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四大难题 提升本质安全

2021-06-15周斌

唯实 2021年4期
关键词:化工行业化工企业化工

周斌

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采取一系列重大关键举措,全省安全生产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7.05%和59.69%,下降幅度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全省化工行业潜在安全风险依然较大。全面提升全省化工行业的本质安全,关键是要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一、着力破解化工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难题

布局合理是行业本质安全的基本前提。化工行业是江苏的基础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9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8.61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0%和10.5%,占全国化工行业比重分别为10.5%和11.4%。但由于历史原因,江苏化工行业规划布局虽经过多轮调整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园区布局散。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省关停了4069家化工生产企业,取消了20个化工园区,全省化工园区水平明显提高。在2020年全国化工园区30强中,江苏8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全省仍有化工园区(集中区)30多家、化工生产企业2658家,约70%的化工企业分布在沿江地区,空间开阔、水运便捷的沿海三市化工规模仅占全省的1/4左右。二是企业入园率低。截至2019年底,全省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仅为40.94%,大部分化工生产企业仍处于化工园区之外,安全环保隐患明显。三是行业层次低。产业链中低端企业居多。在2019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中,江苏仅入选14家,低于浙江省(21家)和山东省(17家)。目前,江苏规模以下化工生产企业还有870家,占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32.7%。四是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到位。危废处置能力不足。2019年,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208.2万吨/年(同比增长27.5%),但全年危废产生量已达627.6万吨。一体化程度不高。管道运输占比小,道路、水路运输量大,全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近1亿吨/年,长江江苏段危险化学品水运数量达1.8亿吨/年。

从世界发达经济体化工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以沿海大港口为依托,提升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优势,重点发展装置大型化、产业集中化、经营集约化的沿海化工园区。如韩国蔚山及丽川化工园区以大港口为依托,推动原料和产品进出口;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依托安特卫普港,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园区管网系统完备,成为欧洲石化产品生产中心之一;新加坡裕廊化工区虽然总面积不足32平方公里,却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容纳了新加坡所有化工企业(包括壳牌、埃克森美孚、杜邦等世界级化工巨头),化工产业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1/3。

破解化工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难题,重点要做好“加减乘除”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企业入园率上做“加法”。鼓励有发展前景、符合产业链发展规划的化工生产企业迁入化工园区(集中区)集聚发展,有效减少化学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风险。二是在园区数量上做“减法”。鉴于长江作为全省沿江城市饮用水源地的实际,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导化工产能进一步向沿海大港口集聚布局;长江沿岸化工产业重点向高端绿色新材料转型提升,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大力压减长江干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区域、环境敏感区域、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周边的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数量,着力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难题。三是在产业链集聚上做“乘法”。化工园区要将项目招引变为产业链招商,完善“循环经济+高附加值”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四是在道路运输上做“除法”。大幅压降化工原料特别是危化品的道路运输总量,加大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建设力度,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管道运输比重,有效消除“行走”的安全隐患。

二、着力破解化工产业转型成效不够明显的难题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导致全省化工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全省化工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左右,而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研发投入占比别达到1.8%、2%、4%、1.6%。从江苏情况看,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缺乏,大部分产品仍以跟踪和仿制国外先进产品为主,基础化学原料、化学农药、涂料油墨颜料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在国际市场竞争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水平。

从发达国家情况看,现代化工园区建设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主要的消费区或资源地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交通运输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关联产业发达;二是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应明显;三是依托自身优势,重视特色化建设;四是采用全方位、一体化的建设和生产运行理念;五是投资主体之间以产业链和产业关系为纽带,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如德国巴斯夫、美国陶氏等国际化工产业巨头,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再如日本面对资源能源短缺、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基础化工产品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环保压力逐年增大的困局,积极鼓励化工企业合并整合,向国外原材料产地转移产能,加快高分子材料、新能源和电子化学品开发,有效巩固了本国化工企业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

破解化工产业转型成效不够明显的难题,重点要做好“三个聚力”:一是聚力精准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针对全省各化工园区参差不齐的现状,为精准研判企业发展前景、产业链带动能力和安全环保水平,应建立统一规范的化工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如常州国家高新区2017年2月开展了工业企业评价工作。通过采集106项数据、建立评价模型、形成ABCD四类评价结果等举措,近三年增效用地1万亩,收回重供土地0.15万亩。二是聚力分類施策。一方面,要大力“腾笼”。如常州滨江化工园区针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4家化工生产企业,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办法,明确除3家保留提升外关停31家(目前已关停28家)。通过连片腾退,为化工园区产业转型和生态复绿腾出了宝贵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快“引凤”。如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通过引进和培育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合全药业等为代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化学创新药产业,积极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三是聚力特色发展。近年来,上海化工园区按照“一条主线,两大集群,多板块融合”的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以炼化一体化创新发展为主线,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两大集群,全球500强外资化工企业占比和企业产品关联度均超过80%。在2020年在全国化工园区30强排名中,该市化工园区位居第一。江苏要积极借鉴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在产业链集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各化工园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突出“一园一特色”,着重研发专用化、高端化、功能化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化工园区。

三、着力破解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不够完善的难题

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0年上半年,连云港赣榆区、南京高淳区、镇江丹阳市接连发生多起小化工企业因恶意规避监管、违法违规生产而导致的火灾、爆燃事故。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及在本次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风险防范化解意识亟待增强的问题。更多侧重于事后的“救”,而对事前的“防”不够重视,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化工行业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但全省仍然存在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职能交叉、监管空白、推诿扯皮等现象普遍存在。

化工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欧盟《塞维索指令》强调“基于风险”,要找出重大危险源失效的可能危害情形并基于该情形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对于危害情形的强调,存在于欧洲过程安全管控的方方面面。企业需要证明自己对于危险源完整了解、设计完善且控制良好,政府则要严格做好审批和检查。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工作着手,把功夫下在平常、用在日常,坚持极端负责的精神,不断健全完善与治理形势、治理对象、治理要求变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有效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

破解化工行业安全监管不够完善的难题,重点要坚持“三个高标准”:一是高标准推进化工园区本质安全评价。在国家应急管理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和江苏省《化工园区(集中区)认定评分标准》基础上,要结合江苏省化工产业特点,制定更严标准、更加精准、更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对园区选址安全性、外部安全距离、功能区划分安全性、项目布局安全性、区域安全风险、区域危化品运输安全风险、风险识别控制、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等进行整体评价。二是高标准推进园区信息化监管建设。如常州新阳科技集团自2012年起建立了覆盖人员培训、隐患排查、风险辨识、电子巡检、安全活动、应急管理、泄漏检测与修复等领域的全流程管理系统,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整合,并通过技术管理输出为多家化工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方案。从全省情况看,要充分运用实时监控装置和信息化预警平台,实现对化工园区内车辆、人员、污染物排放、设备安全运行的在线监控预警,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封闭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全省化工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改造提升全覆盖,有效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度。三是高标准推行社會化参与和监督试点。要将全省化工项目立项、进展、事故处理等情况向公众公开,接受批评、建议和监督,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和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化工企业“黑名单”及公示曝光制度,并与企业市场准入、项目投资审批、信贷金融支持、安全生产责任险税率调整等挂钩关联。

四、着力破解安全责任落实尚不到位的难题

事故起于失责,安全源于尽责。江苏经过多轮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省化工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高。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党政领导责任层层递减现象,一些部门“三管三必须”的要求落实还不到位,部分化工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法定职责认识不清,全员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化素质较低。

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政府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是推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如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的常州朗盛公司将德国先进安全生产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探索出一套被国务院督导组评价为“中西合璧”式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自2012年试生产至今,已保持2900多天无安全生产事故的记录,并在2020年全省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究班上做经验交流。

破解安全责任落实尚不到位的难题,重点要压实“三个责任”:一是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配套建设,将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督查督办、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干部政绩业绩考评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问责力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完善监管层级责任链和工作流程图,防止管业务与管安全脱节,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招商引资、行政审批、监督执法等方面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意识。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行业领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力度,建立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工作岗位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人翁”意识。督促企业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切实发挥作用,强化动态分级管理,实施内部安全管理举报奖励,严格执行风险公告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危害辨识和风险防控。采取有效举措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建设,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化工行业化工企业化工
营运视角下化工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探析
学生作品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化工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议
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估研究
化工企业与人,人们的安全距离有多远?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