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史记》课程的教学思维研究

2021-06-15唐帅

文学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史记思维教学

唐帅

内容摘要:《史记》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文学角度,还应该从史学、哲学等角度进行多维综合,因此有必要对《史记》课程的教学思维进行探析。多维综合下的《史记》教学,文学思维的教学是重点,史学思维的教学是基石,哲学思维的教学是指导,科研思维的教学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教学是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融入这些思维,使教学活动更加客观、立体,更适用于学生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史记》 教学 思维

多年来,中文相关专业的课堂上,文学思维的《史记》,向来是教学重点。在信息时代,大学科、大视野的思维整合,更应该贯穿于中文专业的《史记》课程。不唯文学思维,更应该将历史思维,哲学思维,科研思维,创新思维等应用于《史记》教学,使之更加立体,更适用于学生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

一.史学思维的《史记》教学

中文课程的《史记》教学,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史学思维的应用,史学思维的核心要义便是“真”,即真实事件的记录,司马迁的《史记》首先作为史学巨著,其次才是文学巨著。因此《史记》的记载具有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双重价值。

如何协调文学思维与史学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史记》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文学还未自觉的时代。其身份是史官,其家族渊源亦和史官有关。因此,《史记》作为史书,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史学思维在课程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协调文学思维和史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司马迁的为史目的,二是文笔和史笔之间的关系。

从《太史公自序》所谓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角度看,司马迁作《史记》的最直接目的便在于“留芳千古”的“成一家之言”,而“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则属于《史记》的叙事内容。“成一家之言”的写史目的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有关,因此文学之言是载体,为写史目的而服务。

另外从史学的价值角度看,史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史鉴精神——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也是其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史记》的叙事之所以精彩绝伦,与其文学、史学的双重叙事手法有关。在《史记》中,为了更好表现史鉴精神,文笔的虚构与史笔的写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但在教学环节必须明确,虚构的文笔服务于写实的史笔,其目的在于更好的说理论道,传递史鉴精神。

因此,史学思维的《史记》教学,其重点难点在于处理好和文学思维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此为《史记》教学思维的基础所在,意义重大。

二.哲学思维的《史记》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调效应。[1]而哲学思维的《史记》教学,重点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合理应用其中,用辩证的关系进行《史记》教学。

司马迁的《史记》自古以来评价很高,这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史学的创作,意义非凡。而因时代的局限性,素材的局限性,尽管现当代考古证实《史记·殷本纪》谱系书写之真,但也证明了诸如《燕召公世家》谱系书写之误。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思想看待这个问题,合理分析看待《史记》中的缺误。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因为司马迁时代所见历史记载过于驳杂,有些历史事件在《史记》中并不一致。如“黄池之会”的记载,分别出现于《秦本紀》《吴太伯世家》《晋世家》《赵世家》《伍子胥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之中,然而关于吴国和晋国究竟谁为盟主,竟出现了不同的说法。这种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篇目中记载相反的情况,客观存在于《史记》之中。因此,在教学环节,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思维。

此外,《史记》中所反映的司马迁的民本思想,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民生问题与思考等,均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进行分析。这些内容亦与中国共产党的要正方针之间存在共性,可在教学环节中引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故而,哲学思维的《史记》教学,除了传统的,诸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哲学思维外,还应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作为教学环节的具体指导方向,使《史记》教学的内容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三.科研思维的《史记》教学

科研思维应用于《史记》教学环节是必要的。随着各种媒介的迅猛发展,学生可足不出户,尽享各大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对这些资源视而不见,显然其课程会单薄甚至落后。因此如何整合这些既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是教学环节的又一个难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选择三至五种优质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环节如何合理避开这些资源所涉及内容,又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科研思维可应用于对这些资源的教学整合。在众多教学资源中,课程内容的共性大于个性,完全避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学生可利用既有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纳入科研思维,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最有争议的研究热点、最值得探讨的研究难点、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式等展现给学生。既能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又能保证教学个性,甚至还对学生未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可谓一举多得的一种教学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科研思维,并非将科研成果全文照搬进入课堂。一般情况下,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对科研成果的理解是有限的。加之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严谨性远大于该阶段学生易接受的趣味性与专业性,因此,全文照搬只会将课程以人为干预的方式,变难、变枯燥,甚至会出现学生的厌恶情绪,得不偿失。

在教学环节中引入科研思维,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其次是贴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再次则需要注意对既有科研成果进行碎片式整合,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融入教学环节;最后则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之尽量以灵活的方式出现。

如果说史学思维和哲学思维是教学环节中的贯穿性思维、指导性思维的话,那么科研思维就是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补充。前两者一为教学基石,一为思想指导,而科研思维则作为信息整合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科研思维亦应是《史记》教学环节的必要内容,要合理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创新思维的《史记》教学

创新思维的《史记》教学,其重点在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近几年,教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在于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教与学”变为“导与学”,而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不断升级。各种教学小程序的研发使得传统课堂的互动环节更具有科学性和随机性。

《史记》教学的创新思维,在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教学APP的同时,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导与学”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淡化教师真理宣告者的身份,转向教师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努力成为问题的引导人和智慧的点化者。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达到导学为一体的教学目的。

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创新”相对的一个概念——“传统”。在《史记》教学的创新思维中,如何对待传统是该环节的难点所在。尤其学生角度的传统学习方式——“读、背、默”,是否应当淡化,甚至取消,值得思考。

其实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思维的教学的确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只讲创新抛弃传统,对于传统的“读、背、默”环节,也可与创新思维紧密结合。将传统意义“死记硬背”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子资源与手机程序,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化为各种形式的题目,通过难度不断升级的挑战方式,强化客观知识,形成过程评价。

在“导与学”的过程中,针对每次课程的知识点,设置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的问题。如关于司马迁的漫游,教师可仅提供一张汉代地图,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相关资料,将司马迁的漫游路线、漫游见闻与《史记》材料收集等内容,以思维导图方式展现在课堂上。最后,通过小组内比、小组互比的方式,查漏补缺,掌握相关重点与难点。

总之,创新思维的《史记》教学是必要的,前面所论述的“科研思维的《史记》教学”亦属于《史记》教学中的创新方式。创新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也应该是内容的创新。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创新不等于否定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可包装上创新的外衣,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目的,进行整合,提高“导与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结论

总的来说,《史记》的教学思维中,文学思维是重点,史学思维是基石,哲学思维是指导,科研思维是提高也是创新,而创新思维则是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求。这几种思维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组合,不应该是教学设计者的刻意为之,要根据具体课程具体分析。

在《史记》教学活动中贯穿这些思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对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多维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古代文学相关课堂上值得深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烁、鞠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35.

本文為校级教改项目“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探析——以《史记》研究为例”(19xcj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史记思维教学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