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由境入心,落地生根
——浅谈幼儿园戏剧环境创设策略
2021-06-15文蒋赟
文 蒋 赟
我国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开创者与领军人张金梅教授认为,戏剧是儿童把握外部世界、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各类戏剧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能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通过投入情感和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反映出完整的事实,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戏剧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表达与创演都离不开各类戏剧环境的支持。因此,要想开展丰富多样的戏剧活动,除了需要教师在班级内创设合适的戏剧环境外,园所也应当注意营造“处处能演、人人乐演”的戏剧环境与氛围,以支持幼儿戏剧活动自然、主动地生发在园所的各个角落。
一、儿童本位,注重创演空间的“分级构建”
当下的幼儿戏剧活动绝不应只局限于戏剧表演活动,幼儿园所开展的戏剧活动应是多形式的,如集体性的剧场表演活动、小组化的戏剧体验活动、个别化的戏剧游戏活动等。不同的戏剧活动形式对于场地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幼儿园应基于园所现有场地的大小、特点、功能进行统筹考虑,进行适宜的布局和改造,以满足幼儿多样态戏剧活动的需求。其中,就剧场表演活动而言,园所可以将场地划分为“大”“小”“微”三类,使之能分别满足一个年级组、一个班级、一组幼儿的戏剧表演需求。我们可将大的表演场地设置在幼儿园的多功能室、舞蹈房、报告厅等较大的空间内,“小”“微”戏剧表演场地的分级建构则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充分利用边角空间
在戏剧活动中,应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通过自我建构来实现表演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微”戏剧情景应该随处可见。教师可充分利用园所内楼道和转角等各个角落,打破其原有的功能局限,发挥创意,将角落打造成“楼梯剧场”“转角剧场”,积极创设“小微”戏剧场景并给予道具、剧本等材料的支持,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最近的兴趣,在各类空间中进行自发、自主的体验与表演,使小空间具有大价值。
(二)巧妙创设功能区域
教师还应整体审视幼儿园的公共区域,结合空间、场地的特点,发挥奇思妙想,使“常态”化为“亮点”,将“不足”变为“优势”,为幼儿创设各类富有特色的功能区,进一步打造多元化的创演场地。例如,可以将光线偏暗的廊道改造成“光影剧场”,对墙面的平面空间进行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将户外楼梯及其周边场地打造成“走秀空间”,为幼儿多样化的戏剧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思辨调整,实现戏剧游戏环境的“迭代升级”
伴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实践探索的深化,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各类游戏区域的场地、材料、活动内容的设置与开发。以此为背景,我园将戏剧环境与各类游戏区巧妙融合,从而使戏剧游戏更具有参与性与趣味性,更能促使幼儿在与环境、活动的互动中身心和谐地发展。
(一)统筹规划,升级场地功能性
教师可以以“戏剧”为元素,使各场地都蕴含不同的戏剧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使多样态的戏剧活动成为可能。例如,可将角色游戏拓展为戏剧主题浸润下的扮演活动,可将种植、饲养等活动衍生为戏剧体验活动,可将涂鸦、建构活动转变为戏剧场景的创作活动等。
因此,教师可通过年级组审议等形式,基于主题的开展及幼儿近期能力的发展需求,全面考虑场地、设施、各游戏场的侧重领域及与幼儿经验的联结等因素,对各场地的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戏剧环境融入其中,打造“戏剧主题游戏场”。
(二)激活内驱,引入“项目式”头脑风暴
场地的功能不应是固化的,而应具有开放性。园所可将一个场地的开发看成是一个项目。通过班级认领项目、年级组抱团开发等形式,在不同主题中,进行活动场地的差异性及有效性的开发。在不同的主题中,同一个操场可能会被用来开展融合了戏剧元素的集镇游戏、骑行游戏、建构游戏、运动游戏等多种游戏,同一片小树林可能既会被用来组织常态化的探索活动,也会被用来开展剧场活动、集镇游戏、涂鸦活动等。在场地的项目式开发的过程中,可以让每个班级都加入,让幼儿根据项目自行“认领”场地,再根据项目需求,不拘于固定形式,共同对其进行适宜的课程性开发、建设和利用。
三、因势利导,达成“生长性”戏剧环境的“增、减、改、优”
环境、资源、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三要素。环境会生发活动,资源能拓展活动经验,活动又会促进环境的持续性生长。因此,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园所戏剧环境改造的基础上,教师应思考如何基于不断更新、完善、优化、升级的“生长性”环境,与幼儿积极互动,从而使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增减改优”作为适宜性的策略支持,不仅应体现在课程改造中,还应体现在场地资源的开发和调整上。2020年,我园对戏剧环境进行了“增、减、改、优”的调整。
增——规划专项资金,重拳出击,在4楼打造“戏剧主题乐园”,为幼儿增设一个充满童趣和戏剧元素的仿真体验场,进一步营造园所的戏剧氛围。
减——对原有的28个“剧乐园活动”项目进行系统性梳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减去户外骑行游戏(原项目须结合社区公园资源开展)及马拉松运动乐园(原项目为混班活动)。
改——立足骑行场地,巧妙规划,实现“骑行游戏”园内大环线的全贯通,更好地创新、融合戏剧精神,让戏剧元素更自然流畅地融入骑行游戏的各个环节。
优——利用园所内各公共场地中大小不一、布局多元的小微空间,创设主题化、递进化、多视角的戏剧情境,促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结合环境资源,自主、自发地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连续创演,实现有益经验的持续积累。
随着“增、减、改、优”系列举措的适时推进,幼儿园的戏剧环境越来越能体现出适宜性及趣味性,为幼儿更快乐地参与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全面建设,聚焦优化戏剧软环境
戏剧软环境是相对于场地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包含文化氛围、体制机制及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态度等。戏剧软环境的支持与保障也是戏剧活动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建构机制,保障戏剧活动的顺利推进
幼儿园应建构系列保障机制,从场地管理上保证戏剧环境能得到妥善的维护。例如,从作息安排上,保证每周各类戏剧活动的时间;在主题计划、周计划及一日活动计划中,落实相关戏剧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在教研安排中,部署如戏剧节、戏剧主题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
(二)特色师训,夯实教师戏剧教育内涵
师资是保证各种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园所可充分利用名师入校园的机会,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感受戏剧教育的魅力。园所可利用园本戏剧培训为新手教师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思路和技术范式,帮助其将戏剧引入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以有效的园本培训来建设一支既能有效开展活动又能研发活动的教师队伍。
张金梅教授认为,幼儿园戏剧活动是围绕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而生发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教育活动。戏剧环境的整体营造是戏剧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支点,有利于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体验感,进而自然地获得各种情感。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场地特点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整体规划戏剧环境,让“戏剧”由境入心,落地生根,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而服务。