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2021-06-15张君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熏陶诗词传统

张君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注重语言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通过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建构人文精神與人文性格,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明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诗、词、歌、赋、曲”甚至明清小说,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语文恰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气氛,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

一、诵读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

1.引入多媒体,诵读更有效

例如:让学生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凄凉,最后再让学生诵读这首古诗,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背景音乐,或者吟唱,能使诗歌的学习更具有诗情画意。

2.运用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爱上诵读

以诗词作画、以诗词编写歌曲、以诗词表演、以诗词进行想象画面、开展亲子诵读活动等。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诵读表演,并进行比赛,评奖。比如:我们在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时,有的学生是以唱的形式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有的学生以配乐的形式朗诵《春江花月夜》;也有的学生是边吟诵边配上动作。我们还可以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诵读表演,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的同时,更能让孩子爱上诵读。

二、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1.在走廊、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标语等,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我们学校坐落在文峰塔下,比邻孔子庙,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儒家文化的传承活动。让学生在峰峰塔下诵读《论语》,感受儒家文化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注重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在重阳节让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

总之,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将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合理运用教学措施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以达到更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促使学生们得以更好地成长以及发展。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6

[2]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2016(05):152

[3]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2016(04):102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敬仁学校 张 君

猜你喜欢

熏陶诗词传统
诗词书法作品
艺术熏陶
【诗词篇】
如此熏陶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