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的跨学科博物馆课程设计

2021-06-15张莉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2期

摘 要 随着新课标与新教材的不断推进,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授课模式也越来越多元。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跨学科的博物馆教育模式有着较强的兼容度与适配度,本文选取山东省滕州市墨子纪念馆作为活动场所,以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科学精神”主题单元课程内容为依托,以跨学科教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跨学科的博物馆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语文单元 馆校结合 跨学科教学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进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博物馆资源具有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等重要特征,在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设计系列创新课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周边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围绕博物馆创新研发“综合性、活动性、启蒙性”的系列博物馆活动课程,做好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在博物馆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體验性,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突出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本文选取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墨子纪念馆为活动场所,以教育部统编版(以下简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科学精神”主题单元课本内容为依托,以跨学科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促进博物馆资源与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1 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

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教材编排与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相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材,部编版新教材创新使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双线组织单元模式,在编排手法上注重了单元内容的横向逻辑的同时,也兼顾了单元要素的纵向逻辑,形成了主题式单元整体编排的新思路。每个语文主题式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词句运用、日积月累)等组成。主题式单元的横向逻辑体现在每篇课文的内容与每个版块的主题都与该单元的“人文主题”相统一,纵向逻辑则是课文所体现的“语文要素”呈现递进关系,即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书等语文能力与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的要求逐步提高。语文主题式单元编排体系吸纳了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选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为跨学科博物馆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该单元由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个版块构成,其中阅读版块选录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文言文两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口语交际的学习主题为“辩论”,提示学生在辩论前需要收集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并根据辩论观点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纳;习作版块的学习主题为“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引导学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作一篇科幻故事;语文园地版块的“日积月累”同样选择了以“科学创新”为主题的经典名言,具体编排思路如表1所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科学精神”,语文要素为“体会文章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编排手法为通过阅读四篇体现科学精神主题的文章,递进式理解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接下来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科学思维,最后在习作中巩固对于词句段的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兼顾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结构教材编排模式使得每个语文单元都有固定的主题,且课文之间联系也比较密切。而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材设计更多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与练习各个语文要素,尤其是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越来越需要突出理论与实践、学校课程与时代特征的有机融合。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部编版教材主题式单元教学的统筹思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将语文单元主题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拓展到生活之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与实际生活中的“做”进行紧密结合,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共同作用下,积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

2 墨子纪念馆活动课程设计

2.1 墨子纪念馆教育资源整合

结合滕州市地域文化特征,笔者选取了墨子纪念馆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主题拓展课程的活动地点。墨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滕州历史名人“科圣”墨子建立的、世界唯一一座专门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资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场馆。墨子纪念馆的教育资源可分为自然科学主题与人文科学主题两大类:

(1) 自然科学资源

墨子纪念馆的科技厅与军事厅集中展示墨子在光学、力学、几何、天文与军事机械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与实践成果,如小孔成像原理、杠杆与轮轴原理、圆的特征、日月运动与城防装置等。对于这些科学原理与科学现象的展示,展厅不仅设计了详实的文字资料进行说明,还设置了许多科学互动体验装置进行生动呈现,对于学生开展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有重要作用。

(2) 人文科学资源

墨子纪念馆的人文思想厅、圣迹堂、弘墨厅等展厅通过图文结合、3D互动、立体雕塑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的重要思想主张,大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与历史影响。

综上所述,墨子纪念馆的教育资源丰富独特,高度契合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教学的学习环境需求。

2.2 跨学科教学理念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指的是“跨越学科界限,在遵循各学科内在逻辑基础之上重新建构知识系统,建立学科之间有意义、有价值联系,并以此联系作为纽带将学科融合,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教学范式。”20世纪60年代,这一全新的教育范式便在西方教育改革中迅速兴起,几十年来,在国际教育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如芬兰在最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现象教学法”。

我国对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应对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跨学科教学符合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对于突破新時代背景下交叉学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严重缺失这一社会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得到大力推行。

但囿于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分科教学制度,跨学科教学这一模式在传统课堂中执行起来较为困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推广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一难题。因此,基于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析,结合墨子纪念馆教育资源的整合,笔者决定在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跨学科教学,积极融合小学六年级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模糊学科边界,构建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与综合发展。

2.3 墨子纪念馆跨学科课程体系

通过对墨子纪念馆教育资源的整合,笔者将墨子纪念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课程版块。如图1所示,“自然科学”版块包含了墨子纪念馆的天文、力学、几何、光学与军事机械等五个方面的教育资源,“人文科学”版块包含了墨子生平、墨家思想主张与墨家经典著作《墨经》三个领域的内容。

基于小学教学的启蒙性、体验性、趣味性与综合性等显著特征,笔者将这几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为六个课程主题:

(1)由几何与军事机械课程内容提炼出《“墨”守成规》课程主题。墨守,是指墨子善于发明各种军事器械,用于守城,《墨子·公输》中还记载有《墨子救宋》一文,讲述墨子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思想模拟攻守,最终让公输盘与楚王不战而退兵的故事;规,是指画圆的工具,后演化为规则、成例等。因此,本主题下又划分了“墨子守城,不战而胜”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两个二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墨子守城装置,了解其简单的设计与应用原理,以及学习圆规的用途,并结合生活中的圆深入理解圆的特征。

(2)由力学课程内容提炼出《“力”大无穷》课程主题。运动与力,是贯穿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关于力的神奇之处,并设计了杠杆、轮轴、浮力等装置,巧借力的作用,提升劳作效率。本主题下,主要划分了“一根杠杆,撬动地球”和“曹冲称象,借力于水”两个二级课程,引用自著名的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以及传统典籍中“曹冲称象”巧用浮力解决称象难题的历史故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运作原理以及浮力的用途。

(3)由光学课程内容提炼出《“光”怪陆离》课程主题。本主题下划分了“小孔成像,树荫成圆”和“镜子彩虹,光的魔法”两个二级课程。前者利用展厅中的小孔成像互动装置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并结合常见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现象衔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后者通过指导学生在布置好的学习环境中安全操作镜子彩虹实验,感受光的魅力。

(4)由天文学课程内容提炼出《“天”马行空》课程主题。课程覆盖科技厅中的天文学内容与“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的科普知识。下设二级课程“天狗食日,寻找太阳”旨在结合天狗食日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地日、地月运动规律,正确认识日食、月食现象;“卫星升天,逐梦宇宙”则是通过讲述近现代中国航天领域的重要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并结合语文习作书写科幻故事。

(5)由墨子与《墨经》两部分课程内容提炼出《墨子与〈墨子〉》课程主题。课程涉及综合厅的墨子生平、墨子故里与墨子的时代等人文知识。下设二级课程“研读墨子,传承墨学”旨在科普墨子的思想背景,深入理解墨子的思想理念;“诵读经典,开创未来”则是感悟墨子名言中的哲理,并学习在语文习作中结合上下文运用名言。

(6)由墨子与墨家主要思想课程内容提炼出《战争与和平》课程主题。课程包含墨子最核心的“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下设二级课程“铭记历史,砥砺奋进”旨在回顾墨子与鲁班的攻守故事,以及民族奋斗史中的革命过程,激励学生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拼搏;“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则是通过分析墨子“非攻”的思想,以“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为辩题展开辩论,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

在确定课程板块与课程主题的基础上,笔者开始融合小学六年级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内容,构建墨子纪念馆的跨学科教学课程大纲。如《墨守成规》主题包含了几何与军事机械等展厅内容,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文字阅读与即席讲话理解如何表达观点并寻找支撑观点的论据这一语文要素外,还可以融合科学学科的《拱形的力量》和数学学科的《圆》以及《自行车里的数学》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几何在军事机械中的运用,理解科学原理如何在科学现象中得以体现;《光怪陆离》主题包含了光学相关的展厅内容,在开展这一主题课程时,除了引导学生有序组织语言与事例证明小孔成像这一光学现象蕴含的光的直射原理,还可以进一步讨论光的反射、光的颜色等,从而与美术学科的《记录色彩》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也能感受生活中的艺术与美好,而不只是感受到机械的冷漠与无趣,具体课程大纲如表2所示。

墨子纪念馆跨学科教学大纲系统全面地呈现出以语文主题式单元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博物馆课程内容,但可以发现,不同学科间的课程内容还存在很明显的学科界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并不十分契合。因此,基于教学大纲与课程主题,笔者进一步设计出体现学科融合的三级课程任务,其中自然科学版块共有16个三级课程任务,人文科学板块共有8个三级课程任务。这些三级课程任务覆盖了每个课程主题下的课程内容,构建起一张墨子纪念馆的科普研学活动网络,将语文主题式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跨学科课程的学科内容以及墨子纪念馆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联结与归纳,具体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以跨学科教学大纲为基础,指导墨子纪念馆的科普研学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深入理解语文单元主题“科学精神”,掌握阅读、习作、辩论等语言运用技能,同时对于科学、数学、道德与法治及美术等学科知识的融合和重构也有着重要作用。

3 結语

语文主题式单元与博物馆教育的不断融合,对于积极探索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创新范式、跨学科教学的创新经验与促进博物馆资源不断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部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主题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越来越多优秀的、丰富的、个性化的博物馆课程也不断涌现,为学校开展博物馆教育进校园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对于课程的本土化、校本化、特色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博物馆工作者与学校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馆校合作”的新模式与新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艾功.大概念统摄下的语文单元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31):59-61.

[3]郑志英.“上海滩是怎样形成的”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419-422.

[4]石萍.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7):36-37.

[5]王映学,寇冬泉.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83-87.

作者简介:张莉(1977—),女,滕州市龙泉街道安居小学语文教师,E-mail: dxq938@163.com。

Interdisciplinary museum curriculum desig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matic unit:Taking Mozi Memorial Museum as an example// ZHANG li

Author's Address Tengzhou Anju Primary School,E-mail: dxq938@163.com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new textbooks, the teaching mode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The thematic unit has a strong compat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museum curriculum. Therefor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ozi Memorial Museum as the school for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theme of "Science Spirit"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the sixth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an interdisciplinary museum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heory,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useum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 research-learning education, museum-school collaboration, inquiry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