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1-06-15车海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载体传统教材

一、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

1.诵读积累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小诵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诵读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诵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就能体会到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开阔心胸,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友情,一切美妙的情感都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心灵的深处,同时也能领悟时不待人的深刻哲理,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于孩子们来说古诗文中可能会有些生僻的字,老师可以提前告知;至于难懂的词,老师则告诉孩子们不必深究其意,“只求会读,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这些经典在童心中生根发芽,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如何在白纸上描绘出伟大的蓝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适合各年段的经典背诵篇目。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历和理解能力的增强,教师所选择背诵篇目的难度可以相应加大,这即有利于背诵,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情境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每个传承下来的经典都蕴含丰富并且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当然有的经典晦涩难懂,学生不易接受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对于生涩难懂的诗句,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解读诗句,如“卧薪尝胆”“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的名人故事;有时可以给孩子们放一些关于三字经典的动画视频,利用自读课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的历史典故,从而让学生对诗句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领悟,这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诵读兴趣,同时也增加了文化底蕴。

3.节日熏陶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注重邻里亲朋的相互沟通,更讲究亲情和道义,自然就演生出很多的节日来提供这样的机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涵盖着丰厚的文化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多形式多角度的让孩子们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更能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教师对学生这种实践性的传统文化渗透更能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营造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语文作为一个传承文化知识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而教师如何把语文这个载体发挥到极致,同时又兼顾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不仅在时间或空间、载体本身及载体之外的多方面延伸,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进行经典渗透,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所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空间呈现,耳濡目染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如“书山有路勤学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抬眼既见的名言警句,都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印记。还可以在班级一角开设一个板报专栏,每天在上面抄写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让学生加以背诵,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在每日经典的氛围中学习,长此以往,必定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间就会才情外漏。

(2)引经据典,导入课堂

课堂的导入环节关乎一节课的成败,良好的导入既能减轻老师上课的压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上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经典音乐、传统的动画视频等作为铺垫从而导入新课,这极易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时,我就配上古典音乐进行即兴朗诵,正当孩子们陶醉“匆匆”之时顺势导入课题,自然又无违和之感。

(3)音乐渲染,气氛烘托

背景音乐可以烘托气氛,合适的音乐更能增加课堂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或激昂慷慨或哀愁婉转,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都能把汉语言的文字之美烘托地淋漓尽致,文字能表文答意,同样音乐更能烘托情感。

2.挖掘教材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在贮积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涵盖了大量的古诗词教学篇目,在每一个学习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全部是传统经典文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载体,读懂课标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情感培养,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民族经典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加强语言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师要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努力拓宽学习的渠道,努力做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教师”三个课堂理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还要成为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魅力。“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融九岁,能让梨”孩子们吟诵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为父母端上一杯茶,哪怕是为父母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也会感动地落泪,孩子在情感上也会得到洗礼,从而让学生感知经典“礼”的精髓所在,让学生从小就培养一种“待人接物以礼相待”的谦逊性格,让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四海内传播。

总之,我们任重而道远,必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将传统文化精髓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让经典在每一位孩童的心中充盈,为中华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奋斗终生。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打粮沟门小学 车海燕

猜你喜欢

载体传统教材
教材精读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少年力斗传统
机会的载体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