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句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2021-06-15杨思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困境困境教学策略

杨思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句子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审视当前教学现状,句子教学走进了高耗低效的“困境”,急需运用新的学习理论寻找“出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句子教学应重视语言“习得”学习机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教学困境 克拉申习得理论 教学策略

语言文字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现在的教学中,低年段句子教学走进了高耗低效的“困境”,教师可利用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进行教学,让低年段句子教学找到“出路”。

一、“困境”:句子教学内容现状

句子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阅读、表达、写作的基础,是全面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反观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句子教学走进了高耗低效的“困境”,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迎合式”教学,忽视儿童“真”语言表达。

皮特·科德在《应用语言学导论》一书中详细阐释了口语交际的六种功能。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它首先具有生活性的特点,儿童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表达运用,“真”语言才会如活水一般灵动。走进低年级教学课堂,教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真”语言的表达,更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否在考试中得分。而在教学中,并没有创设具体、生动的交际情境,句子表达缺少有效指导,儿童语言因脱离生活而失真。

2.“紧箍咒式”教学,忽视儿童差异性。

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在未接受正确、规范的语言训练前,儿童认知结构中存储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杂乱的,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言学习机制规范表达,进而正确掌握句子,学会表达。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机械式、重复式的训练,把儿童的语言禁锢在条条框框中,忽略了个体语言表达的差异性,抹杀了儿童语言的创造性表达。

3.“闭门造车式”教学,忽视儿童语言发展科学性。

语文课程改革给当代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课堂仍有传统教学的影子,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是句子教学走进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句子教学缺少学段教学的意识,导致儿童语言能力原地踏步。

二、克拉申习得理论:儿童语言学习的新视角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习得理论,这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习理论之一,它揭示了人类语言学习的机制,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什么是儿童语言“习得”与“学得”?

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提出了“天赋论”,他认为,儿童能够在自然语境中迅速地掌握语言,是因为天赋起了决定性作用,儿童具有天生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克拉申首次提出“习得”和“学得”概念,他认为,“习得”是潜意识的过程,是能直接促进语言发展的;“学得”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结构和内容,达到对语言的掌握。我国传统的句子教学侧重语言的“学得”,教学往往通过记忆、练习来掌握句子结构,忽视了语言“学得”和“习得”学习机制的重要性。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勇于革新教学理念,善于利用两种学习理论促进儿童句子学习。

2.儿童语言“习得”与“学得”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得”和“习得”作为语言学习的两种学习机制,在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习得”和“学得”之间虽有差异,但两者并不排斥。语言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既可以是有意识的学习,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习得,或者两者兼具,在适宜的语言环境中,它们可以进行螺旋转化。“学得”能帮助儿童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掌握句子知识,在“习得”过程中起着监控作用,监控儿童句子表达是否规范、正确。低年级儿童缺少句子结构的积累,需要通过“学得”积累句子,扩大储备量。“习得”是直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提高的学习机制。因此,句子教学一方面要强调语言“学得”,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把“学得”的知识转化为“习得”的能力。

3.如何利用“习得”与“学得”机制发展儿童语言?

輸入假设是克拉申习得理论的核心、语言学习的关键,他把语言学习者原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义为“1”,习得者接触到大于原有水平的语言,语言水平就会向“1+1”转化,语言就会自然习得。该理论重视语言学习者接触并理解高于自己已有的能力水平输入,只要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语言习得自然形成。与此同时,基于低年级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句子教学提供的语言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可理解性,教师要多维度、多向度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句式,拓展儿童认知结构中的句子表达图式,不断提高和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出路”:构建儿童语言表达习得路径

语文教学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句子学习是低学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如何利用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提高课堂句子教学效果,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儿童语言在适宜自然交际环境中浸润。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儿童语言学习需从具体情境中学得语言结构,习得语言能力。语言的习得绝不是在习题中做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交际环境中磨砺和锤炼出来的。

(1)创造贴近自然的交际环境,让儿童语言在“习得-学得”中转化递进。

克拉申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环境中语言运用的无意识过程,教学中要创造极尽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儿童的语言浸润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以此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促进句子的学习。统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带有关联词的句子,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创造日常生活情境,冲淡有意识的“学得”,让语言“习得”更容易发生。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形式,潜移默化中调动了学生多种学习语言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学得”转换为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在“学得”与“习得”之间不断地转化、递进。

(2)营造合作讨论的表达环境,让儿童语言实践场从“点”拓宽到“面”。

克拉申习得理论重视强化实践的力度和频率。合作讨论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讲,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听”等句子学习模式,为儿童语言实践提供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课堂上营造合作、讨论的表达环境,儿童语言表达不仅动机高、兴趣强,而且创生了更多实践机会,拓宽了实践场域。

(3)铺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儿童语言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克拉申习得理论提出,“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下,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他们就会自然学会语言”。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是“活的”,句子表达不能禁锢在文本和课堂中,要把句子学习迁移到不同情境交际中。教师要搭建脚手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使其自主地去练习、记忆、内化,提高语言运用的迁移能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2.儿童语言在大量输入中熏染。

“认知图式”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图式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结构,具有对课题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新知识、新信息被原有“图式”吸纳后,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图式”,儿童语言学习处于动态更新的过程中。

(1)“立体式”语言互动,促进儿童言语图式裂变生成。

“立体式”语言互动,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学习活动,儿童通过互动参与,原有的语言图式不断重组、裂变,语言“学得”和“习得”实践场域被拓宽。对话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师生、生生对话等多种语言学习方式,都能促进儿童语言的表达。低年级儿童句子教学应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创造多样、别致的对话形式,提高语言学习的互动性、交流性。

(2)“多层式”语言传递,搭建言语图式的交流桥梁。

根据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儿童语言学习需要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必须是难易程度适当且高于学习者原有水平的。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教师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可以唤起学生聆听和表达的欲望。统编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句子表现形式,例如儿歌、字谜、古诗文、故事等,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不同语言文字的魅力,可以多层次、多维度地拓宽儿童“学得”与“习得”实践场域。

(3)“互化式”语言迁移,保持言语图式动态更新。

掌握基本的句式是低年段句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了情景歌,对句子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句子,习得句子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儿歌》中就隐藏着“谁喜欢在哪里干什么”的语言图式,学生通过练习积累做到正确、流利表达,并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使用该句式,做到语言的互化迁移。

3.语言在生活实践运用中习得。

儿童只有亲身参与到语言运用中,才能直接促进语言的习得,提高语言能力水平。低年级句子教学应该更具开放性,捕捉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现象并纳入教学内容中,把语用置于教学的中心。

(1)引生活实践之活水,变静态课堂为广阔语言天地。

语文课程是学生重要的交际工具,课堂的学习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模拟生活”,把课堂中情境的“学得”与“习得”运用到生活中。统编版低年级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课文贴近生活,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抓住生活与语言文字的契合点。“情动而辞发”,语言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最终使学生无意识“习得”。

(2)以生活实践为沃壤,变文本语言学习为生活化語言表达。

前文中提到,低年级句子教学中“紧箍咒式”的机械化教学,令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趣,语言便失去了童真和童趣。句子教学应扎根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猴子下山》,课后安排了“读读做做”,用“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说一句话。这些词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理解起来并不难,此时的句子学习不应局限在文中小猴子的一系列动作上,而应把词拓展到生活,拓展语言思维,生活化、情境化的儿童语言表达往往更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3)以生活实践为载体,变语言有意“学得”为无意“习得”。

语言学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以语言运用为主要特征,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低年段句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以生活实践为载体,让句子学习从有意“学得”变为无意“习得”。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四个太阳》中,需要理解“冻僵”一词,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触发多感官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学习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记得更牢。低年段句子教学,要勾连生活,在生活中实践,这样语言能力才能真正“习得”。

总而言之,低年段句子教学引入克拉申语言习得的学习机制,重视营造适宜的自然交际环境,使学生得到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语言的实际运用。“学得”和“习得”在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两种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低年段句子教学从“困境”走向新的“出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困境困境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一)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