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2021-06-15黄瑶
黄瑶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后自主学习和海外升学及研习等方面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变革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革新教学内容,以确保法学教育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法学教育;在线教育;社會需求;实证研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当下,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状态。在此背景下,对于法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应积极识变和适变,不仅要应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挑战,更应思考如何应对“智能+”“互联网+”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并适时进行改革创新。
我国大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之变革与发展,经历了“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学习共同体”四个阶段[1]。本文在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水平的同时,聚焦学生。2020年12月初,笔者就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外法学教育带来怎样的挑战与影响,对中山大学2018级法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客观、深入地从学生认知和反馈层面洞察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法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师生双方的视角,探寻世界高等教育变局下中国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进路。
一、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法学教育转变
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面在线教学模式也在多个维度改变并推动了法学教育的转变。第一,推动在线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化。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出现后,各法学院积极融合法学教育与科学技术,推出了在线直播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如此,大多数教师在疫情暴发之前习惯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其所运用的在线技术工具只是辅助性的。疫情期间全面推行线上教学倒逼了高校师生掌握并使用相应的技术,打破了法学师生对技术使用的心理设限。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在参与多种在线教育培训后,快速进入适应阶段,再从适应阶段走向进一步改进、优化阶段。第二,推动线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线上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可获得性和新颖性。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教学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元,而且更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纷纷推出了更多的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线上课程和线上讲座。根据笔者开展的问卷调查,学生们普遍拥有了接触更多教育资源、参加线上教育的机会。75%的受访者认为线上教学促使教育资源丰富多元化,25%的受访者则认为线上教学导致教育资源萎缩。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肯定线上教学对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是针对法学理论课程而言的,而认为线上教学给教育资源建设带来消极作用的则主要是针对法学实践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拓宽了知识传播的范围。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悄然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直播教学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学生们可以采用不同渠道的学习模式。当学生对某个法律部门感兴趣时会更加接受网课的模式,结合其他学习平台有关该领域的公开课程和讲座,积极主动地开展多元自主的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第三,推动在线教育进一步公开化。据笔者的调查,就法学理论课程而言,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促使线上教育资源丰富多元化。国内各大高校的各类“云讲座”等线上学术讲座成为流行模式,很多中外著名高校的讲座变得更多,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除了法学专业讲座外,同学们还通过师长推荐、同学资源共享、网络媒体等各种方式接触到历史、哲学、经济等其他学科的学术讲座。即便在恢复线下授课后,此类线上讲座仍然生机勃勃,降低了学生接触各家学术观点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提高了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广阔的跨学科学术视野。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教育危机为法学教育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法学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教学,并尝试新的教学技术。正如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约翰·曼宁在2020年6月由美国法学院协会主办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所指出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哈佛法学院的许多教师尝试了新的教学技术,这些新技术即使回到传统的教学课堂也可改善教学质量。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挑战
上述多层面的变化给法学教育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生们深有体会。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76%)的学生认为在线教育带来了变化。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24%)提及新冠肺炎对国际法等学科的正面影响。学生对全面线上教学褒贬不一。一半学生(50%)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法学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此期间开展的全面线上教学,不仅导致个体在网络空间中难以通过远距离、非及时顺畅互动营造并享受互动性极强的课程所需的氛围,而且虚拟空间难以为注重线下实践性的法学实践课程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缺乏融入当地社会才能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当地法律这一地方性知识的渠道,让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国际交流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深入透彻。与此同时,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26%)认为线上教学也有可取之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下的全面在线教育,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与学习在模式和手段两方面的大改变,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1.课堂教学方面的挑战
教师在在线课堂教学方面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维护课堂秩序、组织课堂讨论与在线交流以及反馈与后续讨论。调查显示,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所需要作出的改变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往的教学习惯、教学观念、线上线下的时空界限。这些改变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学习各种教育技术。相应地,教学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增加[2]。尽管教师们快速地适应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学这一“紧急”情况,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教师们向学生提供的紧急在线教学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正如阿格涅什卡·麦克皮克副教授于2020年8月6日所发布的贡萨加大学法学院研究报告指出的,大部分教师所提供的教学主要是“紧急远程教学”,而非“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可分为同步课程与异步课程两大类。在这两类课程中,虽然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但这两种形式的在线教育都面临着如何在远距离的在线情境下把控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异步课程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实时的监控,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即便是在同步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有关技术工具进行讲授,特别是在面对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难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适时地调整并重新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说,在线教学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于学生和教师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变少,上课的专注力也变低。笔者调查发现,50%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课堂氛围不如线下,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网络授课乃是无奈之举,其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始终不及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更加便于展开讨论,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利于培养同学的思辨性。而线上教学固然方便,但这种教学手段高度依赖良好的行政管理和安排以及同学们的自律。隔着电子屏幕,缺乏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学生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学生自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我们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反映: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们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感觉整体的学习动力不是很强。实际上,国外的教师和学生也希望回归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面对面的教学仍然是最佳的教育形式,并且应该继续作为大学的核心工作[3]。
2.课后自主学习方面的挑战
在课后学習方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良好的网上学习习惯尚待养成。调查显示,在线学习特别是课后自主学习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网上学习习惯是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五大因素之一[2]。尽管不少学生有一些在线学习的经历,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是所有学生首次全面长期开展在线学习的时期。如何高效地开展在线自主学习,这是学生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此外,脱离传统课堂和校园环境,与需要处理不尽相同的日常事务的家人共同处在高密度交往中的家庭环境中,学生遭遇了诸如受打扰和面临多种诱惑的情况。教师在疲于应对在线教学的情况下,既难以设计合理的评估测试模块以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情况,也缺乏充分的时间开展有关监督工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麦肯尼法学院玛格丽特·雷兹纳就其所讲授的在线课程开展为期三学期的调查表明,学生希望在线课程存在及时的评估模块,而且有关模块应保持开放状态,以便学生及时参与课程,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许多法学实践课程受疫情影响而难以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有8位受访者表示实习机会变少。例如,许多法院限制旁听人数或者直接网上开庭,因此学生现场旁听活动的机会减少。又如,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控制实习学生的人数,因而学生的实习机会变少。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学生没办法亲自去律所、法院等地实习。众所周知,法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学科,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阻挡了许多法学学生线下实践的步伐,不利于法学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第三,作为实践教学组成部分的模拟法庭竞赛活动也难免受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使得之前很多与法学相关的重大赛事都取消或者改为采取线上的方式进行。例如,2020年模拟法庭竞赛大多都在线上进行,诸如“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等均为线上比赛。虽然2020年12月举行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仍是线下比赛,但限制进入赛场的人数,限制了非上场队员进入现场观赛。同学们反映,感觉线上的方式不如线下模拟的方式更能让人身临其境,线上比赛对学生体验传统庭辩有一定影响。以“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为例,虽然依托相应的技术,竞赛评委仍然可以通过类似于互联网法庭的形式审理案件,交流的顺畅性有所保障,但线上比赛使参赛者很难获得模拟法庭沉浸式的体验。
3.海外升学和学习方面的挑战
各国和各地区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措施对法学学生的海外求学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受各国各地区的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相当部分法学学生赴境外和地区交换学习和留学深造的计划被迫改变或延迟甚至取消,减少了学生亲身体验英美法系等国家的课程的机会,同时中外暑期学校交流机会减少也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提升学术发展。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使教师层面的国际法律学术交流受到极大影响,实体合作基本中断。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原有的中外法学院师生互访和交流机制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法学教育的互学互鉴。在这方面,也给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不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国外法学教育而言,由于国外疫情控制不如我国迅速,导致国外疫情持续时间增长。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新冠累计确诊和累计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1月7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15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6.4万例。这可能会对近一两年里选择去海外深造的同学(比如海外的法律硕士项目,简称“海硕”)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海硕”无法真正融入国外法学教育的环境,一些海外线下的互动性极强的课程都无法展开,课程实践性与实用性大幅度下降,“海硕”的质量或许因为“网络教学”而下降。这将间接导致在近两年内法律行业重新审视“海硕”,导致认可度或接受度下降。本次调查中,认为实习机会变少的学生也同时表达了对海外留学交流的担忧。
不难看出,高校法学院系的网上教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的形式、深度、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均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这需要学校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应对。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法学教育应适时革新
在当前境外疫情反复不定的局势下,我们需做好打疫情防控“持久战”的准备。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法学教育来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带来了对法学教育的反思,引发对法学教育革新的思考。
1.教学目标要变革:助推法学教育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者们多年来一直提出在法学教学中应适当将法律与其他相关或相邻学科结合起来,拓展法学学科边界,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4]。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进一步反思单纯的法律知识讲授的缺陷,转而更加强调类似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讲授和学生视野的扩展。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数据驱动型社会的发展,使得法律与科技融合的跨学科学习变得更加紧迫,人工智能法学课程的开设呼之欲出。再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叠加冲击形势下,国际法、国别法和涉外法的加强学习,需要增设其关联性学科(如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金融等)的课程作为基础,扩宽学生思考的视野。概言之,法学教育需要从知识的单向度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多维度提升。清华大学杨斌教授等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在线教育3.0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不再局限于实现知识传播的教育目标,更事关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社群建构以及身份认同等[5]。
2.教学形式要创新:完善线上法学教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可能成为常态。然而,正如前文所论及的,网络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和困难。例如,线上教学的课堂考勤有难度,课堂讨论效率低,教师对学生学习专注程度和学习成效难以观察,教师上课状态容易陷入低迷,容易有枯燥感;疫情期间,法律实践教育、课外实习都难以开展;线上教学状况下难以组织闭卷考试。此外,网络故障、电脑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线上教学不顺畅。由于不同地区的网络信号强弱程度不同,不同学生拥有的设备质量不同,可能导致不同学生接收线上教学的质量效果不一样、不同步。正如南非的劳滕巴赫教授所言:在线讲授和学习需要自律和奉献敬业精神[6]。针对上述网课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几种解决办法:一是增加课堂提问次数,促使学生专注上课;二是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考查次数,合理增加日常作业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观察和评估;三是改革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同时提高难度;四是注重对山区、农村、边远地区(网络质量不佳)学生的课外关怀和课外辅导;五是加强在网络教学硬件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六是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和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更多线上精品课程。
3.教学内容要革新: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学教学的内容也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例如,在合同法领域,受疫情影响的缔约、履约、违约究责等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深入研讨。在行政法、经济法领域,疫情期间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特殊行为(譬如征收、征用、封闭城市、关闭各种场所、强制订单、限制价格、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分配资源,等等)需要深入研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使过去较少被关注的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等议题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让大家在学习不同课程时开始思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于是,有更多师生建议,与疫情相关度高的公共卫生法、应急管理法、网络法、人工智能与法律等,应增设到法学课程体系中。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法学院凯瑟琳·斯堪铎等7位教师在该校发表的法学教育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下,法学院开展在线教育最能实现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目标以及支持安全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法学教育应将健康、安全和公平放在首位。
法学教学的课程内容应契合现实需求,疫情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法律问题,譬如,法律应对疫情变化存在滞后性,人们更加依赖各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来管理社会,在获得便利性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人脸识别和健康码等个人信息的滥用,老年人在信息社会面临的信息鸿沟问题,等等。这些都促使法学教育必须不断反思这些时代问题,优化其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
值得提出的一点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突显了国际法学科和涉外法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同学们更深切地感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力量,过往的法学教育比较重视国内法的学习,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融合程度并不够高,而疫情促使我们从国内法与国际法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卫生法这类法律法规、国际组织法等部门法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诸如国际关系、人权民主自由等法的价值也引发讨论,疫情为这些内容的讲授提供了不少新素材。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記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一重要论断应融入中国本科法学教育中。国际法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分量不断提升,部分学者建议应将国际法学由现在的二级学科升格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7],因应新形势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
法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性很强的教育,也是时代性很强的教育,紧跟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而适当、适时地对法学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是法学教育不同于人文教育的特点所在,也是法学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作为高校的法学教育应多加关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确保法学教育质量不受疫情的影响和因应时代发展之需。
参考文献:
[1] 单莎莎,张安富. 教学理念的历史审视与价值定 向[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74-78.
[2] CHANG C L, FANG M. E-Learning and Online Instruc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Epidemic[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0(1574): 4, 2.
[3] SRICHAIYARAT P,LAO-AMATA P. Legal Education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n Experience of a Thai Law School[J]. Asian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 2020(7): 230.
[4] 杜维超. 论法学教育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8(4).
[5] 杨斌,黄成 .超越在线课程:疫情之下高校在 线教育的突破[J]. 中国高等教育,2020(8):25-27.
[6] RAUTENBACH C. When COVID-19 Throws You a Curveball, You Need to Readjust and Find Alternative Ways to Do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Civil Law Studies, 2020(13): 139.
[7] 杜焕芳. 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及实现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20(6):25.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法问题研究”(20&ZD201)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同事陈东副教授在本科生问卷调查过程中提供的协助]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