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探析

2021-06-15范双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6期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文化传承

范双双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融媒体时代来临,为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传播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分析融媒体环境下,该县级城市特色苗族文化的传播机遇及挑战,旨在探究地方少数民族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现状,以求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和时代挑战,进一步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与传承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6.072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融媒体发展建设大步向前迈进,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浪潮。融媒体的建设发展,在不同的媒体间形成沟通,形成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的新媒介立体架构。多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整合,既实现了平台间的协同配合、相互补充,又实现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依托于县级融媒体传播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不仅能发挥贴近受众群体的优势,增强民族文化的本土传承效果,提高文化传播影响力。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坐落于重庆市东南部,苗族是该区域主要的民族之一,2020年9月25日,重庆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彭水地方苗族文化有了新的传播机遇。

山地、农耕经济造成了武陵山区各苗族支系的封闭性,该地苗族支系在长时间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建构了松散、独立的苗族社会文化体系,苗族文化在这种封闭的社会文化体系中难以形成广泛的民族认同意识和统一的文化与社会机制,故而产生了地域性明显的地方苗族文化。彭水县苗文化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彭水县志》中对彭水苗族来源的记述为:蚩尤、驪兜、盘瓠和共人等古老的部落是彭水县域苗民的主要来源,而历经传承,勤劳的苗族人民创造了大量的优秀苗族文化,建有中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蚩尤九黎城和极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阿依河,苗族文化氛围浓郁,是重庆市极具民族特色的县级城市。但因为地方媒体传播能力有限,彭水县又地处偏远山区,本身就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地方特色苗族文化难以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不可避免的陷入“趋同化”、“功利化”的传播困境。

1. 融媒体环境下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机遇

1.1 融媒体矩阵助力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

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发展,新型媒介技术的不断完备,县级城市媒体逐渐从原本单一或分散的传播模式融合为一个综合技术的多元传播平台,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中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对同一信息能进行更为精炼、丰富的传播,传播模式的改变给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传播机遇。以彭水县为例,据笔者调查来看,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之前,僅有“彭水县电视台”、“《彭水日报》”、“中国彭水网”等几个最为主要的县级媒体组织,虽植根于基层,但由于自身基础设施、人才资源等短板影响,媒体传播引导力有限,难以形成有力的县级舆论阵地来传播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媒体平台的舆论传播力度不足,亦难以成为地方少数民族的传播依托。2020年9月25日,重庆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已建成拥有《彭水日报》、彭水电视台、彭水电台等13个全媒体平台,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为该地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传播机遇,以第九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开幕宣传报道为例,此次特色苗族活动的宣传,实现了传播模式的多元化,除以往固有的彭水日报、中国彭水网等传播模式之外,还增加了苗乡彭水APP、苗乡之声公众号、手机报、抖音平台等新型传播模式,与以往相比,彭水有关苗族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原本的单一传播形式,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这对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大有裨益。

1.2 媒体融合拓展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媒体融合传播也为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传播带来了机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厚重,其文化内容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但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相较于主流文化仍处于弱势地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虽增大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机会,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了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话语权,但功利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会出现断章取义、文化传播形式化,文化深层内涵缺乏挖掘的极个别现象。地方融媒体矩阵的建设则是改善这一文化传播劣势的有力平台,在重庆市彭水县融媒体中心建成之后,彭水县有关苗族文化的传播更具广度,媒介平台的多元化促进文化传播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在抖音平台上,彭水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有了对彭水苗族特色食品“灰豆腐”、苗族特色服饰、苗族民歌的推广传播,此类苗族文化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是难以进行有效的传播推广的。与此同时,融媒体矩阵的建设亦是加强了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深度挖掘,“苗乡之声”等微信公众号立足于彭水本土文学,以朗诵或音乐的形式推广苗乡青山绿水,展现彭城风土人情;“苗乡彭水”手机客户端细致彭水非遗文化苗族银饰锻铸技艺;“抖音”平台生动展现苗族传统的锻造工艺等等,此类传播不仅是对彭水县苗族文化内容传播的广度拓展,也是在利用新型媒介技术积极挖掘民族文化的文化传播深度,植根于其文化特殊性,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播。

1.3 技术创新拓宽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

以“报+网+端+微”为固定配置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拓宽了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播的传播渠道,增加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内容的传播方式逐渐丰富,传播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县域,是重庆市极具民族特色的县级城市之一,但由于经济欠发达,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前,主要以电视传播、报纸传播为主,传播渠道较为匮乏;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搭建了图文、声音、画面多形式的传播矩阵,图文类传播包括彭水日报、彭水快报和苗乡之声公众号、彭水日报数字报、苗乡彭水APP等,声音传播包括彭水电台、苗乡之声等,画面传播包括苗乡彭水APP、彭水电视台、彭水日报、彭水电视台、抖音号、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给彭水苗族文化提供了传播机遇,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能够更能好的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与此同时,时代化媒介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渠道拓展了技术支撑,智能媒体(VR、AI)也逐渐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腾讯游戏《和平精英》为推广彭水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式的进行融合宣传,既积极助推了乡村振兴,也有力的宣传了彭水特色的苗族建筑文化,这种模式的成功也让我们对智能媒体充满期待。

1.4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提升,助推受众群体扩增

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构成传播的5个部分为: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众群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效果的决定者。彭水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促进了苗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传者数量的增加、传播渠道的拓展、传播内容的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因而受众群体也发生着相对应的变化。融媒体矩阵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从传播源头改善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劣势,随着文化知名度及影响力的提高,受众群体也得到了较大的拓展,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期间,彭水县累计游客接待147.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7.05%,门票收入450.2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647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6%,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县级融媒体建成之后,以苗族文化为主的彭水特色旅游县级城市的用户群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度的增长密不可分。同时,多渠道的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更多单一传播模式难以拓展的用户群体,在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较多居民的信息解码能力较差,对于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并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解码吸收,难以实现较好的用户转化效果,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降低了内容的解码难度,通俗易懂的视频传播模式拓展了用户群体规模。

1.5 助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本土传承

少数民族的地方本土特色文化是其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以来的生活实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这类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中国的文化支撑。融媒体中心的建成能助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本土传承,矩阵式媒体以多样化传播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大大提高了区域内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增强了地方民族文化氛围。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也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更加立体,立体化、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既是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力保护,也助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本土传承。彭水县苗族文化内涵丰富,但同样面临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困境,尤其是苗族青年群体。他们汉化明显,缺乏民族自信感,对本民族文化知之胜少,面临着极大的传承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除主流文化的冲击外,本土文化的有限传播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内容影响力度得不到保障,而融媒体中心的建成拓宽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形式,让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更为鲜活,也让更多逐渐消亡的民族习俗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产生民族共鸣。彭水文化馆在“抖音”平台宣传区别于其他支系的“苗族高腔”、“苗族民歌”等等,“苗乡彭水”手机客服端也在积极宣传特色苗族银饰铸造工艺及苗绣技艺,这类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播对象面向大众,通过融媒体平台,苗族人民在增加民族文化内容储备的同时,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本土传承意识。

2. 融媒体环境下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挑战

2.1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趋同”危险加剧

融媒体虽为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较为多样的新媒体传播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在传播控制权方面提供了更多话语支持。文化内容的传播弱势会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积极求变,对本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创新传播,将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或亚文化进行融合传播,比如将一些网络热词或热点话题融入传播当中,这种传播模式虽然能改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困境,但不合理的融合传播会使本民族文化内涵或特色逐渐消亡,进而加剧少数民族文化的趋同。同时,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借力新媒体技术包装民族文化的现象日益普遍,使得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缺位,民族文化严肃性消解,逐渐趋同于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2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通俗化传播丧失深层内涵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融媒体时代,媒体与用户关系从传者到受者单一关系,演变成同为传播者、生产者、体验者的多重融合关系。融媒体时代强调“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关系网络的搭建,这种关系网的搭建是媒体平台自身顺应融媒体时代的主动求变,他们会根据用户需求和用户接受能力,在传播的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落实于民族文化传播上,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通俗化,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某些复杂性的礼仪、语言或极具民族特色文化进行简单、娱乐化的解读和传播。

2.3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碎片化传播消解民族文化整体性

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碎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媒体传播形式的碎片化,新媒体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传播机遇,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但新媒体碎片式的传播形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碎片化,受众很难在短暂的视频时长中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内容本身的完整性;二是内容生产者的选择偏向性,趋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内容生产者在新媒体短暂、快捷的传播特征下,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的生产,会优先或者大量的生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文化的部分内容,以求获得受众喜爱,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受限于新媒体媒介技术的传播特点和内容生产者的选择偏向性,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在融媒体传播传播背景下,难以避免文化整体性的消解。

3. 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软文化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即带来了传播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故而必须要把握融媒体所带来的传播机遇,利用融媒体立体化特点,发挥多元傳播主体、多渠道传播模式、多样化传播形式的优势传播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应对融媒体所带来的“趋同”、“肤浅”、“碎片”等传播风险,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使新媒体技术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能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昊,李金秋.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J].中国编辑,2019(02):71-75.

[2]黄东升.浅谈渝东南苗族传统聚落保护利用——以彭水罗家坨为例[J].大家,2011(20):10.

[3]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27- 728页。

[4]李达.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02):113-117.

[5]李达.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02):113-117.

[6] 张文昕,袁政.融媒环境下“媒体—用户”新型关系的构建与维护[J].中国广播,2021(01):24-27.

猜你喜欢

融媒体环境文化传承
广播广告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
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有关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初探
基于融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