族音乐之美——听赏感受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肢体、听唱等形式来建立对民族音乐的基本感受,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情来拓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民族音乐,从而初步形成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并且能够以此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有关民族音乐的各项艺术体验活动,并鼓励学生体验和模仿民族音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感知民族音乐美感具有重要作用[1]。例如,在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草原赞歌》中,教师可以将主要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通过对该歌曲的学习来清楚地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与音乐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尝试通过听唱、感受以及律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感受。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蒙古族特色音乐《下马酒》,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初步感知蒙古族音乐的辽阔,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观看敬酒、献哈达等视频,从而初步感知蒙古族音乐。然后教师再以《草原赞歌》为背景音乐,向学生介绍内蒙古在中国地图上的具体位置,并帮助学生了解蒙古人居住环境,从而使学生对内蒙古草原的风貌以及蒙古族风俗习惯进行总体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身临其境地对蒙古族文化进行感知,同时还能够对需要学习的《草原赞歌》音乐进行不断聆听,使得学生在听觉感知下潜移默化地对音乐进行熟悉。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蒙古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下,利用蒙古族特色律动形式来对音乐情绪进行自由体验,然后再与教师一同合作演唱歌曲,使得学生在歌唱过程中能充分了解蒙古族音乐高亢、宏大的特点,从而能够充分体验到民族音乐的美感。

二、表现民族音乐之美——感知模仿

学生在充分体验民族音乐后,应当展开感知模仿,从而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要素,比如蒙古族音乐的深沉情感、宽广音域以及浓厚的草原气息,蒙古族的舞蹈还有酒盅舞、筷子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乐器有马头琴等;维吾尔族音乐奔放热情,节奏清晰明快,常用的乐器有热瓦普、冬不拉等。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基本要素,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对所学民族音乐产生情感[2]。依旧以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草原赞歌》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蒙古族音乐之美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蒙古族音乐,并简单地将蒙古族舞蹈特点表现出来。首先,教师先创设“蒙古草原”的音乐情境,比如带领学生玩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清晰地了解到蒙古族的风俗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那达慕”大会情境中,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与现象,在回忆《草原赞歌》的同时,结合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来想象自己站在蒙古草原上尽情舞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特色舞蹈筷子舞,舞者双手握住筷子,然后根据音乐的节奏敲打肩部、手部、腿部等,筷子敲打的声音非常清脆,而且节奏清晰明快,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教师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将筷子舞的基本音乐要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学会筷子舞。除此之外,挤奶舞也是充分体现蒙古族劳动的舞蹈,该舞蹈不仅有着简单模仿蒙古族劳动人民挤马奶的动作,同时还具备蒙古族特色的笑肩动作,学生能够在学习挤奶舞的过程中,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设计整堂音乐教学时,需要将体验、模仿、感知、表现等教学策略充分应用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蒙古人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并能够感知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后,能够将其应用到歌曲表演中加以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对民族音乐元素进行了解与模仿,从而能够有感情地将所学民族音乐表现出来。

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感知鉴赏

基于我国国家课程设置,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展开常规教育以及拓展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喜爱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文化,并能够健康向上地表达民族音乐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民族的音乐作品,掌握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继而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并熟悉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例如,在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新疆之春》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通过听、动、演、赏等多种民族音乐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感知鉴赏能力,从而清楚地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基本音乐要素和音乐文化。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歌曲,并让学生领略新疆的美丽与富饶,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这种教学方法便是听觉领先、动觉切入,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维吾尔族音乐的鲜明节奏以及欢快活泼的情绪等特点,而且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维吾尔族非常有特色的乐器,包括冬不拉、热瓦普、手鼓等,这些新鲜的特色乐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歌曲演唱内容进行仔细聆听,然后对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体验。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该歌曲中,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便能够回答:“该部分的节奏由疏到密,然后疏密交替,再加上钢琴、小提琴等多种演奏技法伴奏,能够充分表现出欢快、热烈、激情以及酣畅等音乐情绪。”之后再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第二段音乐采用的是新疆的什么乐器?能够营造出什么样的音乐气氛?在听到该段音乐时,你最能够想象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和鉴赏,能够使学生熟悉音乐的旋律以及节奏,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新疆手鼓的音乐特点,最后教师再与学生一同展開模仿练习。

四、实践民族音乐之美——学科整合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有效整合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不断整合各个学科,在挖掘其他学科课程中民族艺术教育元素的同时,将民族音乐教育渠道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分享部分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与人文风情,并在介绍民族历史、音乐发展等知识时,配以民族音乐;在美术课程中,带领学生对部分民族的造型特色、民族服饰进行了解,使学生能够结合视觉与听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进而感受民族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在传授小学苏少版音乐教材《新疆之春》时,可以根据歌曲中体现的新疆特点与特产来帮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人文风情、服饰特点和民族特征等,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够与人文素养以及艺术相结合,全面地认识维吾尔族民族风情。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实践民族音乐之美,比如指导学生学跳比较简单的维吾尔族“手鼓舞”。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维吾尔族不同的舞蹈种类向学生介绍,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维吾尔族舞蹈的不同风格与特点,教师通过介绍手鼓舞,然后带领学生欣赏手鼓舞并学跳手鼓舞,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维吾尔族音乐欢快与热烈的情绪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体验维吾尔族庆祝节日时那种愉悦情绪。教师通过舞蹈示范,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舞蹈的欢乐氛围,从而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深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民族音乐校本课程进行积极开发,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之后教師再配合课程内容来对民族音乐进行实践。比如带领学生演唱民族音乐、学跳民族舞蹈,同时对其进行表扬等,确保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实现系统化与全面化,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为了不断发扬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加强对小学音乐课堂上民族音乐教育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与形式将民族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音乐文化平台的科学构建来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参花,2020(18):131-132.

[2]姜肖男.解读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式[J].考试周刊,2020(52):142-143.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音乐课堂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