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道德叙事之策略,破解“道法”教学现状之症结
2021-06-15钟潭生
钟潭生
【摘要】叙事法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社会其它领域都离不开叙事法。人们通过叙事,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事是人的思想观点的载体和向他人传递重要信息的工具。巧用道德叙事之策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破解现状《道德与法治》课的症结。笔者认为应该从道德叙事法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当前五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寻找良好的应用策略,找到根本的症结。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叙事法策略;破解现状的症结
一、揭——现状小学《道法》课之症状
放眼小学所有课程体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所有的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可是,现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陈旧,不适合现代教学等需求,且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症状:
症状一:局限课本知识,禁锢课堂天地
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仍然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偏离生活,单纯地从课本知识和概念出发,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比较老套,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并不好,课堂学习氛围也不浓厚。此外,有的教师不习惯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缺少鲜明事例的引入和相关事件的讲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源于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缺少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相应的教学意识,禁锢了课堂的天地。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缺少灵活性,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教师也一直被禁锢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无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枷锁,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症状二:只识文字内容,缺乏生活体验
有的教师进行教学时,脱离生活,单纯地从课程内容展开教学。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进行“乐于助人”相关主题教学时,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只识文字内容,采用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为:教师全程站在讲台上,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和步骤,对课本内容照念照读,或者进行加工转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理论性知识的讲解,用语言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教师缺少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整个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性知识,虽然学生懂得了乐于助人的概念,但是,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二、辟——小学《道法》课中道德叙事策略之路径
路径一:借网络优势扩充道德叙事之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场景,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使学生走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世界之中,进而感悟到课程的真谛。教师采用道德叙事法时,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充道德叙事之内容。
路径二:借音响视频再现道德叙事之真实
道德叙事法讲究的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叙事题材。对于叙述内容而言,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应该对叙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完全挖掘事件和故事的重要内涵。知识来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之上的。因此,教师选取叙事题材时,叙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贴合,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例如,教师在讲“我爱我家”这一章时,选取的叙事内容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要对叙事内容进行完整的讲述和总结,深入挖掘故事中的每一条重要含义。此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地震中的母爱”这一故事为叙事主体,向学生讲述母亲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生命的故事。教师在让学生完全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同时,还要对故事进一步剖析,让学生了解地震摧毁了家园,带走了人们的生命。从而使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以及和平的重要性。还可以要求学生拍摄“在家里为长辈做事”“一家人和谐画面”的微视频作为课例进行直观的真实教学,让学生懂得家是最温馨的港湾。
教师通过这样的叙事方法,不仅达到了本章节的教学要求,更对内容进行了延伸,充分挖掘了叙事题材的内涵,再现道德叙事之真实,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路径三:借生活情景展示道德叙事之优势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应该突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借助生活情景,展示道德叙事之优势。例如,在开展有关“合作与信任”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融入道德叙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基于有关内容,教师可以选取“瞎子走路”作为教学游戏,教师为学生们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由教师监督,保证游戏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每组学员进行合作比赛,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通过游戏让学生感悟到合作的重要性。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讲述“瞎子与瘸子”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更加真实地体验游戏,明白同学之间互相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与道德叙事法的结合,更要注重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教师进行教学时,必要情况下,应该带领学生从课堂步入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自身价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践——小学《道法》课中道德叙事策略之内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目前大多是“纸上谈兵”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突显道德叙述的内涵。通过具体的活动,证实学生的自身价值,这是学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达到的价值所在。
例如,教学“学会宽容”这一课时,当学生明白了宽容的重要性和意义之后,笔者创编了两个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一天,小宇穿上新鞋子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一路上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就弄脏了新鞋子。来到教室,同伴都称赞小宇的新鞋子漂亮,小宇听了开心不已。可是,在大课间,旁边的小飞一个走位,不小心踩了小宇一脚,只见小宇亮晶晶的新鞋子上印着一个显眼的、乌漆漆的印记。小宇见了,瞪着小飞生气地说:“你没长眼睛吗?”说完之后用力推了小飞一下,并迅速踩了陈飞一脚。不服气的两个人便推搡起来。笔者创编的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这样的道理: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我们要学会大度地原谅他人、宽容他人;面对他人的有意伤害时,我们也要学会原谅,不能以牙还牙,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宽容并不是无限度地退让,当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我们的底线时,或者做出危害较大的行为时,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便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
綜上所述,道德叙事法是一个具体、灵活且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方法,应该与其它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建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对道德叙事法进行创新,在问题中寻找策略,在策略中谋求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爱君.运用道德叙事策略 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道德叙事法”运用策略[J].新课程,2020(13).
[2]王晓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初探[J].儿童大世界,2019(1).
[3]于晓莹.叙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创新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9(9).
[4]唐敏.道德叙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中),2019(6).
[5]姜北光.教育叙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1).
[6]赖兰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