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旋技艺下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2021-06-15李伟
李伟
摘要:探索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的制作形态、语言、手段和技巧。追溯木旋技艺起源、发展状况与制作工艺,分析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案例;前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当地木构建筑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获取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木旋技艺从古至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木旋技艺设计开发木旋文创产品,符合当下开发手工技艺类文创产品的时代潮流,能够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增添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木旋技艺 侗族 文创产品 木构建筑 元素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11-03
引言
木旋技艺是指以“木”为主要原材料,在旋转的车床上围绕中心轴手持车刀进行车削、制作木质工艺品的手工技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传统的木旋技艺已经从工具上得到了革新,以新的生产方式继续传承发展,但相关木旋产品的设计开发却没有及时跟上,形成了使用工具得到发展革新,产品设计开发无法跟上的尴尬局面。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内拥有中国最完好、数目最多、散布最集中的侗族木建筑群,其“木”元素众多,拥有大力发展木旋文创产品的区域优势。本文通过对木旋制作技艺的探索,以及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的木构建筑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尝试为木旋技艺下的文创产品提供新的设计开发方向。
一、木旋技艺及其发展现状探析
木旋是民间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蕴含着民族的生活气息。因其在加工制作时必须围绕中心轴进行,因而被称为木旋。木旋技艺的特征之一是用两手控制刀具对旋转的木制半成品进行旋削,最终得到形态互异的成轴对称的木旋成品,其木旋制品的造型高雅在于手艺人对器物形态的感受能力。在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木工可分修建木结构房屋的大木作、木结构装修的小木作、家具与木制品的细木作以及木雕和木刻等;而木旋属于木工分类中的细木作,是其分支之一,因其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被人们接纳并喜爱。
(—)传统木旋技艺:木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木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统木旋的动力来源是手艺人通过脚踩带动旋轴旋转进行加工制作,如图l为传统的脚踩式手工车床。沙窝村,中国民间手工木旋文化发祥地之一,位于河北邯郸肥乡县东南,其使用“套旋”技艺生产制造木碗的历史悠久,主要采用柳树根为制作材料,并由此催生了木碗文化,制作工具有脚踏式旋床、单刃斧、挖刀、尖刀等,如图2为沙窝木旋制作工具;沙窝木碗在清代初期便小有规模,清末进入鼎盛时期,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由于手艺人纷纷改行,形不成市场规模以及和市場脱节严重等因素,沙窝传统木旋技艺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位于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北部的樊埝村,是中国另一木旋文化发祥地,据说郯城木旋是木旋始祖一樊木根据手拉皮带使钻头转动的原理发明而来,起源于元朝末明朝初,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七个流程,包括备料、下料、上车床、砂光、打底、二次砂光以及彩绘等;郯城木旋主要生产制作各种木旋类的玩具用品,在当地被称作“耍货”,如图3为郯城木旋制品。
(二)现代发展革新:进入二十世纪后,木旋技艺及其手工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传统木旋技艺逐渐走向衰落,木旋手艺人从旋床的岗位上走进城市工厂打工或开店、开工作室自主经营,其身份由手艺人转为工人或个体老板;同时,商品缺乏创新性、商业形式落后等问题不断充斥着传统木旋技艺,甚至有部分木旋技艺已经永久失传。其次电动化的木旋设备快速发展,出现了以红箭、Powermatic、沃富特、海威等为代表的电动木工车床,如图4为海威T60重型木工车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脚踩式木旋床,并且成为现代木工坊机械设备购买清单中的必需品,这使得传统木旋通过新的方式得到了传承发展。电动木工车床相较于传统旋床在精细度上更高、也更加节省手艺人的体力,但电动木工车床在加工时高速旋转会发出巨大的离心力,也使其更具危险性。在配件的革新上,出现了木旋防护面罩,可以保护制作者的面部,减少木屑灰尘的吸入;有适合各种木旋半成品的卡盘,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木质半成品;车刀有传统车刀与舍弃式车刀,都是为了加工不同造型的木旋制品,分别包括开粗刀、修整刀、精细刀、挖空刀、截断刀,这些车刀又分入门、小型、中型、全尺寸等型号,如图5各种型号大小的木旋车刀,以及还有配套的车刀研磨系统等;这些现代工具的革新,为木旋制品的开发制作提供了更便利的基础条件。
木旋技艺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刀具和使用刀具的技法上,它们对木旋制品的形态起决定因素。木旋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做出成品,而很多木质品的制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木料的前期处理上,木旋只需将木材半成品夹持在旋床的夹具上,手持车刀进行加工,因而能做出什么样的器物完全在于手艺人的技艺高低与创造力。
由此可见,传统木旋技艺受现代机械化发展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却能通过革新的方式继续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发展,这也说明了木旋技艺作为一门手工技艺,依然有其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并且其所携带的传统文化依然有延续的能力,能够为现代社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国家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性政策出炉,社会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关注度也随之上涨,并掀起了一股技艺复兴之风,通过手工技艺延伸出手工技艺类的文创产品,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气息,以促进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三)木旋技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思路
木旋技艺文创产品应该是以一件或一组特定的木旋制品为载体,附着经过系统整合、分析提炼出的某种元素,经过制作者的智慧、技术和巧妙构思,设计开发出的具有高文化附加值的,能够传神达意、构建叙事性情景的木质实物产品。其蕴含的文化内容简单的平面贴图包装无法展现出来,它是在木旋产品设计开始之初,包括外观造型、结构功能等设计阶段时便开始考虑如何结合某种需要附着的文化要素,使该文化要素能够与其融为一体,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木旋产品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该文化的载体,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传神达意。
1.设计原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木旋技艺文创产品与他们的生活基本没有交叉点,那么我们在设计开发木旋技艺文创产品的时候,除了考虑产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还应该考虑木旋技艺产品与人的联系性与趣味性,把木旋技艺文创产品与人的亲密性表达出来。木旋技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要做到传神达意,要让木旋技艺产品的形态能极尽所取元素的表意特征,使观者与用者能够感受到木旋技艺产品中所蕴含文化元素的深层意义与历史底蕴,只有完全展现出产品的深层内涵才能令观者与用者在文化上达成共识,对产品表达的内涵心领神会,由此产生亲密联系。因此在进行木旋技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时,我们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对比原则:在进行木旋技艺文创产品的元素提取设计时,元素之间要有对比效果,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要避免元素之间太过相似,在颜色、大小、形状等上面有意识地进行划分,以此增强产品的视觉效果,制造产品焦点。
(2)对齐原则:木旋技艺下的产品虽然都是呈轴对称的造型,但不同产品之间的造型应该存在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要坚持使用同一种对齐方法,因为人们的眼睛对于有序的东西更容易接受,这会给人一种平静、安全的感觉,有助于凸显木旋技艺产品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3)重复原则:重复的根本目的是统一,同一个木旋技艺文创产品制作5个与20个给人的视觉震撼力天壤之别,让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在整个木旋技艺产品中同时出现,能给人一种厚重感。
2.设计方法:木旋技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重点在于使用木旋技艺表现某种文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创意,要学会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再设计。因此木旋技艺下的文创产品就不能按照传统技艺制作产品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考虑以下设计思路:
(1)技艺与文化元素的结合:首先应该对需要附着的某种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整合提炼,并且必须考虑木旋技艺与该文化元素的创新结合;在设计开发木旋技艺文创产品时我们要从某种文化元素的音、形、色、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提炼,运用再现体对元素进行设计,加入对技艺与文化等解释项的考虑,结合木旋技艺营造出场景体验。
(2)形态的再设计:在形态上要进行创新设计,学会分析文化元素的具象形态,抓住其特征,提炼出富含关键文化的元素,再对各个元素的形态进行简化,使其呈现为简单几何体,再通过不断加入新的具象形态或来自其他形态的抽象元素,对简化的元素进行再设计,各种文化元素组合在一起更容易产生新的创新体,最终完成形态的创新设计,
(3)赋予生活气息:文创产品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活,缺了文化与生活意义文创产品不是好产品,生活对于我们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文化我们可以是外在形象、行为动作、精神内涵、场景体验等;在进行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注意结合生活日常,把产品做成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使用、都需要使用的产品。
二、案例分析一以三江侗族木构建筑元素为例
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传统建筑,始于魏唐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侗族木构建筑种类繁多,有民居(木樓)、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其中又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留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色,其代表作有程阳八寨、马胖鼓楼等。侗族建筑与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例如鼓楼是侗族人民聚众议事,拟定村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讨论抵抗兵匪等重大活动的所在之地;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唱大歌,“多耶”踩堂等也在鼓楼举行;谈论衣食住行、讲故事、弹琵琶、唱古歌等也是在鼓楼进行。近年来侗族木构建筑匠人传承无继、建造木料匮乏等问题困扰着侗族木构建筑的推广发展,以新的方式使侗族木构建筑继续弘扬传承迫在眉睫。
(一)侗族木构建筑元素符号: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内拥有中国最完好、数目最多、散布最集中的侗族木建筑群,总计有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这些木构建筑中有大量的“木”元素,为木旋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创作条件。
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风雨桥,是侗族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就有两样是建筑类;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推动了对侗族木构建筑的保护。在侗族人民居住的村寨之内,鼓楼昂然耸立,寨外有风雨桥悠然相伴;其中鼓楼是整个侗寨的核心建筑,其余的民居建筑都围绕鼓楼进行修建,其建筑具体布局原因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探析。
侗族匠人建造的木构建筑由正梁、挑手、檐部、柱头、榫头、栏杆、窗门等木构件组成,例如屋脊上类似葫芦形状的屋脊构件称为:“宝瓶”,它的作用主要为装饰,象征“平安富贵”,宝瓶的形状各有不同,有两节状、有三节状,且部分宝瓶顶端还有一只仙鹤伫立;在柱子底端通常会雕刻一个圆形柱头,柱头造型也各有不同,并且刻有不同纹理进行装饰,有的为菱形尖刻状,有的为弧形半圆状,柱头上再作一个小柱尖,垂直指向地面;鼓楼上还有高高翘起的飞檐,这些木构件或鼓楼造型是我们可以进行提炼再设计的木构元素。
(二)木构建筑元素文创产品形态分析: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侗族人民文化的特性。侗族木构建筑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紧贴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为之服务,这就决定了木旋技艺下的侗族木构建筑文创产品一方面要继续传承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要与大众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灵活的随俗应时的变迁性。
1.对木构建筑基本形态的处理分以下几个方面:(1)在保持木构建筑元素造型风格不变的情况下,缩小产品比例,以适宜携带与后续使用为标准进行大小调整。(2)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类型风格的拓展;主要包括:传统木构建筑外观造型类、传统建筑中的木构部件类再设计。在保证以三江侗族木构建筑造型风格为基础的同时,结合湖南新晃、通道等地区的木构建筑造型特点,使其在风格上有更大的衍生性。(3)通过对现代产品造型进行分析借鉴,为木旋技艺下的侗族木构建筑文创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茶文化盛行的当下,茶叶罐成为好茶之人的必备用品,三江侗族自治县本身又是侗族红茶的主要产地,通过对木构建筑中柱头的造型与鼓楼的外观造型进行立体组合创作,设计出全新造型的茶叶罐,既丰富了木构建筑元素的文创产品,又为三江红茶提供了优秀的包装造型。(4)木旋技艺下木构建筑元素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离不开现代木旋设备的支持;木旋设备的革新为木构建筑元素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法。例如挖空刀的出现,实现了小口径花瓶的制作;车刀研磨系统的出现,使车刀使用寿命延长等。木旋技艺可制作的木构元素文创产品,既有实用型也有美术工艺品类;侗族木构建筑中的宝塔、柱头、飞檐翘角等这类木构件元素,我们通过再设计,结合木旋技艺制作出新的产品;例如依据柱头造型可以设计茶叶罐、小香炉,依据鼓楼造型设计流香台以及窗栏设计木盒(用于盛放流香炉)等。将木旋技艺结合木构建筑元素设计文创产品,更容易碰撞出创新的想法,能更好地为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的意义。
将木旋技艺应用于侗族木构建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中,木旋技艺下的产品本身已经具备了手工技艺的独特性,而侗族木构建筑与木旋技艺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且都以“木”为基础来源,它们之间已经存在交集,两者之间进行结合创新,势必会产生更有说服力的产品。
(三)相关木旋产品分析:近年来,广西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文件,各种民族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大旅游景点、街头、机场车站等人流众多的地方,但仍旧是缺少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所以笔者借以郯城与沙窝的木旋产品进行分析,为三江侗族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1.郯城木旋玩具:郯城木旋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其制品俗称“耍货”,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富有较浓的乡土气息。郯城木旋玩具以圆柱形为主,局部凸凹、粗细结合、曲线流畅的表现形式,具有形制精巧、形态逼真、色彩丰富、真切动人等特点;颜色上采用桃红、草绿、艳黄等鲜艳明亮的颜色,描绘出花卉、动物等不同的图案纹样,既有儿童喜爱的花纹,也有寓意美好的龙凤纹样,融入了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考虑,外在形象上具有朴实的生活气息,精神上又保留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图6。
2.沙窝木旋:沙窝木旋主要以旋制木碗为主,由此衍生出木碗文化,据说在当地凡有女儿出嫁,嫁妆中必有一套沙窝木碗。首先,沙窝木碗制造的原料是柳树的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柳”隐喻分离,“柳”又通“留”,表达父母对女儿出嫁的难舍之情;根又有根深叶茂,兴旺发达之意;木碗的圆还表达父母对新人日后生活圆满的期盼。沙窝木碗从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用品,变身为寓意美好的精神祝福产品,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如图了。
通过对郯城木旋玩具与沙窝木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应当赋以文化和生活的为立足点,在借用再现体进行设计的时候,学会加入解释项的考虑,并且结合所设计的产品营造出场景体验。
(四)侗族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分析:从颜色+造型与文化+生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侗族木旋文创产品应该是以一件或一套特定的产品为载体、附着某种经过系统整合、分析提炼出的文化要素,且经过设计者的智慧、技巧和巧妙构思,设计开发出的具有高文化附加值的,能够传神达意、构建叙事性情景的产品。
1.颜色+造型:颜色是一件产品最重要的外部表征,人们视觉的第一映像便是颜色;侗族人民最喜爱蓝靛的颜色,其服饰多以蓝靛为底色,加有青、紫、白、蓝等辅色;因此侗族木旋文创产品的颜色可以从这些颜色上进行考虑,基于色彩美学的原理区进行搭配,在纯度与明度、对比于渐变上进行调整,以此达到最佳色彩效果。造型是产品的灵魂所在,造型是为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而来;侗族木构建筑的造型丰富多样,建筑中的木构件宝塔、柱头、飞檐翘角等都可以是造型来源,在设计木旋产品的造型时,不仅要对再现体进行设计,还要加入对此类造型符号内涵的解释,透露出其精神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使其更加具有侗族文创产品的特质气息。
2.文化+生活:文创产品的最终落脚点是文化与生活,对于文创产品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不能把文化简单化为图案,直接运用到產品上,而应该从外在形象、行为动作、精神内涵、场景体验四个方面进行考虑;生活是潜移默化的,鼓楼与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无论大小事情都在鼓楼进行,这种日常行为已经被侗族人民视为最普通的步骤,好比人需要吃饭一样;侗族木旋文创产品要能够做到如鼓楼一样的存在,随时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就是最优良的文创产品。对于侗族木旋文创产品的最终受众,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群体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结语
通过手工技艺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是当下文创发展的主流力量;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数量繁多,部分手工技艺通过革新其生产工具,制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以此弘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