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2021-06-15杜亚霞

文学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乡土文化作文教学

杜亚霞

内容摘要:乡土文化是农村学生作文的资源宝库,引导学生挖掘这种资源,从而认知、理解、应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在实践中,构建并应用了“博物馆展览”、“图书馆搜集”、“现实生活参与”、“民间访问”等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作文教学 乡土文化 应用模式

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弄明白“写什么”这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比如,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训练人物肖像的描写。这里的“人物肖像”就是写作的基本内容;比如,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练写一篇写事的文章,请同学们选择一件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写一写。老师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就是“事情”与“最感动”这两个词语。学生在审题后就要把重点放在叙写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个过程,还有在主题上凸显“感动”。事情天天发生,有的事情很有趣,有的事情很有意义,有的事情很滑稽、有的事情让人失望,有的事情让人愤慨,不一而足,但这次要写的事情就是让人“感动”的。再比如,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写一件故乡过去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个话题中,关键词就是“故乡”、“过去”“历史事件”,学生就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故乡过去发生的历史性的重大事件,然后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表达。一句话,写作,首先要弄明白“写什么”这个内容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南辕北辙。而生活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学生的关注点却各不相同,感知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写作时,有时候是命题式的,即老师出个题目或者提出个话题,话题中含着基本要求,有时候是老师只给一个关键点,如“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学生就要在自己的丰富生活中选择适宜老师话题的部分,进行深度思考、然后用自己的逻辑方式、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自己经历的事,可以用回忆的方式写,也可以用再度体验的方式来写;写自己没有经历的事,就只有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叙写了;写未来的事,当然只有通过“想象”来写了。这就牵扯到了材料的获取方式了。于是,我们在教学中,总结提炼出了“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模式。

“博物馆展览”模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博物馆,这个馆一般设在县城,农村的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为此,我们通过三种方式接触博物馆,了解馆藏内容。一是家长自带孩子去参观,二是老师带学生集体去参观,三是邀请博物馆“送教下乡”。博物馆是乡土文化的“过去”,知道历史,是懂得历史的必要条件,懂得历史,才能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看待现在,畅想未来。为了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我曾带学生到县博物馆参观学习了一整天,学生一进博物馆,就被那些陈设所吸引,个个聚精会神地看,专心致志地听。回来后,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结果,学生的作文个个写得有血有肉,而且语言流畅。

学生甲: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了县城里的博物馆,一进馆中,我就被那尊高大的象马化石所吸引。这个化石,像大象,有像马,所以远古的人把它叫象马,或许这个名字是现代人起的吧。它在透明的玻璃房里,白皙的骨骼中有点发黄,却非常完整,形体高大,有走动的感觉,也有想奔跑的意思,我一到它面前,它好像受惊了似的,昂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我们。它是在我们县最北边的一个很偏远的不长草木的地方挖掘出来的。哦,那个地方原来不是现在这样,三千多年前,那里是一片森林,有长长的草,有宽宽的河,或许是平原似的地形,象马就生活在那里。原来,地形是可以改变的,是地震、是河流、还是什么原因使那里的平原变成了高原呢?我要学知识,探究这些东西呢。

学生乙:故乡最有名的山当属铁木山,它在方圆百里都能看见,是一座很高大的山。它周边的山都光秃秃的,但它却长着茂密的灌木、高大的松柏,整个山看不到一点黄土。它背后的几个小山村居然出土了彩陶,那彩陶虽然有些陈旧,但上面的色彩图案很美观,很漂亮,解说员姐姐自豪地说:它是仰韶文化的标志,说明咱们会宁的这个地方,三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而且当时的人很聪明,发明创造了这些陶器,能够就地取土,烧炼成形状漂亮的陶器,说明当时就有很高的画手,在上面绘制了美丽的图案。哦,我们会宁的先民,原来是多么聪明,多么有创造力的啊,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技知识,争取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

学生丙:我家里有一幅古画,爷爷说,那是他的爷爷收藏的,上面画着山下村庄的人生活的场景,里面有高山,有河流,有树木,有人用牛耕地,有小孩子放风筝,有老太婆在洗衣服,有人在读书。博物馆里的那幅画最吸引我,和我家的画内容差不多,解说员说,它是明朝我们县的一个画家画的,是对那个时候会宁这个地方的真实写照。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原来是那样的安宁、祥和,我这才懂得了爷爷常说的话:咱们会宁人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原来,咱们这个地方的人,一直都重视读书和耕田。

上面的三个片段,就是“博物馆展览”式的乡土文化挖掘与应用。学生通过展览博物馆,从中了解了会宁这个地方过去的状态,也把自己的了解用文字进行了表达。这就是借助乡土文化指导学生作文的范例。这种做法,不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爱乡之情,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图书馆搜集”模式。如果说博物馆展览模式是以实物为载体的乡土文化挖掘与应用的话,那么,图书馆搜集模式则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挖掘与应用。现在,每一所乡镇中心小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者图书室,馆室里也有不少乡土书籍,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就有百部乡土作家编著的书籍。阅读自己家乡作家的书,这是学生最有自豪感的事情。我们还引导学生到县城图书馆去阅读,搜集乡土作家作品,感知乡土作品的魅力。通过读书活动,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这也是很有效方式。比如:

学生甲:在学校图书馆里里,我读了我县老师写的《學习方法漫谈》一书,这本书里,讲了好多具体的学习方法,我在语文学习中,就用了很多,比较快的提高了考试成绩。比如,我用了圈点批注法,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拿起比来,一边读一边想,把自己不会的字圈出来,查字典识记,把自己觉得好的词语与句子划出来,反复读几遍,有时候还背下来,把自己对某些句子或者段落的理解写出来,等待上课的时候和老师的讲解比较,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好不好。比如背诵法,书中讲,背诵的最好时间是晚饭后,于是,我每晚吃罢饭后,都要背诵老师布置的内容,如果老师没有布置,我就自觉的背诵一段或者一小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比如,写日记的方法,我就用书中介绍的“割舍法”。我常常写日记,就是流水账似的,没有新意,自己也觉得无趣,“割舍法”让我改变了这种现象,我就从一天的生活中只选择一件最有感触的是去写,把其他的统统舍弃,这样,一则日记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只即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不再用开头、发展、高超、结果的那种思路去写,只写某一处。

学生乙:在图书室里,老师播放了大型记录篇《脊梁》,我哭了,好多同学都哭了。这个纪录片讲的是太爷和爷爷那两辈人供孩子上学的故事。一位老爷爷胡子白了,瘦得叫人担心,但他每天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背着六七岁的孙在翻山越岭,去十里外的小学上学,然后回来种田,下午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把孩子背回家。一天下大雪,路面滑,老爷爷摔倒了,跌断了腿,他的小孙字不怕天黑路远,一个人跑回家,叫来了庄里的大人,把爷爷抬回家。爷爷的腿还没有完全好,便又送孙子上学,这样坚持了五年,孙子小学毕业了,考进乡镇中学住校了,爷爷每周都要为他准备一书包的馍馍。爷爷的儿子因为车祸去世了,孩子的妈妈改嫁了,爷孙相依为命,孙子考上大学后,爷爷把耕地的牛卖了,给孙子凑够了学费。送走了孙子,爷爷却去世了。孙子赶回来,哭得天都下起了大雨。爷爷就是孙子的脊梁!会宁学生能考上那么多大学生,就是有许多像这位爷爷一样的家长。

上述的两个案例,就是通过图书馆的阅读,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感知与应用。

“现实生活参与”模式就是指引导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到现实生活中对那些自己天天所见或者所做的事情进行再度体验再度写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天天有见闻感受,但对这些所见所闻观察不细致,感触不深刻,所以,提起比来,好像有写的,但落笔的时候又觉得没写的,这是因为,他们平日里只是无意注意,写作任务就能够把无意注意变成有意注意,这样有任务有目的的观察与体验,就使学生“有话”可写了。这一点,老师们大都做得比较好,这里就不赘述了。

“民间访问”模式。乡土文化中有不少属于非物质遗产,比如,关于乡土中的民歌创作、乡土中的剪纸艺术、乡土中的皮影戏等。这些事情,学生平日里只是听了个大概,不知细节与详情,这个时候,如果让学生去访问相关人士,他们便会了解得更全面更细致,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乡土文化非常丰富,只要教师有开发的意识,就会想出许多办法挖掘出经典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借助这种文化把作文写好。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土文化在乡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20】GHB089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乡土文化作文教学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