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垦”文化理念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实践研究

2021-06-15陈晓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4期

陈晓燕

[摘 要] “垦”文化理念指导下的九年一贯制德育需要学校完善德育档案,建构多维的德育体系,有效实施中小学德育模式。本文研究在分析“垦”文化与九年一贯制德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垦”文化理念;德育档案;多维德育体系

教育学领域中的“垦”文化是以挖掘、开拓为核心的新的教育理念,是九年一贯制德育教学中的新实践。在“垦”文化的指导下开展九年一贯制德育需要学校结合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变化,开展本校的德育工作。

“垦”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前,我国就大面积开展了“农垦”与“军垦”工作,不仅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为核心的“垦”文化。教育学中的“垦”文化相比传统意义的“垦”文化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特色与时代内涵,“垦文化”是基于九年一贯制、农村环境,对农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个体的身心协调、全面发展的育人主张。具体表现为“垦”文化的核心被集中在开拓与挖掘上,即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应对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学生特色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开拓出适合客观情况要求的教育方法,保证教育质量。

九年一贯制德育核心在于强调德育一以贯之,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始终贯穿德育内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德育的效果。

一、“垦”文化理念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实践价值

对“垦”文化理念下德育内容的剖析,发现两者的融合具有可行性。为此,要充分挖掘系统方案,形成完整的德育框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垦”文化在教育领域是一种全新理念,虽然目前与学校德育实践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但其所展现出的价值毋庸置疑。

(一)深化学校德育空间

学校德育空间的挖掘对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在传统的德育实践中,围绕的内容多是以枯燥的理论知识为主,教师采取的模式是“灌输式讲解”,导致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学校德育空间被压缩,展现出的有效性明显不足。为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积极尝试学校德育空间的深度挖掘,整理与分析德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垦”文化理念出发,以“劳动体验、勇于开拓”为核心,让德育工作可以形成系统化,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实践中,达成良好的德育学习体验目标。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实践模式,显然“垦”文化理念的融入,让学校的德育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广大学生而言,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该时期学生的成长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传统的德育模式受重视程度不高,迫切需要新方法、新内容的支撑,但从反馈回来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并不理想,主要是德育工作内容模糊,侧重点不够明确。“垦”文化的融入,让德育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学生能够从“垦”文化理念下的全新活动内容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知,让德育的价值得以展现,在基礎教育阶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支撑,突出“垦”文化理念的独特魅力与内在价值。

二、“垦”文化理念指导下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实践的对策

(一)建立开放的德育档案

“垦”文化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性格特征,并结合不同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德育方式。基于此,在九年一贯制德育实践中,应在“垦”文化的指导下,为学生建立起开放式的德育档案,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

1.档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开放式的德育档案应包括学生的基础信息、基本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发展评估、可塑性强度及教育方法。学校应组织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团队还应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关于学生家庭与社会关系情况的走访工作。在德育档案中融入家庭成员与社会相关人员的具体意见,保证档案资料的全面、具体。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档案资料的科学性,还应将参与评定的教职工及校领导的原版工作意见附在档案尾部,为后续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档案的开放性。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突变性特点,即学生易在经历一定突发事件后,对德育的理解产生显著性提升或下降。因而,学生的档案需要保持开放性,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对档案进行调整。具体可采用定期调整与不定期调整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可将半学期或一学期作为定期调整的期限。同时,一线教师可结合实习工作中的发展情况,提请召开不定期会议的权限。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赋权给一线教师,从而保证不定期会议的效率。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德育体系

“垦”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结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调整教育方法,从而保证教育措施的时效性,充分满足教育实习工作的需求。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

1.建构完善的德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多维一体德育体系的基础。九年一贯制德育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基础教育结束,均要贯彻德育内容。基于这一客观情况的变化,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即小学阶段的德育应包括哪些内容,初中阶段的德育应包括哪些内容。在不同阶段应实现何种效果及发生问题时如何纠偏。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开展了九年一贯制德育实践,因而在建构德育体系时,应充分吸收这些经验。如北京市某中学在实习总结的德育体系应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的经验,可作为其它地区建构的重要参考。

2.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在文化的冲突融合和世界多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术研究中不断提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德育的作用。基于此,学校应建立家庭与社会充分参与的多维一体的德育体系。学校应组织学生家庭充分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具体可通过布置协同作业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社会活动,如协同完成敬老院的打扫工作。同时,学校也应积极联络社会机构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如湖北某中学与学校附近的网吧联合,针对存有网瘾的学生,采用学生自主劳动换取网费的方法,成功教育了学生学习珍惜劳动成果,控制享乐思想。

(三)实施有效中小学德育模式

“垦”文化理念下德育模式的有效实施,要求学校的领导层面推行德育实践,把“垦”文化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结合学校的相关情况,对中小学杜宇模式进行有效选择、综合运用;要完善中小学德育模式的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健全德育模式。

1.学校领导推行“垦”文化德育实践。学校是中小学德育模式实施的主要载体,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落实“垦”文化浸润下的德育实践,这样有利于正确解读国家的德育要求,从而全校上下得以贯彻执行。校领导要将“垦”文化的理念和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顺应中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渗透,积极落实“垦”文化德育理念。

2.健全中小学德育模式评价体系。健全德育模式评价有助于完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评价体系包括德育模式实施过程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专家修订评价,以及学校差异对比评价四个部分。在德育模式的实施中,需要全体教师参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平静过程,定期汇报在德育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学生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他们对于德育模式的实施应该最有发言权,针对现有的德育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问卷,进行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评价反馈。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从理论的高度对学校的德育实践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问题分析,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校际间的差异对并批改就,可以开阔学校眼界,学校校长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断更新和完善中小学德育模式。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分析“垦”文化与九年一贯制德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建立开放的德育档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一体的德育体系;实施有效中小学德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邓辉,熊嘉逸.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垦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10.

[2]胡君进.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人性平衡术——一种对于德育本质的卢梭式探讨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20(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