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1-06-15杨端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形式计划高中语文

杨端

对于学生而言,“读”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业成绩,更能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全社会都对高中语文教育颇为重视,高考对于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结合高中实际情况,对高中语文早晚读进行探究,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的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一、早读晚读并重,共同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读”。唐代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如果能做到反复读、大量读、用心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对于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记忆能力在早间和晚上是最好的,所以重视对于语文早晚读的发展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叶圣陶先生说:“须在心与眼之外, 且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毋庸置疑,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熟读句子、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晚读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时机,学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因此,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早晚读的重要性。

基于新课标,语文学科更为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而现在的高中语文早读则更多囿于传统,指向考试成绩,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进行语文高效早晚读研究,力求系统挖掘新课程标准与高中语文早晚读相融合的点并进行设计和实践,减少后来者的探索成本,提供新的教学资源;打造高中语文高效早晚读形式与内容的深度融合课,能为其他语文老师提供示范;系统探索语文早晚读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达到早晚读“两翼齐飞”的目的,共同助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实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胜景。

二、计划任务明确,有效提高早晚读效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打造高效的语文早晚读课堂,我们必须首先致力实施精密计划和精细管理,给学生明确任务,高效早晚读。

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早晚读计划。每个月提前布置好该月的早晚读任务,具体执行要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间点。就拿笔者学校语文早晚读为例。先说早读,我校安排语文早晚读时间为周三和周五早晨7:00-7:35,首先,宏观方面,科组负责对各年级的早读从内容上进行总体的有序设定;备课组在科组的总体设定下对本年段一个学年、一个学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进行细化。其次,微观方面,每个任课教师在备课组的细则指导下结合本班的特点再细化,形成班级早读学期计划,每个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形成适合自己的早读计划,这种计划必须从学期计划到周计划再细到一日计划。

晚读方面,学校安排时间为周二和周四晚19:00-19:30,高一高二年级周二晚读内容为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规定的名著阅读,如《乡土中国》《红楼梦》,每周细化到某一章节的阅读并摘抄精彩内容,写阅读小结或者画出思维导图;周四晚读则安排中短篇名著阅读系列。

我们还必须提前对科代表进行培训,分配好几位科代表的任務。并要求他们提前把早晚读要求写到黑板上,同学们要根据要求,提前准备早晚读要用的资料,确保当天的早晚读任务按时高效完成。

三、早晚读形式多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早晚读课与早读的功能应该有所侧重。早读的主要任务相对而言比较明确,就是要多进行朗读与背诵,主要目的是对高考要求的默写内容进行熟悉并巩固,侧重于学科成绩的提升。而早晚读的功利性则不应太强,应该在“大语文”范围内进行广泛涉猎,侧重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对早晚读课的设计应该更加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达到爱语文,爱学语文的目的。

以本校早晚读为例,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大锅饭”形式的“整体读”的一成不变的形式,而采用全班齐读、个人自读和小组合作读相结合的方式。全班齐读,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早晚读任务,整体把握早晚读目标;个人自读,让学生拥有独立的、自由的心态,快慢由自己把握,因人制宜;小组合作读,则以四人或者六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接力读,展示读……则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小组长负责制,在早晚读时进行督查,激励大家朗读。

晚读方面,除了“读”,还可以增强其他形式,比如“看”“写”“赛”“讲” ……进行各种形式的晚读尝试。如“看”——与政治科进行跨学科合作早晚读,开展时政类早晚读——给学生播放央视《新闻周刊》类节目,为学生积累素材打基础;“写”——古文段落抽签默写、诗词名句接龙,检查默写效果的同时增加趣味性;“赛”——隔周一次小检测、小汇报,诗词飞花令等,检查背诵效果,更增趣味性;“讲”——诗词记忆擂台赛、名句名篇口头背诵比赛、时政类演讲比赛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内动力……

各种形式,不一而足,不同的安排,相同的目标,激发同学们的早晚读兴趣。

四、化整为零分阶段,科学安排早晚读时间

半小时的早晚读时间,如果全部拿来进行大声诵读,一定会造成学生疲劳而效果不佳的情况。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早晚读进行时段分类,把这30分钟以“切西瓜”的方式,按照任务进行时段划分,并给予一定的阶段目标,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当然,除了“读”这个环节,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早晚读课也需要利用教学评价来保证效果,要创新“督”的形式,读书并督导,双管齐下,才能让早晚读效果更上层楼。

总之,语文早晚读意义重大。对教师而言,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拓展形式和内容,积累相关教学资料和经验,落实新课标的语言的积累与建构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早晚读质和量的有效提升,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更进一步提升自我人格修养和人文底蕴,提升学科成绩。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结合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学生的情感,使用合理的早晚读教学策略,就可以提高语文早晚读的有效性。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杨 端

猜你喜欢

形式计划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