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拓展小学生的作文思路
2021-06-15马绍套
马绍套
【摘要】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要从生活入手,对所见所闻所历进行深度思考,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横向发散、纵向掘进,通过联想和想象,采用逆向思维、一材多用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让学生高效整理行文思路,破解学生作文难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拓展;思路
“语文难学,作文更难”,笔者常听到学生如此感叹。学生见过、听过、经历过的事甚多,却在写作时脑子空空如也,无从下笔。考试作文时,大“啖”笔头,即使搜肠刮肚也不见“文影”,又或者突然思路中断,文材枯竭,无路可走。有的写出来一看,又是老套子,俗不可耐。学生将此归根于无作文天赋,为逃避作文找借口。其实,只要我们能充分运用作文武器——眼、脑、耳、手来一步一步拓展思路,“作文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一、要观察入微,深度思考
对现实观察入微、寻根究底的思考,有助于拓宽写作思路,使得写作时有素材可应用。例如,在以“学生乱丢饭菜”这个现象为主题写作时,首先要思考的是怎样成文?怎样震憾人、影响人?因此,思考是第一步:从行为角度来看,乱扔饭菜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饭粒遍地,馒头乱滚,影响校园的美观,污染校园环境。从教育角度出发,乱扔的不仅仅是饭菜,也是劳动人民节俭的美德。此事发生在校内,既是学校管理的疏漏,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育人不全。从社会角度来看,乱扔饭菜也是一种社会浪费,如若全中国十几亿人,每人浪费一粒饭,后果会如何?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铺张浪费的现象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作文还应考虑立意角度,要避免落入窠臼,要善于创新与创作。在“学生扔饭团”事件中,还隐藏着一个老奶奶捡拾饭团养猪,为敬老院老人改善生活的感人故事。结合前后收集的素材,最终可以“乱扔饭菜后面的伟大灵魂”为作文立意。
有些问题不“刨根究底”地观察和思考,就不能由表及里,深度挖掘,其背后深藏的底蕴也就不得而知。对繁芜丛杂且色彩斑阑的生活观而不思将化为乌有。平时细心体察,见事多思的习惯是作文成功的坚实基础;选择最佳角度,从深层思考是作文成功的金钥匙。因此,我们日常不仅要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现实生活,还要多多思考现实生活,从横向上发散,在纵向上掘进,才能有文可写,写出力度深度相济的文章。
二、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运用联想,发挥想象,是文豪们贯用的成文方法。由作文题中的概念或现实中的事物,联想到与之在性质或形态上相类似的其它事物,并以联想所得作为写作内容和立意谋篇。这样开拓思路,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茅盾用伟岸挺拔的白杨树联想到坚强质朴独的北方农民,便写了《白杨礼赞》;杨朔由饱经风霜的香山红叶联想到历尽沧桑、人老心红的老人向导,因而写下了《香山红叶》;鲁迅从“人血馒头”的故事联想到辛亥革命中秋瑾惨死的悲剧、辛亥革命中群众的愚昧不觉悟的现实,创造出“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名著《药》;老舍运用想象写出了《天上的街市》……用联想和想象构思法去运思谋篇。可见,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积累丰富多彩的原始材料,才可能张开联想、想象的翅膀飞翔。
三、要大胆质疑,逆向思考
不拘泥于现成的习惯和结论,大胆地提出质疑,另辟角度深掘新内涵,这是扩宽文路的又一法宝。例如,失街亭的故事人们早有定论,街亭的丢失主要在于马谡刚愎自用、狂妄骄傲、纸上谈兵,背离了孔明的战略部署,应该严肃正法。对此,可以用逆向思维,将思维的轨迹向外扩张、辐射,从诸葛亮用人失误这个角度来另辟蹊径,自述新论。
已被大众认可、传讲的事理,已成文的论理,固有的传统观念,流传日久确有其道理,但往往只从某一个角度相对而言,或是当时社会特定的产物。通过逆向思维进行探讨,反其道而行之,独具一格,可形成一篇駁论文,从另一个角度扩充自已的文思。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不少作者从逆向出发,提出对立论点。如,一些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求神拜佛祭祖等的仪式),虽然是老规矩,但也须反对;一些束缚人们的陈腐观念,如“早生子女早得福”“知足常乐”,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行为准则,但也应反对。像这样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从另一方面把“规矩”含义阐述得更全面。一旦形成逆向思维习惯,写作时就可从对立点出发,切中“脉膊”,成新篇。当然,逆向思维并不只是创造、新颖,也要讲求合乎逻辑。
四、一材多用,多角度发散作文思路
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往往会感觉论据素材不足,写起文章来空空洞洞或无说服力。这样,我们就要学会高效率地利用已有的素材,善于“一材多用”,在无形中扩大积累素材量,拓展文路。例如,针对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设茶摊换故事”这一材料,我们可以从“榜上有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角度去作文;也可以从“摆桌凳”“端茶水”“请人讲”来分析“求学心要诚行要恭”“求学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的求学态度;还可以用蒲松龄求学的对象“过路人”来论述“艺术的源泉在民间”“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才能有所成就”“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的第一创造者”的正确,等等。
学会“一材多用”“举一反三”,那么,一则材料就可以为不同的论点服务。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一则材料,我们就可看到它的“七色阳光”。长期坚持这样思考问题,我们就可养成发散型思维的逻辑,我们也就会由材料的“贫乏者”而逐渐成为材料的“富有者”,写起作文来也就能挥洒自如了。
五、结语
古今中外大作家,之所以能一动笔即洋洋洒洒数万言,无不是平时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对人、事、物等有细心观察,给任何所见所闻所历插上翅膀,放之于天际,任其翱翔,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去感染人、震憾人;无不是在所思所闻所经中刨根问底,扩展文思。因此,作文文思重在要善于运用“文感”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多看、多听、勤思、勤练。
参考文献:
[1]向开和.拓展作文思路的五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2004.
[3]陈燕春.浅谈如何拓展学生作文思路[J].东西南北,2019(5).
[3]简黎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4]林炳坤.浅谈“语文教学中开拓学生思路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