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幼儿游戏活动的评判标准
2021-06-15李艳莹
李艳莹
游戲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适应行为,很多学科(如哲学、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都在研究游戏。游戏对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而这种愉悦情绪,能激发和调动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有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开展各种幼儿游戏活动,但是还存在不能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问题。目前,幼儿园在游戏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将“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得过于泛化,活动的游戏属性不明显;二是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将游戏活动与生活化的亲身体验相混淆;三是将探究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审视游戏的典型特征,认清幼儿游戏活动的评判标准,并将此作为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1.“兴趣性”——只为参与过程
游戏具有“兴趣性”。兴趣是游戏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兴趣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是游戏。游戏必须以其自身的兴趣性吸引幼儿,使幼儿能够主动参加,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感到愉快。幼儿参加游戏是由动机所引起的,是为了游戏而去游戏,并非为了其他目的。例如,幼儿玩“烤蛋糕”的游戏,动机就是反映烤蛋糕的过程,并不追求做出真正可以吃的蛋糕。只要参加了游戏过程,就达到了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兴趣是直接兴趣,因为游戏使他们在情绪上感到引人入胜。
2.“虚构性”——伴随假想和想象
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却并不是真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在假想的情境下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其“虚构性”主要体现在,“游戏的成分,如角色、情节和游戏行动、玩具或游戏材料等,都有明显的虚构性”。例如,幼儿游戏中的“医生”并不是真实的,“病人”实际上是玩具娃娃。角色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成分,角色的实质是把自己扮成别人。如果让幼儿自己当自己,老师还是当老师,幼儿都认为这样不能做游戏。幼儿游戏的情节和行动方式也是虚构的,不应也不必严格按照真实生活要求进行。如“织毛衣”的游戏中,幼儿可以用小棍儿当针,做出假装织毛衣的样子。幼儿在这类游戏中,简单地做几个动作,就可以算是织好了衣服。游戏的虚构性也表现在玩具和使用的游戏材料上。玩具一般是象征性的物品,有些是缩小了的真实物品,如小铲子、小猫等,有些是替代品。即使是真实物品,在游戏中也常常被用作他物,如将小椅子当作小马。
3.“社会性”——联结需求与现实活动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是反映真实生活的活动。儿童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有社会性,反映到游戏中来,游戏必然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社会性也表现在游戏的各种成分上。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社会上的人物或拟人化动物。”游戏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行动规则上。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主题是“坐汽车”等。游戏反映的内容和情节、游戏的角色和规则一定是幼儿所能够了解和想象到的,而儿童所能了解和想象到的,或是他们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或以直接、间接接触过的事物为素材。游戏的规则总是要反映生活的实际需求,如当游戏中的“公交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车上”的人都不能随便“下车”。幼儿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玩具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幼儿常常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材料就拿什么做游戏材料。同样的材料,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玩法也会改变。幼儿对玩具的要求,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利用这些玩具是否能够进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更看重玩具的可玩性,相对于形象逼真但不能骑着跑的马来说,幼儿更喜欢拿着一根棍子当马骑,原因在于骑着那根棍子跑,更能反映真实的骑马活动。
4.“具体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
游戏具有“具体性”。游戏是非常具体的活动。它的具体性表现在游戏一般都有角色、游戏材料和游戏动作。角色本身是具体的形象。在游戏中,“摄影师”不是抽象的词,而总是由某个孩子来具体表现。去超市购物的“顾客”也都是具体的人。游戏中要使用玩具或游戏材料,这些东西无疑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和动手玩的。游戏活动是由各种各样的行动或动作联结而成,动作本身就是具体的。语言跟具体的人、物和动作相比,是抽象的。然而,语言在游戏中必须伴随具体的角色、玩具和游戏行动而出现。游戏的具体性更重要地体现在:游戏的角色、材料、行动同语言相结合,在幼儿头脑中不断出现具体的形象,即表象。单纯的动作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因为在他们头脑中缺乏生动具体的形象。当别人或幼儿自己说出他的角色身份和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后,之前无意义的动作就变成了有内容的游戏行动。同样,眼前的几块积木对幼儿可能毫无意义,但是经过语言提示,这些积木可以使幼儿头脑中原有的关于房子的形象活跃起来,这就让积木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材料。可见,游戏的具体性不是单纯地引起感知活动的具体性,而是引起表象活动的具体性。
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音阶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是通过“小娃娃走台阶”的游戏,要求根据乐音提高或降低,提高一级或几级,让小娃娃走上或走下几级台阶,就可以使幼儿在头脑中形象地理解音阶的意义。
总之,深入学习游戏的典型特征,清晰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依据,可以让教师真正认识幼儿游戏活动,在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时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