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

2021-06-15郝树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伙伴研讨课题

郝树萍

学校语文教学团队通过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度参与,在课外积极链接生活,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首先,通过一个课题,撬动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依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好伙伴课堂构建的行动研究”,将课堂聚焦于“好伙伴课堂”的建设上。所谓好伙伴课堂,强调课堂中的民主,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思辨氛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我们通过“好伙伴课堂”的研究探索,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差异。基于典型课例分析,开展“思维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准备阶段、课前研讨阶段、课堂观察阶段以及课后研讨阶段的实施,教师对什么是一节好课形成了共识:高品质的思维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拥有心理安全感、学生真正的实际获得。这也正是我们“好伙伴课堂”的四大维度。同时,学校借助专家的支持,将“问题 合作 合适”三大要素与学校的“好伙伴课堂”有机融合,通过每周的集体研讨、每月的全校交流反馈,逐步落实课堂学习的监控与评价。实践中,坚持以具体学科教研为立足点,以两个基本点(把握学情、透彻课表)、课前三项准备(有效预习、发现更好的问题、建设学习共同体)、课中四个要素(问题是教学起点、合作是能力平台、展示是生成关键、导学是教师水平)为突破重点,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深度参与,让学习真正发生。

其次,通过一个课程,促进学生素养提升。针对学生阅读内容单一、碎片化等问题,学校遵循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以“阅读课程”建设为核心,将阅读和学生实践相结合,开发并实施了“书·旅”课程。

“书·旅”课程包括“玩”转北京、阅读嘉年华、走向世界和我的足迹。其中,“玩”转北京涉及艺术、文学、传统文化,旨在丰厚学生人文底蕴、提升审美情趣;阅读嘉年华涉及语言、艺术、传统文化,旨在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走向世界涉及艺术、人文和语言,讓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实践创新;我的足迹涉及文学和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实现阅读成长。我们借助“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假期主题阅读册,引导学生在阅读、动手实践、外出参观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审美体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书·旅”课程让学生在旅行中进行课外阅读,进行多学科的有效融合。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假期实践活动、开学第一课——阅读展示会、小先生微课堂、诗词大会等丰富阅读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好伙伴课堂构建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DDB18248)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伙伴研讨课题
萌宠和它的伙伴们
伙伴
新伙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