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重要性及实施措施举隅
2021-06-15黄培龙
黄培龙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重要性;实施措施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思想认识比较幼稚,社会经验缺乏,心理状态也不成熟。为此,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认识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心刻苦学习,对于初中生的成长极其重要。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层面上,有些学校普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际上,二者的教学观、方式、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要改变这一观念,必须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重视课堂教学对学校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情况是,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总觉得自己的责任就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班主任等相关老师的事,为此在学科教学中不主动、积极、适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关注,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在意,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学科教学要求进行,不能深入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想法,致使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叛逆意识或对抗情绪出现,最终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学习,灌输心理健康知识的时候多,进行心理干预的少。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几乎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急需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与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上来,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还要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健康成长。
二、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它能够让学生远离消极心理的影响,形成积极心理,促其健康成长。例如,一名学生,由于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虽然同学们没歧视他,但是在小时候经常遭到嘲笑和冷落,性格变得孤僻,很少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即使老师主动和他交流,他也显得手足无措,很是紧张。针对他的这种情况,笔者抓住青少年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尊重的这一特点,在学习上器重他,在活动中看重他,慢慢地,他有了笑脸,还经常主动向我问好,和同学们也交往了起来。像这样,帮助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就等于消除了影响他健康成长的心中阴影,铺平了他和其他同学交流的道路。再者,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保持情绪上的稳定,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品质,在学习上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促成班级、学校的和谐
一个班集体是多名学生的组合,班级内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和谐班级建设、和谐校园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好班级和谐健康发展,对学生个人、班级、学校的健康发展都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不正常行为的发生,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班级、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以和谐为基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初中阶段的成长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千奇百怪。加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等发育较快,叛逆意识强的关键时期,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心思细腻而敏感,自尊心强而容易产生挫折感,但也喜欢冒险,有着对未知事物、未知世界的强烈探索心理。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有的放矢,事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和谐为基调,建立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以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学生家庭普遍较好,幸福感强,在生活中受到的波折少,抗挫能力弱。一旦有一个风吹草动,就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注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或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或集中进行心理讲座,或融心理教育于活动之中,因人而异、关注全体,既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抓住切入点进行直观、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把在成年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当做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因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寻求开导的能力
情绪对一个人的日常影响较大,有了情绪得不到发泄或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积极人格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強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当学生有了负面情绪时,提供学生发泄情绪的通道,往往会有利于学生负面情绪的释放。例如通过QQ或微信,与自己最好或最信任的朋友聊一聊内心的不快;也可以在有情绪或思想上有疙瘩时找朋友开导自己;还可以在心理上有困惑时做一个求助者,发出求助信息,恳请专家或有意于帮助自己的人给予反馈或开导,以此增强学生寻求开导的能力。
(四)丰富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增强工作成效
因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学校要丰富心理教育资源,提高工作成效。一是随着学生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不断复杂化,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更为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最新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为此,学校要尽其所能,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具备相应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等,并为教师持续性提供更新知识、技能的良好渠道。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设备也要迎头赶上。根据国外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校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理念和技术,增设与之相应的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
(五)构建“三位一体”互联网教育格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互联网的普及与各种交流平台的涌现,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为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医院等)“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格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就必然成为当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一是通过互联网把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成一体,就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家长、医院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由医院提出干预、治疗方案,提供学校、家长,对学生科学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也可通过互联网提供学生的心理状况至社区、医院等,与其心理健康服务部门共同、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文化环境,共建、共管学校心理网站,尤其要加强对学校心理网站的评论、留言版块的监管,以净化学校心理网站的育人环境。
总之,针对目前初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各界,2007(6).
[2]王学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对策[J].教育革新,2010(4).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