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让学生快乐成长
2021-06-15陈雪峰
陈雪峰
[摘 要] 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落实好家校合作的策略,并抓住时机转变家长的固有想法,采用多种渠道建立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快乐成长,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 家校共育;德育;快乐成长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得小学德育教学逐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打造全方位的德育教学框架,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成为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中具有的积极价值,以便配合学校为学生渗透高尚品格的内涵,使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将高尚品格和民族精神注入自己的心间,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一、抓住时机,转变家长想法
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能够发现许多家长将“提高成绩”看做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在日常的教育指导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发展水平,使得学生的“德”“智”发展不均衡。因此,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有效搭建家校共育模式的前提。教师应当主动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与家长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渗透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家长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重要性,以便家长能够基于正确的思想指导,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发展。
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为家长展示学生的在校情况,如学生随意将纸屑扔在地上、随地吐痰、辱骂他人等,使家长透过学生的表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教师为家长介绍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教育理念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觉悟,促使家长意识到“德智并举”的意义。紧接着,教师再为家长讲述一些德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以便家长能够在日后的家庭生活中,更好地协助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建立与家长间的面对面交流,不仅能提升家长的认识,增强家长对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在提高家长的德育能力中,促使家长采用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明确分工,助力学生发展
学校和家庭都具有德育指导的功能,但是,两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完全相同。在学校,教师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内涵,促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高尚品格,而在家庭中,家长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这一空间中完成实践活动,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感知高尚品格,完成对道德品质的内化。所以,为了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指导,教师有必要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分工,以便在与家长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理论的积累、实践的体验,真正地提高道德素养。
以“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来说,在学校,教师为学生讲述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古往今来人们尊敬长辈、谦让幼儿的事迹,促使学生从理论上领会尊老爱幼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室装饰文化墙,强化班级中的德育氛围,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学生对“尊老爱幼”精神的印象。而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将学生带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整理内务,并将一些书籍和衣物捐献给福利院的孩子,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幸福感和满足感,逐步完成对这一道德品质的内化。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一方负责对学生讲述道德品质的内涵,另一方负责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在各司其职中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并行中,不断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真正地在思想和行动上彰显高尚品格。
三、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自主检索德育知识的能力,期望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依旧能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在课下无法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对德育知识的建构和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检索与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相关的网络信息,查找有关书籍,以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家长的陪同下,提高自主学习德育知识的能力。
以“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指导为例,当教师在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查找有关爱国主义精神的信息,观看与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电影”的任务。随后,在生活中,家长与学生一起翻阅书籍,检索网络信息,接触更多与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资料和小故事,以便在拓展自身知识面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观看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影视片段,并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样,当教师拿到学生所写的感悟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不难看出,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并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学生在家校共育模式下,不断增强道德素养,发展综合能力。
四、展开家访,给予精准指导
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这一背景和环境决定了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一般来说,许多家长的语言表述能力较弱,无法准确地向教师描述孩子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背景,如果教师不亲自走进学生的家庭,那么,就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长商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指导方案,以至于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所以,小学教师应当主动展开家访活动,在真正走进孩子生活环境中,对家长进行精准指导,促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展开家庭德育活动。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时家访”和“随机家访”的形式,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道德素养存在欠缺的学生”。随后,围绕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设定差异性的家访模式,如对于道德品质发展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采用“随机家访”的方式,即随机展开家访活动,用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而对于道德素养存在欠缺的学生,教师则采用“定时家访”的方式,即定期到学生家中展开家访活动,以便定期查看学生的改进情况,更好地安排下一阶段的德育方案,提高家校之間的配合效率。
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采用差异性的家访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为家长提供科学、精准的德育指导,促使家长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纠正生活中的不良言行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即时通讯,搭建互动平台
在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中,无论是家访还是家长会,都对时间和地点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单纯依靠这两种方式搭建家校共育结构,会降低教师与家长的对话频次,使教师与家长之间无法针对学生的德育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而现代即时通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教师与家长之间对话的壁垒,教师能够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建立与家长之间的实时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展情况,并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随时更新德育教学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精准化的德育环境下,发展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这一道德品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微信建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与家长的时时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将“勤俭节约”的德育方案发布在微信群中,让家长了解学校德育计划。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对家长渗透德育教学的手段,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及时汇报学生的家庭表现情况,从而针对学生的表现,与家长协商个性化的德育方案,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使用即时通讯技术搭建与家长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渠道,不仅能够为家庭的德育教学提供科学指导,也可以与家长围绕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水平,进行实时沟通,从而结合学生的变化协商出更加精准的德育方案,提升德育水平。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模式的创建,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德育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真正地实现全面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德育中,教师应当继续重视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凝聚家校共育合力,深化劳动教育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7):1-2.
[2]贺晓彤.分层设计校班活动实践促进家校共育——以学校为例浅谈家校协作育人途径[J].教育观察,2020,9(36):138-140.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