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玩具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1-06-15范秀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活动室风铃贝壳

玩具制作是通过搜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运用画、剪、粘贴、连接、组合等技能制作出幼儿喜爱的玩具。在活动中,我们不仅重视培养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也注重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凭着自己的感受大胆地、无拘无束地用一定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一、丰富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平时我们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带幼儿到户外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季节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

二、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著名的儿童“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感觉到这一论断的深刻意义:只有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个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造就一个独立自主的、富有热情、个性、尊严和责任心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我们的玩具制作中力求给孩子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宽松氛围,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使幼儿在言语行为上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也就会不时闪现。

1.给孩子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宽松氛围

相信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活动室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室内的四角和墙壁是孩子活动的小天地,处处都能留下孩子们的心声。为了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隐性作用,我发动幼儿人人参与美化活动室,讓活动室的四角和墙壁都会“说话”。从此,幼儿每天面对的不再是冰冷、苍白的四壁,而是我的小手多灵巧;我的作品展;瞧,我多棒!活动室成为师幼互动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温馨小屋,潜移默化地发挥了环境教育功能。

2.理解并拥有一颗童心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他们首先也是有思想的个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所谓对孩子的理解,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要懂得儿童,就要“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你不能做的事,也能做你以前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确实,孩子的世界是美丽的,作为他们的引路人,需要的是理解并拥有一颗童心,别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还一份自尊给孩子,留一份自信给孩子,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切。活动时我都会加入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去,参加他们的游戏和讨论,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抓住他们智慧的闪光点,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微笑和鼓励是致胜的法宝

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教师适当的体态语言,有利于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在活动中,小小的一个微笑他们都会看做是一种奖赏,一种鼓励而感到亲切,感到温暖。当幼儿有了进步或做了好事,教师如能以甜美的微笑,这对幼儿是个极大的奖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的微笑和慈爱的抚摸可以让幼儿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成为师生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丰富多彩的制作材料,为创造提供物质准备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在玩具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硬壳纸、挂历纸、花布、绒布以及各种树叶、羽毛、植物种子、旧纽扣、棉线、麻绳、饮料瓶、纸杯、一次性筷子等。把它们投放到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制作“风铃”时,我为幼儿准备了玻璃药瓶、彩色卡纸、贝壳、皱纹纸、彩沙、即时贴,幼儿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用玻璃药瓶、彩色卡纸卷筒或是贝壳来制作风铃,有的小朋友选用玻璃药瓶做风铃,将彩沙或是皱纹纸搓团装入玻璃瓶做装饰,也有小朋友直接将即时贴剪成各种图案粘贴到玻璃瓶外部做装饰,有的小朋友选用彩色卡纸卷筒做风铃,再剪出星星或是小花朵的图形粘贴到空白的毛线上做装饰,有的小朋友直接选用贝壳做风铃,将大小贝壳穿起来,还将贝壳涂上漂亮的颜色。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用玻璃药瓶做风铃很漂亮,风铃显得亮晶晶。”还有的说:“我喜欢把贝壳涂上颜色,你瞧,彩色贝壳一串串多漂亮。”最后,每个孩子的风铃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

四、同伴、教师的互动交流,增强创造的信心

1.欣赏同伴的作品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创作的作品较老师的范例更贴近孩子,让孩子没有距离感,更易受到启发,更易于接受。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展览区”,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

2.教师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直线剪成曲线,把曲线剪成直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光华道幼儿园 范秀玲

猜你喜欢

活动室风铃贝壳
地板滑雪
紫色风铃
风铃
心灵鸡汤活动室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树枝贝壳花
树叶风铃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