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种模式
2021-06-15秦亮
秦亮
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起着举足輕重的作用。教师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不仅是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进化,更是从教书匠到教育专家的飞跃。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基于教研活动的培养模式。教研活动可分为教研组活动和非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有规范的方案和流程,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研组组长依据某一个主题组织组员进行主题发言、交流讨论,教师通过学习、反思、实践,实现专业成长。非教研组活动形式有听评课活动、座谈会等,是教研组活动之外的必要活动形式,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包含个人自主的继续教育和有组织的继续教育两种方式。个人自主的继续教育指教师在个人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实际需求,通过主动寻求学习机会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组织的继续教育指在学校的组织下,有计划地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会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基于课题研究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并升华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主持人要引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实践,发掘有价值的问题,整合团队教师的实践经验,密切关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进程,必要时加以指导和修正,使其研究思路和实践趋于成熟和完善,最终通过课题的顺利结项而实现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目的。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培养模式。一是学科教学共同体。教师以相同或相近学科组成教学共同体,在专家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二是班级管理共同体。班主任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结成共同体,富有经验的班主任带领一批有责任心且善于学习的班主任共同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三是教师发展论坛。论坛每期设置不同的主题,邀请专家或学者为主讲嘉宾。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与主讲人交流讨论,提升层次,实现专业发展。
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培养模式。一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打造名师工作室。在校内精心选拔一批名师,并树立其权威,使加入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的理想和荣誉。二是在遴选工作室成员时,要考虑教师的工作业绩、成长愿景、发展预期等因素。各工作室在学校的统一调度和安排下进行活动,形成“既有各自特色,又能协调发展”的健康体系,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土壤。三是工作室的主要活动包括集体教研活动、师徒结对活动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名师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关注成员专业成长,注重培养思路和质量。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