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应用白芷外治浅析

2021-06-15王郑杨赵钟文吴菲虹赵宇杉陈珊妮林李强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治有效成分痛风性关节炎

王郑杨 赵钟文 吴菲虹 赵宇杉 陈珊妮 林李强

【摘 要】 相关文献发现,白芷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中使用频次较高。白芷所含的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可以起到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可配伍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化瘀通络等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目前研究仍有不足,需要深入研究白芷及其复方制剂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机制,探索更有利于吸收的外用剂型及辅助工具。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白芷;有效成分;外治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从而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及肾脏,造成关节炎、皮肤病变和肾脏损害的代谢性疾病[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常见的首发症状[2],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多见,常表现为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古代的医家们对痛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白虎”“历节”等均是其别称[3],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中曰:“四肢百节走痛……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对痛风病因、病机及症状进行了描述。结合当代研究,痛风的病因病机可为感受外邪,阻滞经络气血,也可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加之脾胃失养,内湿聚痰,阻塞经络关节,不通则痛。痛风的辨证分型亦是众说纷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痛风性关节炎可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个证型。

1 中医外治法的理论依据

中医外治法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同时也不乏实验研究证实中医外治的显著疗效。就中医外治法的理论依据,众多学者以《理瀹骈文》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宗,再根据外用中药的不同配伍,发挥诸如止痒、止痛、消肿、排脓、祛腐、生肌等效用。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曹利华等[5]提出了中药外治是通过调节皮肤局部微生态、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假说(双微调平衡),微生态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类似中医“邪气”的概念,治宜祛邪扶正;微生态的调节则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起到镇痛、抗炎、止痒等作用。虽然现在有许多促进外用药物吸收的方法,如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透皮促渗剂等,但外用中药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外用药物透皮吸收的程度也有待更进一步的探寻[6]。

2 白芷外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理念探讨

佟金秋等[7]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国知网中医外治痛风的相关文献,总结出痛风外治常用药物中排名前3位的为大黄、黄柏及白芷,使用频率分别是38次、32次和17次。孟得世等[8]对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痛风性关节炎外治中药进行总结,排名前3位的外治药物同前,其中白芷使用达39次之多;此外,结论中还可发现温性药物共12味,辛味药物共117味,使用频率均排第2名,且都以白芷为首位。一般而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处方用药也以清热利湿之品居多,那么作为辛温散寒药,为何白芷能在诸多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中脱颖而出,而在使用频次上又多于其他辛温药呢?这其中一定有据可循。

《神农本草经》中白芷的功效有:“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本草求真》曰:“白芷,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臨床中药学》中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9]。故而,暂不考虑药性,单从功效而言,白芷用于痛风可起到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等作用。

《诸痹探源》曰:“寒气胜者为痛痹,以寒凝气聚,壅而不行,痛不可忍,所谓痛风也。”尽管临床上常见因湿热所致的痛风,但不可忽视的是,阳虚、寒湿也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病因。现代社会,多数人贪凉怕热,夏日炎炎必在空调房中度过,再加之冰镇饮料、生冷瓜果,不知持满,即便冬日寒冷彻骨,也不乏为追求时髦而衣着单薄者,殊不知寒气已在不知不觉间渗入经络筋骨,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久则损及脾肾之阳,清阳不升,湿浊下降,阻滞经络肢节,更有甚者,阴寒内生,凝滞经脉从而引起疼痛。因此,也不可忽视脾肾阳虚、肝肾亏虚、阳虚湿阻及寒湿痹阻等证的痛风性关节炎,在这些证型中用白芷等散寒除湿药算得上是恰到好处。其次,即便是湿热所致之痛风,在诸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中加入白芷,其总体药性仍旧是偏于寒凉的,而白芷不仅可以增加祛风除湿、燥湿排脓、消肿止痛的功效,还能防止因过于寒凉而引起的收引凝滞、阻滞气机。此外,白芷之温还可助阳化气,通达气机,以化壅滞瘀浊。诸药相配,共奏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之功。

3 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白芷外治痛风的可行性分析

白芷的化学成分有香豆素类、挥发油以及其他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可分离出欧前胡骨酯、异欧前胡内酯、别异欧前胡内酯等多种香豆精类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除了能用于抗凝和抗血栓药之外,还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10-11]。白芷挥发油作为白芷的重要成分,具有镇痛、抗过敏等作用[12]。孙守坤等[13]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结果提示,白芷总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文小燕等[1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欧前胡素和补骨脂素是白芷中介导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靶标起镇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李治刚[15]实验研究发现,白芷提取物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抑制组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有显著抗炎作用。目前研究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TLR)/NF-κB的信号转导及NLRP3炎症小体激活IL-1β密切相关[16]。由此可见,白芷中有效抗炎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炎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倪红霞等[17]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作用,结果发现,联合用药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白芷香豆素或白芷挥发油。郭珺等[18]通过研究发现,白芷水提液能缓解热刺激及化学刺激诱发的小鼠疼痛。贾小靖等[19]将川芎、白芷、白芥子制成白芷散外敷于28例足跟痛患者的患处,另外28例患者口服中、西药物,或使用止痛膏等膏药敷贴或中药足浴等方法治疗,结果表明,外敷白芷散在缓解疼痛上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白芷及其提取物对缓解多种疼痛均有显著疗效,甚至对部分疼痛还可起到预防作用,故而,在急性痛风发作时也可以应用白芷并发挥其镇痛作用。

除了香豆素类、挥发油之外,白芷中还含有白芷多糖、胡萝卜苷、生物碱、谷甾醇,以及钙、铜、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曲见松等[20]研究白芷多糖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作用,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郭姝彤等[21]通过渗漏法提取并干燥白芷、五倍子、川芎等药,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各自对5种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标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发现均有抗菌作用,且以白芷为优。白芷具有抑菌、促进皮肤细胞生长的功效。临床上也可见到皮肤破溃的痛风患者,虽不建议直接用中药外敷辅助治疗,但白芷提取的有效成分及相关制剂是否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有待更多研究。

4 白芷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多以湿热证为主,临床及科研中单用白芷外治的资料少见,林双杰[22]在同样给予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上,加用白芷外敷,结果发现,外敷白芷能够进一步降低关节炎积分,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降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由此可见,单用白芷外敷可起到一定抗炎镇痛作用,甚至还可以降低炎症指标。

白芷因其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配伍应用。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所创的如意金黄散,被历代医家称为外科用药之首,该方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花粉、天南星、苍术、厚朴、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散瘀化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疮疡、丹毒、脓肿等外科疾病,亦有诸多学者将其加减方应用于痛风急性发作并取得良好疗效[23-24]。此外,还不乏其他配方中含有白芷的外用制剂也具有减轻关节肿痛、抑制炎症的作用。王爱民等[25]对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外敷肿痛消有较好的疗效。杜君宏等[26]將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外敷正骨散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片口服治疗。结果发现,正骨散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情况,降低CRP水平。这些临床研究不仅证实了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外治疗效佳,不良反应少,还间接反映出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药物配伍白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其独特的配伍特点。

5 总结与展望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因体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局部组织的晶体性关节病。痛风不仅会导致局部关节疼痛、红肿、变形,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肾功能的损害。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等,但这些药常常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及肾功能损害。中医外治痛风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白芷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外用配伍清热利湿中药可用于大部分痛风急性发作期。白芷所含的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可以起到抗炎、镇痛等作用,可配伍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化瘀通络等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充分阐明白芷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详细机制,加之外用中药透皮吸收的有效性仍存在质疑,外用复方制剂的吸收程度及影响因素也尚不明晰,故需要深入研究白芷及其复方制剂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机制,探索更有利于吸收的外用剂型及辅助工具,为痛风性关节炎外治法的发展与创新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 黄叶飞,杨克虎,陈澍洪,等.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7):519-527.

[2] 贾璐,汪荣盛,何东仪.痛风发病机制的中西医认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2):61-64.

[3] 杨仓良.痛风中医病名探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50-5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

[5] 曹利华,白明,苗明三.中药外治的“双微调平衡”机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819-823.

[6] 庞晓晨,成睿珍,赵静,等.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新剂型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3):286-291.

[7] 佟金秋,马宝东,陈岩松.痛风外治法用药规律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8):1-4.

[8] 孟得世,李沛,胡盼盼.外用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文献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27-30,42.

[9]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26.

[10] 朱艺欣,李宝莉,马宏胜,等.白芷的有效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59-162,166.

[11] 周爱德,李强,雷海民.白芷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0,41(7):1081-1083.

[12] 任星宇,罗敏,邓才富,等.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28(29):4167-4168.

[13] 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白芷总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44-5546.

[14] 文小燕,许国清,容丽英,等.白芷介导NF-κB-iNOS靶标镇痛作用成分的筛选及同时测定[J].今日药学,2019,29(6):375-378,382.

[15] 李治刚.白芷提取物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的药效学实验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7):178-179.

[16] 柳松,王晓倩,廖广辉,等.NLRP3炎症小体及IκB、IKK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9,39(4):332-336.

[17] 倪红霞,王春梅.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3):487-492.

[18] 郭珺,陈丹,朱婵,等.白芷水提液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4):103-110.

[19] 贾小靖,杨月青.白芷散敷貼治疗足跟痛56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7):557-558.

[20] 曲见松,康学军,郑水龙.白芷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5):637.

[21] 郭姝彤,艾彩莲,李宝莉.复方中药洗剂单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1):68-71.

[22] 林双杰.白芷外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23] 吴曦.如意金黄散临证验案举隅[J].河南中医,2013,33(7):1159-1160.

[24] 王雷,李无阴,付晓芳.清痹汤联合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0):38-40.

[25] 王爱民,王勇,何磊,等.肿痛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2):125-126.

[26] 杜君宏,赵兴伟,王红杰,等.正骨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5):699-702.

收稿日期:2021-01-20;修回日期:2021-02-25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通信作者:赵钟文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82号,zhaozw1064@126.com

猜你喜欢

外治有效成分痛风性关节炎
山豆根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不同菌株对山豆根幼苗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