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15王春杨兴会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多发性体征救护车

王春,杨兴会

(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近几年,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增加,导致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成为了骨科中常见疾病。由于多发性骨损伤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如果当时并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很可能将致残率提升,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进行早期救治对其生命和预后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使用院前急救模式可以将救治的成功率提升,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治疗。现代创伤救治体系当中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康复治疗是主要的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强化和救治的实施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救治质量,帮助他们改善预后[1]。基于此,本院对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应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本院自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50 例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模式进行分组,每组125 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70 例和55 例,年龄19~69 岁,平均(37.84±3.87)岁;实验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75 例和50 例,年龄20~70 岁,平均(38.74±3.69)岁。所有患者均为车祸伤,意识清醒,没有出现交流障碍和沟通异常等情况。临床资料完整,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任何精神类疾病,可以配合治疗[2]。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急诊救治模式,也就是常规接诊、出诊、院前急救、急诊分诊和绿色通道等。急诊人员在接听电话之后需要在能力范围之内指导患者周围人员进行操作措施,在救护车达到现场之后急救医生开始就诊,做好心脏监护。进院之前协助医生收集病人的病史,然后评估患者现阶段情况做出分诊决定,并与医院医生保持联系,尽可能将情况转述给医院医生,尽快送到医院救治。给予实验组院前急救模式,方法为。

(1)病情评估:在急救中心接到电话之后需要立刻反馈给急诊科,并及时安排救护车快速出车。在救护车还没有达到现场之前,需要利用电话方式让目击者或家属对现场情况进行讲解,描述患者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指导现场人员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在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预见性的评估,了解病情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措施,并掌握对患者非常不利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提前做好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评估生命体征的时候,需要对反映出来的信息详细记录,并对危险情况判断和识别,为医生和急救小组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3]。到达现场之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是否呼吸畅通,防止梗阻的出现。之后检查患者骨损伤的位置,并作出措施,确保在送往医院途中不会出现二次损伤。

(2)创建调度平台和可视化现场:对于病情危重和发展较快的患者,应该将救护车上的设备充分使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与此同时,还应该为清醒的患者做好开导和安慰工作,减少因车祸损伤带来的影响,让他们在救治的过程中提升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并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确保顺利到达医院之后可以快速开展救治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可视化工功能将现场情况反馈到调度平台当中,待调动平台接收到患者信息之后,将出血情况、出现损伤的部位和血压等具体情况反应到医院急诊工作台、值班医生的移动设备当中,确保可以顺利救治。

(3)院前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能因为骨损伤的因素,导致自身出现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这就需要在转运时给予患者安慰,并握住双手进行鼓励,让患者对治疗有更多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此时,也应该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不良事件的出现。接诊之后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并在达到医院之后对其进行分诊,5 分钟完成病情询问和相关检查,在1 分钟之内建立静脉通道,30 分钟之内完成CT 检查、心电图、骨科X 线等检查。最后与骨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医生会诊,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病情等对患者进行评估[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救治患者时间和救治效果。

救治患者时间包括:接到任务和出诊时间、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间、患者送院之后分诊的时间。

救治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医患纠纷发生率和各项指标。

家属满意度所应用的是本院自制的调查表,总分为100 分,评分在80 分以上为满意,8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 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t和进行检验,()为计量资料,当P<0.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患者时间的对比

对比救治患者时间,实验组各项救治患者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患者时间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患者时间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的对比

对比救治效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100.00%)、满意度(99.20%)和医患纠纷发生率(0.80%)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

对比各项指标及评分,实验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6.03±1.72)天、住院时间(11.42±2.03)天,参照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9.89±2.03)天、住院时间(16.75±2.45)天,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

3 讨论

现阶段,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不光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也让车祸发生率提升。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已经让其成为了骨科中一种常见疾病[5]。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并且病情严重,如果在发生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治疗,很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也会将致残率增加,这对于患者来说并不利,所以对其尽早治疗非常重要[6]。在院前救治当中,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多发性骨损伤患者应用有效并合理的急救措施,降低其死亡率和提升预后效果,相关研究表示[7],在救治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时,将救治的时间缩短,能够将救治成功率提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利于后期康复。在应用院前急救模式时,可以在院前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为院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而优化绿色急救通道也可以将救治患者时间节省。绿色救治通道不光是入院后开展的绿色通道,在院前急救中也存在绿色救治通道。急救中心接到电话求救之后,会立刻与急诊部门联系并通知救护车出车,并且在这个阶段指导现场人员为患者清理口鼻分泌物等,待救护车到达之后会快速对患者实施救治,观察患者实际情况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8]。在这样的院前绿色通道模式下,还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也就是可视化功能。可视化功能可以在患者没有达到医院之前将在救护车上所监测到的生命体征相关信息、现场情况和患者病情等多方面数据传输到医院当中,使相关医生在患者达到之前了解和掌握其病情,从而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在患者入院后开启绿色通道并根据所传输的相关信息为患者展开检查和分诊,为患者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治疗[10]。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生车祸的时候因为车祸局域突然性的特点,所以不光会让患者出现骨损伤,内心和精神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有意识的患者来说,应该询问他们自我的感觉和身体的状态等,根据患者的表述做出处理。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心理上的疏导,让患者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治疗信心,配合检查和救治。如果是没有意识的患者,需要以自身的经验和患者的损伤对其作出判断,将骨损伤位置做好固定的措施,也要避免在转运时出现二次损伤。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比救治患者时间,实验组各项救治患者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不难看出,在使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时候,能够缩短救治患者的时间,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到有效且合理的治疗;对比救治效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100.00%)、满意度(99.20%)和医患纠纷发生率(0.80%)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院前急救模式能够帮助车祸所致股损伤患者提升救治的效果,主要可能因为院前急救模式将院前和院内急救融合在一起,从而将救治的流程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救治,避免了各种因素导致的浪费时间现象。并且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治疗患者中遇到的阻碍减少,并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让他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的诊断,将患者的久之效果提升;对比各项指标及评分,实验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6.03±1.72)天、住院时间(11.42±2.03)天,参照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9.89±2.03)天、住院时间(16.75±2.45)天,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可见,在为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模式治疗的时候,可以在入院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并为院内医护人员的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在患者达到医院之后,可以对其病情明确诊断,将救治效果提升上去。

综上所述,在为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救治时,应用院前急救模式能够救治患者时间缩短,增加抢救成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和减少医护纠纷,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多发性体征救护车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更安全的红绿灯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