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年级的小古文补学

2021-06-15李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有机整合统编教材

李娜

[摘 要]小学高年级,按照相同或类似主题来进行小古文补学,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补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和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这两篇文言文,教师可以提炼出 “神话寓言”的主题,同时拓展主题相同的文言文《揠苗助长》,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这样把文言文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拓展,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体形成全面的认识并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古文补学;有机整合;有效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68-02

统编教材为了凸显古文的课程地位,努力强化古文在传统继承与文化认同方面的课程意蕴和功能,编者在语文教材中精心安排了16篇文言文供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随着教材一次性的全面使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中年级的文言文他们并未学过,这就无法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无法实现发展兴趣,有效传承的学习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文言文体形成全面的认识并打下更扎实的学习基础,与初中文言文学习有效衔接,我们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把中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有机整合、有效拓展,展开适度的补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文言常用词,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3.感悟文言文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精神魅力和寓言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一、导入

1.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回忆一下,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呢?

2.生交流。

3.师小结:是的,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敲字词的意思。今天,我们再来学两则文言文,一则是《守株待兔》,一则是《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中,布置学生回忆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

1.明体裁与出处。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了大家资料袋,谁来介绍介绍这两则故事?

生交流:《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也是一部保存了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的奇书。《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设计意图: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中,教师提供了《山海经》《韩非子》的资料,此处让学生说一说,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正音,范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了解主人公和文言常见词。

1.明确两则故事的主人公。

2.文言常见词“之”“曰”“者”。

3.延伸交流:“无价之宝、井底之蛙、不速之客”“读者、作者、舞者、强者”。

4.明确“少女”的古今异义。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

【设计意图:明确故事主人公,了解文言常用词“之”“曰”和古今异义词“少女”。指导“曰”的书写,拓展带“之”“者”的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二)疏通文义,理清故事发展顺序。

师:同学们,故事的来龙去脉都了解了吗?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则故事,然后用文中的话填一填这张表格,并与同桌交流。(出示)

(生自读后交流)

《精卫填海》

《守株待兔》

[故事的起因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故事的经过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故事的结果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1.生交流《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点1:“女娃于东海游”,这句是“倒装”句,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表达顺序。

要点2:借助注释理解“溺”,借助插图理解“精卫”。

【设计意图:疏通文义,了解古文中的“倒装”现象,明白翻译时可适当调换语序。巩固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生交流《守株待兔》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点1:“兔走触株”的“走”。

要点2:结合注释来说说“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意思。

要点3:了解“耒”,凡是以它做偏旁,大都与耕作或古代的用具有关系,如“耕耘”。出示“耒”的字形演变过程。

要点4:“而身为宋国笑”。当“为”解释成“被”的意思时,读“wéi”。

【设计意图:疏通文义,了解故事的脉络。拓展“耒”的演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1.发挥想象,适当补白。

(生练说后交流)

2.加深理解,复述故事。

(生练说,与同桌互说)

师小结:看,通过想象画面,故事就变得更加立体而生动了,以后自己读小古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去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放飞想象的思维空間,让学生把文本中的留白演绎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画面。这既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文本内容,也为下文感悟人物形象和寓意做了铺垫。】

(四)体会人物形象。

1.故事中的精卫和宋国的耕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宋国的这位农夫“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他?

3.寓言故事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师小结:的确,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收获,想着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现在,我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像宋人一样希望不劳而获的人和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诵读课文,拓展延伸。

1.出示两则文言文,学生自读。

2.配乐读。

3.拓展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如“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叶公好龙”。

4.拓展阅读《揠苗助长》。

学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2)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配乐诵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因此作业的设置应着重于帮助学生巩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故事内容的方法,以及加入想象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补学的两则文言文,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疏通文义,学生大都能够通过各种学习经验知道字词的意思,这让学生觉得古文并不难学,而且很有意思,提高了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见词和古今异义字,学生的了解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重点强调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之”字和“者”字,让学生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无价之宝”“井底之蛙”“不速之客”“作者”“舞者”等词语进行理解,就加深了学生对“之”“者”的认识,同时古今勾连,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还注重朗读指导,为学生配上古琴音乐,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音韵之美,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学生发挥想象,适当补白,充分交流,畅所欲言,准确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寓意。

由于时间有限,本课的拓展阅读放在课后完成。若时间充裕,可放在课上完成,效果会更好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词语意思以及发挥想象、补白画面等。拓展的文言文《揠苗助长》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在下节课交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继续巩固本课习得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高年级的小古文补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以“神話寓言”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尝试。后续考虑根据其他的主题,如“历史人物”来整合统编教材中高年级学生没有学过的文言文,进行跨年段的文言文补学。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有机整合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几何教育的整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