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建构高效课堂

2021-06-15姜艳秋

天津教育·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姜艳秋

【摘  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和各种语文活动进行阅读,将文本架构于作者思想的背景下,在作者的文化视野中去审视、去解读,使课堂对话深刻起来。以學生为主体,打通课堂内外,打通有形文字与无限生活兼容的阅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智慧教学;高效课堂;以生为本;主动创新;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4-0081-02

Constructing 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Wisdom

——On the Design of Chinese Teaching

(The Tenth Middle School of Jiao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JIANG Yanqiu

【Abstract】In teaching, make full use of Chinese classrooms and various Chinese activities for reading, frame the tex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uthor's thoughts, examine and interpret from the author's cultural vision, and deepen the classroom dialogue.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pen up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open up the reading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angible characters and unlimited lif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Keywords】Intelligent teaching; Efficient classroom; Student oriented; active innovation; Spiritual growth

一、重视文本,适度解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余映潮老师认为,没有优秀的、精致的、深刻的文本解读,一定难以生优质的课。抓住文本的核心点深入解读,从更高的视角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进而进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如李森祥的《台阶》,描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笔者在执教此文时,结合自身的解读,本着层递性的教学原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更好地理解主题,从而引起学生与作品的共鸣,净化提升心灵,培养平民情怀:“原来我早就并且一直踩在他的肩膀上,父亲用他的肩膀作为我的人生的台阶”“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李森祥)问题如下:1.有高台阶的新屋建好了,父亲为什么明明应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2.父亲挑水闪了腰,为什么“我”想去帮忙,父亲却很粗暴地推开了“我”?3.为什么“我”在父亲最累、最苦的时候就真的让在一边?4.父亲明知自己老了,为什么还问“我”怎么了?5.文中主要写父亲,为何以“台阶”为题?

教师用深厚的文本解读,巧妙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这应成为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否则,教学就成了教师纤夫式的拉和拽。

二、以学定教,追求预设与生成,让课堂走进学生心里

(一)科学设计预习案

科学设计预习案,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不错的选择。让学生暴露不足与问题,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挑战性,杜绝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自我秀场。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必须先了解目前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一定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无视学生的真实水平与实际需求。浅尝辄止或过度深入都是不好的。如郑振铎《猫》,笔者以阅读——对话——研究为纲,以层递性的问题设计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引向深入。

教学环节大致如下1.整体感知,了解小说内容,发现第三只猫死得冤屈,得出结论经:这是一个悲剧故事。2.接着探寻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性格使然。3.然后由猫的悲剧写到“我”,是人的偏见导致悲剧产生。4.最后联系创作背景,思考小说深层的内容,将小说内涵上升到社会层面的认识。这样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梯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实践活动过程,教学预设是要指向教学生成,但是生成不能因为完成预设目标而停止。当新的资源形成以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新的预设,学生又会向新的生成目标迈进。学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成功的追问是一种高效的点拨,是保证对话成为深度交流的重要手段。就某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引领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思维能力。《石壕吏》是一篇比较浅显易懂的叙事诗。笔者采用指导学生自学来完成。环节大致如下:1.结合课下注释,自读文章,读懂意思。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如:这则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差吏为什么要夜晚捉人?3.在此环节上,笔者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4.之后学生继续追问:差吏见人就抓,为什么当时不抓杜甫?5.此时笔者顺势抛出任务:了解杜甫当时的身份与处境,了解唐代的兵役制度。这样学生以文本为纲,既理解了诗歌主题,又拓宽了阅读空间。

三、以生为本,关注学情,找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引爆点

教学中,学生的交流比答案更重要。教学中转个弯、绕个远,不仅不会迷路,反而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快意。如鲁迅小说《故乡》,灰堆中的碗碟是谁埋的?笔者抓住文章的留白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辨。1.根据课文推断埋碗碟的到底是闰土、杨二嫂,还是别人,并分别说出理由。让学生当一回福尔摩斯,再现当时的情境。2.接着再追问,根据你得出的结论,作者想达到怎样的写作目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闰土,这样写,闰土不再是忠厚麻木的人,而多了些狡猾与世故,让人物的性格更复杂;有的说是杨二嫂,她由当年貌美如花的豆腐西施,变成了极占便宜让人生厌的市侩,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还有的说是他人所为,认为作者就是想塑造一群当时社会的丑陋人,入木三分地批判日益衰微的世风……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活了学生思维。

课堂有思辨的空间,才有精彩的生成。让对话根植于文本之中,和原著对话、和作者对话,学生在潜心细读文章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四、巧抓文眼,线式主问,追求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个好问题可以支撑起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有三个典型性:一要有主导性。拎起全文中心,把握文章重点。二要有普遍性。反映学情,是大多数学生不懂且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三要有创造性。好问题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激发语文课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铺垫。如果问题没有质量,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仄路。如执教《秋天的怀念》,笔者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展开对话,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问:儿子怎么不好好活了?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二问:从刚才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儿子不想好好活。可是母亲要儿子好好活,说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三问:后来,作者好好活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四问:我们又应该怎样好好活呢? 以“好好活”为线,精心设计了四个由浅入深的梯度式的主问题。深入文本,品读人物,理解主题;跳出文本,走出课堂,思考生活。以文眼为突破口,深读文本,引领学生高屋建瓴,让课堂有序、有趣、有效。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例,避轻就重,创新思考;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和各种语文活动进行阅读,打通课堂内外,打通有形文字与无限生活兼容的阅读,读书与读人,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语文教育的课堂追求:演繹精彩故事,奠定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刘秋远.三原则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J].才智,2020(12).

[2]李良林.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互动学习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