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梳理 精彩提升
2021-06-15何春木
何春木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复习课堂上教学应该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有效梳理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等策略,保障小学生数学复习效果,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复习课为例,对其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027-02
Effectively combing and improv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review class
HE chunmu (Wan'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Jiangle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Review clas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rural primary school review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principle,by effectively combing knowledge points,highlighting key points,difficulties,teaching review methods and other strategies,to ensure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review,deepen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this paper,the review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s an example,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specific analysis.
【Keywords】Rural;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Review class;Effectiveness
复习课是数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回顾、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人所处的学校是农村学校,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隔代教育”。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尤其是学生的数学复习难以巩固,农村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科学梳理知识要点,重点进行难点讲解,以全面发挥出复习的作用和实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1.梳理知识点,做到因材施教
(1)情境创设,引发思考
小学生认识世界,是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方面来感知,形成独立的思维逻辑。农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带着学生进行复习时,应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故事,创设一个情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激活学生思维,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强化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整理复习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复习,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位置”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一个生活化容易带入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画面上展示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画出小偷和警察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说出警察抓住小偷的最佳路线,这样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故事当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复习的目标。
(2)明确目标,复习指导
复习课复习目标的确定,是为了能够为复习课程的进步与开展提供科学导向。因此,开展复习课之前,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需要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复习课堂中,要严格按照這个目标开展教学,从而保障复习课教学有效性。
比如,“倍数与因数”的复习课教学,从复习内容来看,其包括自然数、整数、素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多个知识点,教师先归纳知识点,再利用“小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写出,或者说出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点,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复习的具体内容以及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的复习效率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2.点拨知识点,拨开迷雾
(1)重点处“留白”,铺开思考之路
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其能够理解思考的乐趣。教师带着学生复习时,对于一些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给其提供一些思考的素材,让其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难点启发,扫清 “路”中障碍
教师在带着学生复习时,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因为数学知识难度比较大,还有一些是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方式造成的。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扫清学习困难,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复习“在100g浓度为10%的盐水当中,加入多少克水?盐水的浓度会变成5%”题目时,多数学生遇到这个题目,就会很迷茫,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解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这里盐的总质量不变,先计算出盐的总质量,也就是10g,那么如果想要盐水浓度变成5%,那这时候盐水的总质量就是10除以5%,那就等于200 g,这里需要加入水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来,即200g-100g=100g。这样将原本抽象的题目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
(3)查缺补漏,修好 “路”中裂纹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所有学习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在带着学生复习时,可以基于全班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们设计共性的复习内容,对于一些特别的学生,教师还应该给予其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修复”。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复习课授课中,既要做好总体知识的补充,还要做好个体知识的“修复”。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复习课程中,夯实数学基础,通过和学生共同交流,不断升级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系统。
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复习“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学生一家人去公园旅游的情景,看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回忆,动画中的学生是2019年1月2日准确去公园,但是因为爸爸要上班,最后他们是那年那月那日去的公园呢?如果家距离公园的路程是10公里,步行需要2小时,早上八点出发,那么他们几点到达公园?教师帮助学生修复记忆之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做到“路路畅通”。
3.归纳知识点,举一反三
(1)在起点中题组拓展训练,点燃思维的火花
教师准备复习资料之后,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学生设计出一些适合的练习题目,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从本质上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学生做题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的习惯,不断形成数学发散性思维。
比如,这个题目:想要配置500克的盐水,盐和水的比是1∶99,那么需要放置多少克盐?如果是想要配置300克的盐水,需要多少克的水?
对于这类按比例分配的题目,都存在一些固定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但是同时,教师还应该以此类题目为基础,给学生拓展内容,使得学生的思维不会局限在教师所总结的规律内,能够构建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起点中思维技巧渗透,指明能力发展方向
学习是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而数学复习课程的设置,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再次拿出来,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升级解题方法,做到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复习的习惯。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给学生拓展更深层次的解决思维和技巧,形成数学思想,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3)在起点中目标定位导航,让其乘风破浪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制作成一条“船”,将其传递给学生,给其一个目标方向,不断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复习才会有所成果。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应该结合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帮助学生明确复习要求,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各项能力。
比如,教师带着学生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個基础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准定位。
复习课是巩固知识、内化知识的平台,充分利用复习课的时间,可以快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成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应该结合科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知识点的树立,通过构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脑海中的学习构架,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能的生成,使其可以积极、自主的进行知识探究与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复习课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旨在助力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复习课落实与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守永.小学数学复习课高效课堂模式—“四步五环节”[C].2020:27-28
[2]盛文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段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6
[3]戚洪祥.目标导向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9(35):41-44
[4]仲建平.小学数学问题导引式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