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 共同诊断肩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

2021-06-15姚平竺汤玲俐

智慧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肩关节螺旋检出率

姚平竺,汤玲俐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 东莞 523310)

0 引言

肩关节在人体的所有关节中活动程度是最大的,由于肩部不同组织(韧带、肩袖)出现退行性变化,或者因创伤、过度反复的使用和活动均会导致患者肩关节出现损伤,肩关节周边组织损伤[1]。或是因为骨折,所造成的肩关节的问题。因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若未能及时予以诊断和治疗,将极易引起诸多严重的并发症[2]。临床诊疗方案中用于判定是否发生肩关节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有:X 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多层螺旋CT 检查(multi-sli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传统保守治疗,虽可避免手术的创伤和风险,但可能引发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受到严重的障碍[3]。MSCT、MRI 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便利、无创、检出率高等优势,开始逐渐用于临床诊断中,但是它们各有优势,因此本研究采取联合诊断的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4]:肩关节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明确为肩关节损伤诊断;术前接受MSCT、MRI 两种检查,且临床与检查的资料相对完整。排除标准[5]:存在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变等其他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严重性的疾病;既往有肩部手术史;术前存在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精神不正常者。将在我院近期(2019 年1 月至2020 年8 月时期)收治肩关节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明确为肩关节损伤诊断的患者总计60 例,男39 例,女21 例,年龄25~75 岁,平均(46.9±3.5)岁,受伤方式:交通事故33 例,坠落伤17 例,暴力伤8 例,撞击伤2例。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有意义。

1.2 方法

16 排螺旋CT 机(美国GE 公司),其电压为120kV,额定电流为300ma,设定曝光时间为500ms,层厚设定为0.625mm,间距0.625mm,重建层厚设定为1mm。对60 例肩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准直0.70mm×15,螺距1.25:1,时间12.5~14.77s。按参数包括:层厚4mm,间距5mm,针对斜冠状位包括T1WI 与T2WI,横轴位T2WI 及斜矢状位扫描和检查,相应脂肪抑制序列均予以常规的扫描。磁型共振成像仪(飞利浦,1.5T),层厚4mm,间距5mm,斜冠状位包括T1WI 与T2WI,横轴位T2WI 及斜矢状位等进行扫描和检查,相应脂肪抑制序列均予以常规的扫描。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种诊断不同损伤的诊断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不同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损伤。分别计算两种不同损伤诊断的准确率,并将两种损伤进行总数的统计,计算出总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不同损伤的诊断检出率

对照在肩关节损伤中骨折诊断中,共同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6.43%)高于MRI 诊断组(75.00%);软组织损伤诊断中,共同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6.88%)高于MRI 诊断组(71.88%),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不同损伤的诊断检出率比较[n,(%)]

2.2 不同组合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共同诊断组诊断总准确率(96.67%)高于MRI组(73.33%),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2。

表2 不同组合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n,(%)]

2.3 影像学资料

图1 左肱骨大结节撕拖骨折

图2 左肩袖部分损伤(冈上肌肉、冈下肌肌腱部分分层厚撕裂)

图3 左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3 讨论

在人体内全部关节中,肩关节属于人体复合关节结构,包括肩锁关节、盂肱关节、肩胛胸关节以及胸锁关节等,所承担的运动量相对较多,能够执行人体在日常生活中诸多的活动。在解剖学领域,具有肩袖点等解剖结构较复杂,依附在肱骨头上方,主要是由较多条的不同的肌腱共同所组成,因此可以帮助肩关节维持较好的稳定性[6-7],属于比较常见的球窝型关节结构,其内部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优异的灵活性。但其稳定性不够明显,过度的反复使用、急性创伤、退行性改变以及解剖因素等,引发肩关节易受到较多因素作用而出现损伤,主要包括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关节骨折等[8]。其表现为肩部发生较为明显的持续性的疼痛,也可以表现为关节的活动不便以及肌肉的力量出现严重的下降等。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诊疗方法,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9]。对于现在的影像学检查日益先进,检查具有可重复性,相对简便,患者痛苦较少,适用于临床。较早的X 线检查由于显像较为不清晰,逐步被临床选择其他检查方式所替代[10]。DR 检查为显像清晰,图像清晰度较高的可以作为替代X 线检查的另外的一种方式,但损伤后运动功能受限制,因而影响检查的顺利性。多层螺旋CT 相较于上述两种检查的手段,灵敏性显著更高,可准确显示关节骨折类型、脱位情况、关节内部碎片与有关并发症,检出率相对较高,可反映肩关节生理解剖结构[11]。由于肩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实际检查期间,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现象。CT 与X 线图像相比,CT 扫查所获取的解剖图像在密度分辨率方面有显著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优势,可直观清晰的显示。MRI 是另一种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肩关节损伤的检查手段,可以在横轴位(主要包括冈下肌、肩胛下肌以及小圆肌等部位病变)、斜矢状位(喙肩弓)、斜冠状位(冈上肌的断裂情况),将以上3 个面中T1WI 及T2WI作为检查的序列[12]。这种诊断方式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同时其也能够对肩袖损伤予以清晰的观察和准确的诊断。而通过联合进行相关的诊断技术,主要是在肩关节损伤中采取有效的联合应用,明确的剖析毗邻关系和软组织损伤情况,避免了漏诊与误诊,为临床选择治疗手段提供准确的依据。本研究中,在肩关节损伤骨折诊断中,共同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6.43%)高于MRI 诊断组(75.00%);软组织损伤诊断中,共同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6.88%)高于MRI 诊断组(71.88%),差异(P<0.05)有意义。共同诊断组诊断总准确率(96.67%)高于MRI 组(73.33%),差异(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肩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中,实施以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共同诊断,无论何种损伤类型,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肩关节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