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
2021-06-15温启林
温启林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新课改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属于基础性知识,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与掌握地理概念,将会直接关系到其对地理规律与原理的深刻认知。基于此,笔者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并制定部分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稳固地理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5-0091-02
Research on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s with Core Accomplishment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Yongtai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WEN Qilin
【Abstract】Core literacy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t the stage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cepts are basic knowledge. Whether students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geography concept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i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s and principles of geograph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how to carry out conceptu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raining, and formulates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stabilize their geographical foundation.
【Keywords】Core literacy;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ncept teaching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具有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理解的概念较多,导致学生很难熟练掌握一些地理名词与术语,教学效率更是难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实践能力”等维度为导向,优化和创新概念教学,辅助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运用地理概念。
一、善于利用概念教学,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也是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思维视角,指的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概念教学,深入发掘概念中蕴涵的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让他们学会协调自身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在展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先讲述“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谈话导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不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什么?如何走?学生结合个人认知自由讨论,无法准确给出答案和说明理由,与他们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由此顺利揭示新课主题。接着,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并回答,然后出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概况”的材料,引领他们探讨与总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担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但面临着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问题,选择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生态文明的明智选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二、巧妙运用概念對比,发展学生综合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大量的概念,高中地理教师可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出发,把一些相似或相反的地理概念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系统性、全面化、动态化地展开分析与比较,从多个方面研究地理概念,发展他们的地理综合思维。
以“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涉及“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个地理概念,前两个或后两个放在一起,学生均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中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设疑:人口的膨胀与有限的地球空间之间的矛盾,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结合原有知识和图片思考,紧密联系前后知识,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接着,教师组织语言:以不考虑其它因素为前提,我们的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可能说到80人、100人,或者更多;提升问题层次:假如确保班级内每一个人都享有一样的空间与资源,那么教室最多能够容纳多少人?学生深入考虑与研究,总结:每位同学都拥有桌椅和活动空间的话,最多可容纳50人左右。之后,教师引领学生结合探讨问题的过程,归纳出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三、关注概念学用结合,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同样如此,教师需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引领学生结合地理概念分析当地地理事物与现象,使学生认识区域特征与区域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比如,在讲授“城市化”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民工潮”这一社会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市不同时期的地图及人口增长图等,结合问题: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出什么现象?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学生结合多媒体资源分析、交流和互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城市化现象。接着,教师出示当地城市的地图变化与人口增长图,引领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个人认知谈论“城市化”这一地理概念,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预设:不是城市的地方变成城市,城区面积由小变大、人口由少变多等,使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归纳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即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身边发生的城市化所带来的变化与感受,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使其通过对城市化概念的学习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深化地理概念理解
在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的地理事物特征,了解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使其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再加工成地理知识,深化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使其调查当地农业区位的分布情况以及种植的庄稼、水果、树木和饲养的动物等信息,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指导他们搜集第一手信息,初步认识“农业”和“区位”这两个地理概念。课堂上,教师询问:什么是农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个人认知,知道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使其结合考察经验理解土地生产力,并懂得农业的分类。接着,教师提问:区位是什么意思?农业区位及农业区位因素呢?引导学生继续综合考察经验与课本知识来学习、理解这些地理概念的含义,使其从自然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等,且根据考察情况举例说明,深化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五、结语
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来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学生发展的需求,寻找概念教学新途径,科学优化与设计教学流程,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以实现概念教学预期目标和任务,全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其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邹凯东.高中地理概念教學研究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2).
[2]王迎春.基于探究理念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
[3]武凡.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4]魏颖.高中地理核心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5]陈文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8).
[6]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