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21-06-15覃荣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动手小学生数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否”学习,更要重视的是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决定了他们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常使学生难于理解,枯燥乏味,甚至望而却步。小学生对身边事物不善于观察,再有现在的年经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因此,他们大部分学习缺乏自信,缺乏主动性,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伴随这些的是消极的情感,浓烈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唤起兴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环节。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一些生活上的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对于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还是可以应付的。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多的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解决,这样远比我们苍白的讲解来得有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二、悱愤心态,激起兴趣

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出现疑问,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兴趣。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先通过实例,学生很快地算出如3+3+3=9,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计算3+3+3+3+3+3+3+3,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后教师又提出如果这样的加数有很多很多,要连加,那不是更麻烦了吗?这样学生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怎么办?教师告诉学生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引入新课。这样新课一开始就产生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探索新方法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创设悱愤心态,不仅在课的开端,而且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通过不断设置悬念,揭示矛盾,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保持,不断增强。

三、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学数学中有许多数学知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先看一看、摸一摸、摆摆、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几分之一》这节课时,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好处,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适过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处后,我安排了一个找长方形的1/2,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形的认识。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一样,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2也不一样,透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一样,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在这一环节中有而是教师折的并展示的,在那里我问学生:是不是平均分?有不一样意见吗?都同意吗?学生都给于肯定回答。当学生都认为是的状况下,还有没有必要再裁再演示进行验证值得商榷。第二次动手操作是用不一样图形折出心中的几分之一,并用比較准确的语言揎述过程。透过两次动手操作,经历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潜质,数学语言表达潜质这样从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到获得计算方法,就是由具休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学生手脑并用,自己解决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主动积极,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同时由于人人动手操作,教师允许学生相互讨论,使学生受到群体效应的激励,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四、克服困难,稳定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情况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但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下降;如果经常困难重重,那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大多是在一些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或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而造成的。因此,教学时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每节课的知识都应当当堂解决,更不应使问题成堆。实践证明,只有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才能稳定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过去由于校外资源不足,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而现在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困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解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或者上趣味数学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扩大知识面,又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步步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让农村学生喜欢这门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价值,让数学教学逐步从低效走向高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广西鹿寨县鹿寨镇第五小学 覃荣艳

猜你喜欢

动手小学生数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动手动脑多快乐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